分享

「Hi人物」锦瑟十年,一位外交官夫人的“艾米李”时光

 木蘭猫不睡 2019-08-02

|罗颖

|艾米李画廊


摄影|董林

2018年9月的第一天,艾米李画廊迎来了它的十岁生日,那是北京最好的时节。过去十年里,关于自己的画廊故事李颖(Amy)受访寥寥无几。也因为这十年,Amy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频繁受访,开始逐渐向外界袒露自己过往的经历。

一抹阳光,两杯清茶,我与艾米李画廊的主人Amy近两小时的访谈便是在她用心经营了六年的惬意小院里愉快度过的。她率性爽朗地聊起她的生活和艺术,经营画廊的酸甜苦辣。谈话间,一只蝴蝶闯入我们的视线。Amy说:“你看我们这儿的生态多好!一年四季都有鲜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不错过任何一道美丽风景,却又不迷恋一处繁华。就像Amy一样,她惊艳于花丛,也傲然于鸣虫,不管飞得高还是低,始终锁定着众人向往自由的目光。

艾米李画廊创始人 李颖Amy

对完美的苛求

但就在距离艾米李画廊十周年还有一步之遥的时候,它度过了最艰难的2017年。展览销售状况不乐观,博览会上也接连失利。最重要的是,当Amy向一位追随了他们多年的藏家推荐作品时,收到了“转向了,不收藏当代”的回复。这对经营了九年画廊的Amy来说,打击是巨大的。她编辑了一行字发给对方:“我挺羡慕你可以做一个藏家,随时转方向,我就不行”。Amy道出了一个画廊主的无奈和不易。关闭画廊的想法在脑中一闪而过。最后,她还是把“不行”的理由留给了自己:“我肩扛着藏家对你的信任和艺术家对你的依靠,你是一棵大树,都靠着你呢!”幸运的是,这种无望在艾米李画廊十岁将至时,终被打破。

艾米李画廊外景

2018年9月,由栗宪庭担任学术主持的“十年一剑”艾米李画廊十周年群展现场

曾有媒体用“另类”形容过艾米李画廊。我想,这大概是因为它的主人从未刻意融入某个圈子,或是刻意保持距离而造成的误解。这位在外界眼中的“霸道”画廊主,其实是对完美的苛求。当Amy将记录她美好青春岁月的照片在时间轴上铺开时,她的高傲也变得理所当然。她家境殷实,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后求学于美国,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之后回国创业,打理7700平米的家具城,管理着一百多名员工。“电影《中国合伙人》简直就是我当时情境的写照,机会迎面而来,一腔热血往前奔,我也的确赶上了好时候。”Amy 回忆到。后来,她嫁给了时任法国驻武汉领馆的总领事,身上又多了一个标签“外交官夫人”。但Amy并没有安于享受这个身份带来的悠闲,她又迅速投身进另一份事业中——在法国创立了一家文化公司。和数年后她为画廊设置的定位一样:游走于东西文化中,将中国优质文化推向国际平台。比如,杨丽萍和她的舞蹈队就是在Amy的引荐下进入国际视野的。

“十年一剑”艾米李画廊十年特展,马丹作品

“十年一剑”十周年特展,马克·帝格朗尚作品

艾米李画廊SPACE B外景

Amy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在两个多小时滔滔不绝的交谈中,逐渐拼凑出艾米李画廊的前传。在商界摸爬滚打,在名利场上推杯换盏,享受过物质带来的光鲜后,她决定将自己置于一个安静的角色——试图去营造一种有品味,有格调的生活方式。这个机会始于2008年彼时的今日美术馆馆长张子康之邀,在二十二院街创办了对画空间,正式开启画廊经营之路。

艾米李画廊的小院精心别致,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花草果木

艺术的生活方式充盈着自己的日常

十年间,画廊也曾经历了意外的搬迁风波。2013 年,从今日美术馆二十二院街搬迁至草场地艺术区,并更名为艾米李画廊。次年,她便拿下相邻的另一个空间,开辟了B 展厅。以每年七至九个展览的频率稳步推进。大约从三年前开始,在常规展览之余,画廊又集合了一群从法国学成归国的音乐人士加入了雅致的小型音乐会,每年三四场,让艺术的生活方式充盈着自己的日常,艾米李画廊逐渐显露了与众不同的格调。

对画空间外景

2008年,“画中有话” 对画空间开幕展现场,莫言也作为嘉宾出席(最后一张图)

2018年,“十年一剑”艾米李画廊十年特展,莫言赠字

在画廊最具标志性的蓝色大门里,因为艾米李画廊“十年一剑”的庆生展,而定格了一串数字——79 个展览,48 场艺博会,4 个美术馆机构的展览,10 年共举办了131 个展览项目。Amy说,下一个十年的愿望是轻松一些。我想,这对每一个画廊主来说都是一种奢望吧!在访谈的第二天,Amy就要启程前往香港参加水墨艺博会,墙上的数字就又要开始更新递增了。

2009年,张琪凯“镜中镜”对画空间展览现场

2009年,马克·帝格朗尚、茹小凡双个展“透视”对画空间展览现场

▶ 把自己归于安静的角色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在成为画廊主之前,你跟艺术都有过哪些“交往”的经历?

