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艺术手法由技而入道的规律,才有“妙手偶得”之说

 摄影姥 2019-08-03

原创首发!

草书是一种非实用的、纯粹的艺术形式,“情”是草书艺术的凭借物,在艺术创作及艺术欣赏中始终起作用的是情感,以情而写出感人的艺术形式,再以感人的艺术形式来激起欣赏者的共鸣,并起到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掌握艺术手法由技而入道的规律,才有“妙手偶得”之说

徐渭《草书千字文》局部 纸本,高31.2厘米,横495厘米荣宝斋藏

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说:“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患,愉快,怨恨,思慕,酣醉,不平,有动了心,必了草书焉发之”。

张旭正是借这种艺术形式,感发自己的情思,由心之不平而动于心,心动则性情,性情而以草书来挥写发泄。

掌握艺术手法由技而入道的规律,才有“妙手偶得”之说

徐渭行草书杜甫《秋兴八首》册页高25.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草书是以情感人的,而我们在欣赏一件草书佳作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却是一根根活生生的线条的有机组合,是由线条、或由线条间有节奏地相互交织的块面,且都是具有形态美、符合哲理的生命体,那种悠游于无极之境的生命的狂舞无不是由线条来交织演绎的。

因此,线条也就成了草书艺术最基本的结构单位,它的曲直、长短等的合理性、抒情性,作者对线条形态特征的精准性把握,直接影响到草书的艺术效果。这些对线条的合理性、抒情性、精准性的把握与挥写,是通过高超技巧来表现的,这技巧又是融合各种书体的一切最为抒情的表情功能来为我所用的无法之“法”。

掌握艺术手法由技而入道的规律,才有“妙手偶得”之说

陈海良《竹外梅花香满路》

且由这“法”来通达“道”的境界,一种由技而进乎道的神变无极的艺术境界。古人有“妙手偶得”之说,也正是说明了为达到至高的艺术境界必定运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及一个由技而入道的规律。

掌握艺术手法由技而入道的规律,才有“妙手偶得”之说

陈海良《读万岁通天帖》 40cmx54cm 纸本水墨 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