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读书】数学要追求100分吗?其实很多家长都想错了

 老沔城人 2019-08-05




 





【教育读书】


数学要追求100分吗?其实很多家长都想错了

作者:大陆博士



    【看点】

    数学成绩是家长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孩子数学要考100分么?中科院脑科学博士,从事儿童数学思维发展研究与实践十年之久的“大陆博士”—陆宇斐表示:对孩子来说,要保持追求数学100分的求知欲,确保对相应数学知识与概念的了解,学会总结错误并自我提升;对家长而言,应当帮助孩子习得深度思考的能力。相对于题海战术,培养思维能力才是提升数学成绩的最佳方案。


    我经常在群里看见家长问:我家孩子数学总是考不到100分,每次都会错几题,怎么才能提高呢?

    也有家长表示,孩子能不能考到100分看心情,觉得成绩起起落落与年龄有关,大一点可能就会好。



    这样的问题,也可能有人回答:刷题还不够多。

    或者有家长会跑出来炫耀孩子现在一年级学习很轻松,一直100分。

    有一天,一个群里几位家长和一名公立学校的数学老师争论起98分与100分有没有区别。

    家长表示:98分与100分真的有差别,别看就2分!



    数学老师怎么表示的呢?



    看情况而定,如果偶尔错,真的没什么关系,如果经常就某个问题错,就要重视,不能以分数来判断。

    果然是公立学校老师,好一句“风物长宜放眼量”!我表示十分喜欢~

    不过仍然有家长不服,继续说:



    家长认为,100分体现的是综合素质,能够长期保持100分,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还体现出专注力习惯等等方面,听上去也很有道理,不是么?

    另一方面也有家长表示小学100分不作数,可能中学就掉下来了。



    看完上面几种观点,读者们是不是心中也有自己的见解了呢?建议你先停留一会会,不看我下面的观点,以免影响了你自己的判断,先总结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接着再往下看。

    —01—
    数学要追求100分吗?“当然要!”

    如果孩子来问我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当然要!

    为什么不追求100分呢?尤其是我目前聚焦的小学生数学范围,我曾经说过一句话:小学生数学理应100分,如果没有100分,说明仍然有概念不熟悉不完善,有不足之处,自然要改善。

    在当今时代新教育各种现象和观念的冲击下,加上现在流行一切“佛系”行为,主张中庸主义,所以一定程度上,很多家长受这些风气的综合影响,会不自觉降低教育的标准。

    我对于后现代主义的教育观,乃至渗透些许极左思想的教育,是十分不喜的,尽管很多人会误解我也在做某些新教育的事情,但我可以很明确地说,在教育问题上,我并不中庸。

    不赞赏,不支持“鸡血”,并不代表我中庸。所以首先我需要摆明态度:对于学生而言,数学当然要追求100分。

    让我来引用一段加德纳教授的文字:



    “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对自己有高标准;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追求精确,并善用证据;我希望所有的学生都能尊重不同的群体与文化,但不能是毫无批判性地接受。”——《受过学科训练的心智》霍华德·加德纳

    霍华德·加德纳: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多元智能”理论创建者,哈佛大学“零点项目”领头人。

    —02—
    什么是高标准?“不是分数,而是求知欲”

    网路上的言论,非常容易被断章取义,如果一段文字透露了观点的几个层次,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很多人看文章,就是看一个头,一个尾巴,抓几句话,读一下评论,完结,了事。

    我经常苦恼于要跟家长解释,似乎人们总是不能明白一个观点是可以包含“如果…那么…;若是…那么……”

    因此我现在决定把主要观点落在小标题中,下次有人再问,我就说,去看小标题。当前小标题聊的是:什么是学生应有的“高标准”。

    家长可能会问:大陆老师,你是否认为,孩子追求数学100分,就是对自己高标准了呢?

    我会回答你:不是,追求100分并不代表孩子对自己高标准,高标准在于孩子的求知欲有多高。



    求知欲,这个词,可能又会让有些人头疼,看上去太虚了,我无法量化啊?我怎么判断孩子求知欲高不高,属不属于高标准呢?

    这个问题让我们结合第一部分来看:

    数学需要追求100分,这是因为:考试作为一项检验,可以反映出我们没有掌握什么。

    很多人可能抱有“分数不代表能力”说,于是看不上分数,但你细想一下,分数的确不能代表一个人的实际能力,但数学上的错误是非常明确的,错就是错,不会就是不会,如果连学校基础的内容都不能保证正确,又谈何能力呢?

    因此,太不在乎分数,显然也是不对的。对于孩子来讲,成人需要让孩子认识到的是,没有达到100分,是因为其中错的那几道题目你还没有掌握,你要以此为标准,去弄明白,弄清楚。



    这里就涉及到求知欲了,对于目标仅仅是“我要100分”的孩子(或者家长)而言,这次没有100分,快速看一遍卷子,发现,这里是粗心,那里是没仔细看。

    于是,他们觉得:“其实我是100分”,只不过太粗心了。家长说:你下次要仔细一点啊!孩子心里想:我其实都懂的!