Amy:在巴黎时经常会被邀请到一些艺术活动里,有机会结识了在法国的艺术家严培明、王度、茹小凡等。游走于巴黎的社交圈,虽然我不是学艺术出身,学的是管理,这些艺术家朋友们常鼓励我说“Amy,你可以做我们的经纪人”。2007 年我以兼职的身份被邀请作为纽约第一届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ACAF)的VIP Relationship,帮助展会邀请到了开幕预展当天约500人,这在总共4000位到场嘉宾里是非常轰动的。也是在那时候,我第一次亲历了中国当代艺术的火爆。我记得从画廊展位挑选进VIP Lounge的作品,过二十分钟就卖掉了。

2011年,马克·帝格朗尚“新作展”,对画空间展览现场

画廊工作之余,与艺术相伴的旅程是李颖生活的日常

Hi:是什么理由让你放下之前的闲适生活,接受张子康的邀请回国做画廊?

Amy:相信所有事情水到渠成的说法,有过从商的经验,享受过了富足的生活,在名利场之间游走过了,到了那个时间点,想把自己归于一个比较安静的角色,过真正有品位,有格调的生活。但从没想过自己会开一间画廊。当机会来到面前,我就接受了。想来我也是一个胆子比较大的人。

2013年,画廊迁至草场地及更名艾米李画廊后首展“天工开悟”

2013年,于凡“浮墙走音”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4年,叶永青“藏在草间”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 “顶风作案”开画廊

Hi:十年前开画廊的定位是什么?

Amy:我最初给画廊的定位是一个中西方艺术交流的平台,我给它取名为“对画空间”,是“对话”的谐音,英文就是Dialogue。在法国和美国多年的学习工作生活经历,思考和做事情的方式多少都有自己的想法,希望搭建一个平台,游走于东西方的文化之中。

Hi:2008年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时期,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Amy:2008年筹备到画廊开业,赶上金融危机,别人说我“顶风作案”,我觉得还好,做画廊就应该一点一点经营,一上来就卖得很好,好像不太可能。当时画廊背靠着今日美术馆这棵大树,我其实完全可以借馆里明星艺术家的作品去做一个开幕大展。但我很坚定的从当时认识不多的艺术家社交圈里选择了可以持续合作的艺术家来完成我的开幕首展。

2015年,沈勤“那时·此时”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5年, 皮耶里克·索朗带来视觉魔幻剧场和影像装置

2015年,陈琦“数字时代的复数艺术”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5年,克莱尔·巴斯勒“花聚”,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正确的交流态度

Hi:虽然认识的艺术家有限,但参展阵容却很国际化,当时就已经设想好了画廊今后的基调?这和画廊之后的经营方向是一致的吗?

Amy:对,那份名单现在看起来还是很国际。既有国内的艺术家,也有国外的艺术家,还有旅居国外的中国艺术家。我应该是最早将国外艺术家展览引进中国的画廊之一。

Hi:你概念中的“交流”有什么特别的含义?我们知道肯特里奇的作品曾经出现在画廊的群展中,你也为后现代具象代表艺术家马克·帝格朗尚举办过个个展,还有最先锋的法国全息影像大师皮耶里克·索朗。

Amy:有机会把国外好的艺术家作品带回来让大家学习养眼和收藏,再将我们的艺术家作品带到国外,让人家认识并收藏,我认为这才是正确的交流态度。我希望通过做好的展览,让大家知道艺术原来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像去年呈现的全息影像世界级艺术家皮耶里克.索朗的个展“充实的人生”就非常轰动,展览期间现场来了很多专业和普通观众,受到众多圈内资深人士的褒奖,艺术北京总监董梦阳有一天来看展览时激动的跟我说,非常感谢我在市场低靡的情形下,还能带来如此高品质的美术馆级的展览。无形当中,我们其实承担了很多美术馆公共教育性质的部分工作。

2016年,玛丽昂·巴达雅尔“爱之诸像”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6年,金沙个展“镜花·蚀语”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6年,刘玉洁“维度与轨迹”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 “多元”和“国际”的定位

Hi:画廊名字从“对画空间”到“艾米李画廊”,中间有什么故事?

