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有友abcd 2019-08-04

世人皆知李白的诗歌独步诗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白也曾作过词,还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这首词名为《忆秦娥》,全文如下: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曾经看过一个节目,将“忆秦娥”解释为想念陕西的姑娘,从字意上来说,倒也解释得通。

但其实应该是倒装,这首词写的是秦娥对爱人的思念。

和一般的女子相思之作不一样,李白这首词写得十分大气,后世对此评价非常高,称它气魄之雄伟,冠绝古今。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的上半阙写的是女子梦中惊醒后的心理活动。

前两句告诉了我们时间、地点、人物。

深夜里,窗外传来呜咽悲凉的萧声,闺阁的女子从梦中惊醒,望着秦楼外清冷的明月,心中一片凄凉。

开篇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到底是萧声惊醒了梦中的秦娥,还是本来就睡不安眠的秦娥从梦中醒来,听到了萧声,亦或是醒来的秦娥,独自吹箫,词人没有明说。

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呜咽的萧声就是秦娥内心凄凉的真实写照。

一个独居的女子,听着如泣如诉的萧声,望着清冷的明月,心中该是何等哀伤。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接下来的三句继续刻画她的离情别恨。

古人历来有折柳送别的传统,所以“柳”最容易引起思妇的离愁别虚。

就像王昌龄的《闺怨》“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而李白这里更悲,“年年”二字突出了女主人公等待时间之长。

她看着柳色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始终等不到爱人的归来,心中的思念之情不言而喻。

而“霸陵”位于长安城外,是通往各地的必由之路,所以也成了送别之地,素来有“销魂桥”之称。

一个“伤”字便将女主人公和爱人离别的悲痛写到了极致,读来令人泪目。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接着下阕,写的是女主人公登高远眺之景。

乐游原也是西安的名胜,是全城的最高处,当年杜牧便是在此处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如果说上阙是凄清孤冷的环境的话,那么下阕就是迥然不同的画面了。

地点由独居的秦楼转到了城外的游乐圣地——乐游原,时间也静谧无人的夜里,变成了热闹的清秋节。

这里的“清秋节”指的便是九九重阳节,古人重阳有登高的习俗。

所以清秋节这天,乐游原上想来一定是游人如织。

可是女主人公却似乎与这热闹的场面格格不入。

她来到乐游原上,不是为了观赏风景,更不是为了感受节日气氛,而是为了登高眺望那久久不归的游子的身影。

她苦苦地望着咸阳古道,却始终不见爱人归来。

“音尘绝”三字,将爱人走后,杳无音讯,而女主人公苦苦等候,孤独绝望的心境描写得淋漓尽致,千年来打动了无数人。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接下来的最后三句,是全词的高潮,也是历来最为人所称道的。

西风萧瑟,残阳如血,笼罩着汉家帝王的陵阕。

这里写的已经不仅仅是女主人公个人的离愁别绪了,而是增添了一层国家兴衰的感慨。

这样的描写,使得丰富了内涵,提高了境界,使得整首词有别于一般的闺怨之作。

尤其是最后八字,气魄雄伟,意境开阔,连王国维都赞不绝口“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这首词上半阙委婉哀怨,下半阙意象开阔,风格雄浑,整篇却浑然一体,堪称经典,难怪后世称之为“百代词曲之祖”。

唐五代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词,出自李白,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不过也有人怀疑这不是李白的作品。

我认为这首词很符合李白潇洒大气的诗风,应该是李白的作品无疑。

不知你觉得这到底是不是李白的作品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