    你瞧,两人的内心语言其实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但是内在思路是一致的,都认为其实可以100分,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

    因此对于目标仅仅是“我要100分”的孩子(或者家长),要么会持续粗心下去,直至高年级不可收拾的程度;要么会通过刷题来试图提高几分成绩,大家都没把真正不明白错误的那几道错题放在眼里。

    那么我说的高标准等于高求知欲意思是什么呢?

    孩子应该有的心声是:“我要把每个问题都解决!”重点并不是我没有得到100分,重点是我还有几个问题没有搞定!



    让我再次引用一下加德纳教授的话:

    “我喜欢深度教学甚于广度教学,喜欢知识建构甚于知识积累,喜欢为求知欲而求知甚于功利主义。”——《受过学科训练的心智》霍华德 加德纳

    所以,对于“数学应该要追求100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它有第二层含义:追求100分是为了把所有的知识概念都搞清楚;不达目的不罢休是为了找出错误原因或者知识盲区。

    抱有这样的心理再去面对那些小错误,我们可以由此创造出一些技巧来应对。

    比如:学生会很认真去思考错误的由来,会追溯解题时的想法(如果是低年级孩子,家长可以帮助进行反思),学生会注意并总结错误,或者试图改变惯性解法。

    总之,当我们重视问题的时候,哪怕是一些小问题,头脑便会自动联结各方面经验,以图彻底解决它。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心理,那么头脑就会松懈,会不断忽略错误,那么惯性就不会停止下来。这是因为,我们没有采取措施去阻断这种惯性。

    同时,我们还会在在不经意间增加错误的压力(比如成人让孩子参加更多补习班,做更多卷子,试图提高孩子的熟练度)。

    在这种压力和无意义重复中,人脑开始变得机械,并不关注问题本身,反而把问题模糊化,甚至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质疑。

    因此,从这个分析角度讲,我要把第一部分没有说完的话,补充完整——如果孩子问我:“数学要追求100分吗?”我说:“当然要!”;如果家长问我:“有必要让孩子每次考100分吗?”我会说:“当然没必要!”



    —03—
    学习无捷径:“深度思考,一题胜千题”

    在谈到追求100分的时候,我讲到如果没有得到100分,孩子应当追求知识概念的完整性,去试图解决那些问题,哪怕是小问题。

    这就牵涉到我曾经表达过的观点:小学生不需要通过刷题来提高成绩。

    至今我依然坚持这个观点。

    我反对刷题,原因是这是极其低效的事。

    我反对刷题,也是因为它让孩子的思考变得不够深沉。

    数学思维的提升,对于很多人来讲,停留在做题目上。然而,对另外一部分人,尤其是那些有过自身经历,在数学领域有多年经验和专长的人来讲,大家都很清楚:

    给孩子一道难度适当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哪怕经历几个小时,一天,两天,最终搞懂,是可以给思维带来极大“营养”的事!



    有些人认为刷题也讲究技巧,给孩子选什么题目,通过什么方式刷题等等,非常轻视我说的“对话”环节,认为教孩子逻辑推理是在浪费时间,觉得这是低效的做法。

    这里的根源之一在于:一个人的信念是难以被动摇的。

    当人们始终不信任孩子的智力和思维潜能的时候,就会有极大的不安全感,并且认为,只有我不断给予TA,才能喂饱TA。

    抱有这种信念的人,通常惶恐于“我看不见的部分”,因为思维是不可见的,题目是可见的,看到孩子刷了一本本练习册,叠起来,拍张照片,发一下朋友圈,会让他们安定很多,似乎觉得这堆积起来的练习册就奠定了孩子100分的基础。



    这里的根源之二在于:成人并不认为,“追求知识本身”这个过程,是有价值的。

    正如前面第二部分说的,假如成人把教育的高标准认为是“100分”,除此以外并不追求孩子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思考方式,心理活动,成人就是陷入在纯粹的功利主义中。

    失去对知识的关注度,会让成人难以忍受孩子某一次的低分或失误,会变本加厉地要求孩子,每一次都达到令他们满意的程度;

    当他们忽略孩子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与理解知识这一过程的时候,他们同样不会理解,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波折的过程,当下没有弄懂的问题,不代表永远不懂,反之当下不去弄懂问题,100分也可能仅仅是假象。

    对于高年级的家长,乃至中学生家长来讲,我这里也要补充一句,数学越往高处走,对抽象思维的要求越高,题目的复杂程度会使得任何人都需要通过一定的题量来熟悉概念法则的应用。

    高阶段的数学学习需要进行练习,不过这与前文“对一道题目深思熟虑”并不冲突,学生在任何阶段,都应当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经常地进行“智力挑战”,充分探讨交流甚至辩论,这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最后,再次总结一下我对于这个主题的观点:

    第一:对于孩子来说,内心要有追求数学100分的勇气,并抱着对知识的渴求有着不放过任何一个问题的精神。

    第二:对于家长来说,不要为了苛求孩子100分而去进行一些愚笨低效的做法,应当真正动用一下成人的智慧,来帮助孩子聚焦到具体问题中,提供他们对应的方法和挑战。

    第三:无论任何时候,人们都不要忘记,数学绝不是一门“默默学习”的学科,要深刻掌握这门学科的思维模式,就要学会让孩子“动口”,让他们学会将内在思维外显出来,组织语言去表达,与他人探讨,进行辩论,持续思考,这本身就是一项极为锻炼思维能力的训练方式。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