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后知后觉无所谓 2019-08-04

一本《沉沦》仿佛写完了他的一生,他一辈子寻寻觅觅,一直在寻找解脱的办法,可是他只能时而得到,时而又失去。他余生的所作所为,不过就是在为童年的伤疤贴上过期的膏药,早就知道于事无补,却又深陷不已。这位自救无果的大才子便是郁达夫。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 | 青年时期的郁达夫

黑暗中成长

1896年,郁达夫出生在浙江一个中产之家,那时家中尚且宽裕,在城里也算得上是体面人家。无奈郁达夫天生体弱多病,家里花钱买药罐子,偏偏这时父亲又离开了人世,一时之间,这个富足的家庭失去了顶梁柱,仅靠母亲一人撑起整个家。

因为过于繁重的家庭负担,母亲不得不起早贪黑地赚钱养家,几乎没有多余的心力去爱护孩子。所以,幼年丧父的郁达夫在童年时期极少感受到父母的爱意,在性格形成期间也因此变得缺乏安全感。他从小不被人疼爱,自然也很难学会如何去爱别人。幼年的他绝对想不到,自己会被残忍的现实折磨成为何种人。

童年的痛苦因为年幼而被遗忘在时光里,可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却刻在了郁达夫的骨子里。当郁达夫看到母亲独自一人默默流泪时,他不懂如何安慰母亲,既无奈又心疼。他只能学着母亲的坚强,尝试找寻自己的出路。

天资聪颖的郁达夫倔强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因为天赋和勤奋,他在学校成绩优异,连连跳级。这逐渐让郁达夫得到了些许安慰。尝到了甜头之后,他的自尊心愈来愈强。可是始终逃避不了家境贫寒的现实,他在学堂一时因为出色的表现而沾沾自喜,一时又因为家境问题而垂头丧气。如此种种,渐渐令他变成了一个矛盾的人。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世间的贫富差距本就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放大的。在学校,一些开始学会打扮的富家子弟穿上了崭新的皮鞋,搭配一身黑制服显得格外神气。相比之下,郁达夫脚上的布鞋就显得寒酸许多,这常常让他感到自卑,他也渴望拥有一双皮鞋。

第二学年开学初,不甘心的郁达夫向母亲提出买皮鞋的请求,可是要母亲拿出两块大洋也实在不容易。尽管母亲平时省吃俭用,也只能勉强度日,怎么还有闲钱去买一双皮鞋给他。母亲为了满足他的愿望,决定带着他去鞋店赊鞋,但是当鞋店的伙计们听到他们不是来买鞋而是赊鞋的,瞬间变了脸色,说什么也不答应他们赊鞋。万般无奈之下,母亲回家收拾了一包衣服想要典当换钱,郁达夫见状当即抱住母亲痛哭,大喊着:“娘,我不要皮鞋了。”

自此以后,郁达夫不再与人争那些表面的浮华,拼命苦读,只与家境相似的同学相处。在当时的环境下,他苦,他怨,都无济于事。只有出人头地,才能弥补他那不被允许伤害的自尊心。

高中毕业之后,郁达夫从嘉兴插班到杭府中学读书。这里的学生也如同往日学校里的同学一般,家境殷实,热衷于把自己装扮得漂亮。郁达夫只有粗布凡衣,在其他同学面前显得格格不入,他只好与往常一样埋头学习。在学校受尽委屈却无处申诉,此时他的身边没有一个能够让他认清自我的人,他唯独靠出色的写作维持着自己的骄傲。因为在写作上重新找到了自信,他开始创作,时常匿名寄稿给报刊。

可是厄运没有作罢,郁达夫仅仅在杭府中学学习了一年就退学回了家。在家中或许还更舒服一些,他可以不必再被自己与同学间的差距感到难受。他安然地在家中学外文,读古典名著,全然不理会外人的闲言碎语。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 | 郁达夫(坐者)与友人

无济于事的慰藉

此刻,郁达夫绝对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会迎来一个转折。因为时局动荡不安,为了让郁达夫有一个更安全的环境学习,大哥郁华把17岁的他带到了日本。当时的日本对待中国人还是歧视的态度,性格敏感的郁达夫到了日本学习依然感觉到生活对他不公,在这里同样存在心理上的差距,甚至多了一丝民族的自卑感。他再也扛不住了,他想发泄自己不安的情绪,他需要被爱,却无人懂他,他想要去爱别人,可惜又怪自己太不堪一击。