Amy:2013年从今日美术馆的二十二院街搬到草场地艺术区,我内心也曾经历过挣扎。有两个人我要感谢的,也是他们的一席话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张晓刚,另一个是周春芽。当我对搬家这事很纠结时,张晓刚跟我说:“俗话说‘人挪活’。你原来的空间有局限,搬家肯定会更好。”当我对被迫改名这事烦恼时,正好在成都周春芽工作室聊起画廊名字,他毫不犹豫地跟我说:“Amy,我们只知道是你Amy的画廊,其他名字不重要,你就干脆叫‘艾米李画廊’吧!”我一想很多画廊不都是用老板自己或家族的名字吗?他就这么一句话把我点醒,后来就顺理成章地叫“艾米李画廊”。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福之人,身边一直有朋友在帮我。

2017 年,艾米李画廊在台北国际艺术博览会

2017年,艾米李画廊在艺术纽约现场

2018年,香港水墨艺术博览会现场

2018年,艾米李画廊在南京扬子当代艺术博览会现场

2018,艾米李画廊在ASIA NOW巴黎亚洲艺术博览会

Hi:从开始到现在,画廊的定位是否有过调整?

Amy:作为一个艺术交流平台这个概念始终没有变过。但是媒介和艺术家名单这块是有调整的。目前画廊作品涵盖的媒介种类几乎是最全的了,有架上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影像、水墨,今年又加入了设计,艺术家方面目前合作的有来自中美法等国家的艺术家。所以当栗宪庭老师看到这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和作品时,就总结出了“多元”和“国际”的定位。

Hi:你一直在很积极地参加国内外的艺博会,但是有些博览会的名气并不大。

Amy:我们画廊算是为数不多参加较多国外艺博会的中国画廊,我们出去的目的是推介画廊和艺术家,我认为现阶段选择让我实实在在产生实际收益的博览会是比较务实的做法。

Amy常常将小型宴会、音乐会搬至画廊展厅,让艺术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2017年,韩娅娟“瞬间真爱”,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7年,王鉴为“天一生水”,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营造艺术的生活方式

Hi:大概从2015年开始,就经常在画廊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派对等,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Amy:其实早在对画空间时就有加入音乐舞蹈等概念进展览,比如马燕泠的个展就加入了大提琴和芭蕾舞与作品互动的部分。后来搬到草场地空间大了,发现很多从国外回来的年轻音乐家需要演出的机会,于是就有了画廊每年三到四场的专属音乐会,这也体现了我们画廊所秉持的艺术融于生活的态度。

Hi:包括你近两年也在推一些设计师的作品,这都是你影响身边朋友的独特的方式吗?

Amy:是的,我现在营造的是一种艺术的生活方式,就是你墙上挂的是艺术品,你的桌椅等家具也应该是同一档次的设计家具。就像用爱马仕包包也要穿相应的设计师品牌的衣服来配套一样。

Hi:追随艾米李画廊的藏家群有什么特点?

Amy:应该是信任我的眼光,很认真专业,不太出手作品的比较多。

2017年,“张见:束素”、“高茜:花间”,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7年,皮耶里克·索朗“充实的人生”,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8年,萧戈摄影作品展“刹那”,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肩扛着藏家的信任和艺术家的依靠

Hi:这十年经营画廊,有没有经历过艰难的时刻?

Amy:2008年市场那么不好的时候,我也没觉得多不好。反倒去年是我比较艰难的一年,展览、博览会的销售都不理想。再加上我在给一位藏家推荐作品的时候,他突然跟我说他转向了,不收藏当代了。我特别受打击。我就跟他说:我挺羡慕你可以做一个藏家,随时转方向,我就不行。肩扛着藏家对你的信任和艺术家对你的依靠,你是一棵大树,都靠着你呢!虽然说得有点大,但这是事实。你说我能走吗?我走不得,多难我都要坚持。在现实当中,你不可以有任何的动摇,你必须坚定自己走的这条路。

Hi:今年的状况有好转吗?

Amy:好很多!

2018年,李鼐含设计艺术展“五脊六兽”,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8年,伊格尔·奥泽里“透过镜头的绘画”,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2018年,他们+“度”,艾米李画廊展览现场

Hi:你怎么总结你过去十年的角色和工作?

Amy:我希望作为一个桥梁的角色,在未来我可能会把资源放大来用。前面十年,我更多是在做打地基的工作,通过做这些展览,去了解艺术家,梳理艺术史的线索和画廊的脉络。

Hi:你还会继续做下一个十年?

Amy:I wish。

Hi:你对下一个十年有什么期许?

Amy:我希望我做得更轻松一些,不要那么累。轻松的意思是,我更明确了,不像前十年一直处在摸索中。我也曾经被艺术家伤害过,现在就很清楚自己要跟谁合作,所以如果画廊的艺术家的名单很稳定,相对来说就会轻松很多。

Hi:从2008年到现在,你对中国当代艺术感触最深的变化是什么?

Amy:就是一个洗牌的过程,进进出出的。最后还能留在手上的牌,一般都是大牌和好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