于是,郁达夫沉沦了,并且越陷越深,无法自拔。原本他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官费留学生,可以说在经济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能力,如果继续安分地创作,或许结果会截然不同。可是年少轻狂,他不想再压抑自己的情感,他决定去放肆一次。直到有一年考完试之后,他来到了一家妓院,借着酒劲与一位妓女过了一夜。第二天清醒过来,他才追悔莫及。他一次次自责,却死性不改。最后,索性就心安理得地去妓院,试图在短暂的欢快中获得一丝幸福,这的确是可恨又可怜。

就在郁达夫日渐沦落风尘之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静下心来学习,替他找了一个对象。此人就是郁达夫的第一任妻子孙荃,她温良贤淑,谈吐文雅,在当时来说也算得上是大家闺秀。可是郁达夫并没有真正从心底里接受孙荃,只是勉强答应婚事,在家人的催促下回国与孙荃结了婚。本就是包办婚姻,再加上孙荃并非是郁达夫理想中的妻子,可以说他们几乎没有任何感情可言,尽是世俗的礼仪规矩让郁达夫与孙荃成为了一对夫妻。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 | 郁达夫与孙荃

婚后没多久,郁达夫就回到日本继续学业。之后又与同学郭沫若等人成立了“创造社”,开始在书刊上发表作品,其中的《沉沦》似乎是在描述他在日本经历的事,他用独特的笔调刻画出了一个个烽火年代的人物,借此慢慢缝合自己的人格受到的创伤。

然而没等郁达夫的伤口愈合,现实又给他的伤口撒了一把盐。在结束了日本的学习后,郁达夫回到了中国,又面临着找工作养家的问题。他原以为回国后会风光无限,如今却变成了四处奔波讨生活,这让郁达夫再次沦陷到悲伤中去。后来他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在北京大学当讲师的工作。但他依旧不满,不善与同事们交际,不甘愿被柴米油盐所束缚。他变得蛮不讲理,犹如一头猛兽,回家就对孙荃大骂,心里的苦全部发泄在妻儿身上,没有一点作为丈夫与父亲的担当。生活中的苦难没有让他成熟,反而令他变得狼狈不堪、戾气缠身。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 | 郁氏三兄弟 左起:郁达夫(文),郁华(曼陀),郁养吾

爱情注定成为牺牲品

1927年的一天,郁达夫在留日同窗孙百刚家中遇到了救他于水火之中的女人,她就是王映霞。王映霞在当时杭州称得上是数一数二的美女,再加上祖上世代行商,家境也不错。儿时的王映霞备受家人疼爱,长大后又因为外祖父的坚持让她最终进入了浙江省立女子师范学校学习,也是在那里王映霞接触到郁达夫的作品,对他心生仰慕之情。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王映霞泳衣照

一个是风度翩翩的才子,一个是众人偏爱的美女,两人频繁往来,流连忘返于影院,饭店,日久生情,在认识不到一年后就结婚了。要知道,当时郁达夫在浙江家中还有妻子儿女,却照样与王映霞立下海誓山盟,这让王映霞对他们的婚姻有所犹豫。可是他们心甘情愿地做一只爱情的羔羊,双双跌入了爱情的深渊。

婚后的郁达夫与王映霞挥金如土,每日在租住的房子里与文人墨客共度良宵。很快,他们的资金就出现了危机,再加上四儿耀春因脑膜炎不治身亡,郁达夫与王映霞的浪漫也渐渐被生活埋没了。尽管后来郁达夫与王映霞在杭州购买了新居,将其命名为“风雨茅庐”,但是始终摆脱不了命运的捉弄。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郁达夫王映霞合影

在“风雨茅庐”里尽是他们的争吵声,夜以继日,总有无数个理由让他们吵得不眠不休。他们甚至毫不介意在报纸上互骂对方,等郁达夫骂得解气了,又登报致歉。可是婚姻怎么经得起这般折腾,无所谓谁对谁错,最终郁达夫与王映霞在新加坡解除了婚姻,结束了十几载的爱恨情仇。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图|王映霞

离婚之后,郁达夫应邀到新加坡办报宣传抗争。随着新加坡的沦陷,他又随好友胡愈之去了印尼。他在印尼化名为“赵廉”,为了掩人耳目,还娶了一位不识字的女子何莲有。此时的郁达夫仿佛成为了一个面具人,白天是义愤填膺的爱国志士,晚上又变成欲火焚身的无耻之徒。如果不是战争的残酷剥夺了郁达夫的生命,且不知他还要钟情多少女子。

1945年,郁达夫在印尼被秘密杀害,至今无人知晓他被杀的原因。

贫穷、缺爱、多情,抛弃原配,48年沉沦,他与他的死,都是一个谜

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或许郁达夫的一生就是一个谜,这位让人既爱又恨的旷世奇才可能连自己都解不开自己的人生谜底。

文 | 南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