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说西湖选读(六)

 江山携手 2019-08-05
武林秋·烟霞三洞
吴岩
    石屋洞是到杭州第一天就去过的,可是被桂子(即桂花)的花气所包围,竟陶醉得把主洞大石屋(即石屋洞)看漏了。临行前一天,和老伴商量好,不仅“补课”,而且要走遍烟霞三洞。自以为出发得很早,可是公共汽车已经很挤,看神色、听话音,大半都是去看花的。在四眼井下车,折向山路,更是自行车如流水游人如游龙,连路也不大好走。一进门但见桂花树下早已坐满了人,人数比我们第一次来时多了一二倍,也不晓得是人们对桂花的热情超过了花香,还是花香超过了人们的热情。走动的游人不多,我们一眼就看到了那书上说是爽垲明彻的大石屋。不看犹可,看了倒反而破坏文字所引起的瑰丽想象和梦中幻觉;据《石屋洞铭》的记载,洞内还有罗汉、天王和飞天等石刻,都是五代·后晋天福年间的艺术品。可如今石壁上只留下空空如也的千年佛龛了。
    走上满觉陇的山路时,我们才重新感到赏心悦目。有个茶室设在道旁山坡上,那儿的桂花树长得密密层层的,蔚为大片深绿色的浓荫、泻下大片浓香,大群的人坐在树荫下藤椅上喝茶,我觉得他们都沉浸在馥郁的香气里了。
    1935年高中毕业旅行时,我和老伴都到过水乐洞,记得当年洞口有人点着一盏煤油灯,陆续分批引人进入洞中深处,看两壁奇异的钟乳石,听泉水响叮咚。昨夜也翻阅到刘暹《武林掌故》中的有关记载:“从石屋去里许,有洞铿然出,瀑声籁响相答,水石相商,听之若环珮之舞者,为水乐洞。”生动的文字更激起游兴,我们很想去听那洞内的“无弦琴”,从而想象明代的环珮之舞。到洞前一望,依稀是三十年代水乐洞的模样游人可多得多了。洞外的石头上也有不少人在休息。洞口更是拥挤、嘈杂不堪。当年的煤油灯没有了,什么照明的工具也没有。不少青年鼓勇往漆黑的石洞深处走去,前呼后应,闹成一片,即使远处有快乐的泉水响叮咚,我们这些在洞口发呆的老人也丝毫没有听见。了无情趣,心中说不尽的怅惘……
    爬了一大段山坡。乔木碧森森,只有疏疏落落的几株槭树,用红叶点破了满坡绿意。苍摇翠曳,撒落一些儿碎金子似的阳光。
    唧唧秋虫声里,我们顿时感觉到了秋山的寂静。
    得以见到烟霞洞是我们的一大安慰。觉得一进门就是另一种气氛、另一个天地。尽管它是杭州最古的石洞之一,远在公元944年即已发现,却一点也不显得黯淡苍老,倒是明朗秀丽,依旧青春焕发。明代高攀龙在《武林游记》中说它“石脂凝五色如霞”,恐怕是有点夸大的,大概地势高,常见烟氤四合、云蒸霞蔚,所以称之为烟霞洞的吧?洞深60尺光景,顶穹有石钟乳倒悬。洞壁有五代十国以来雕刻的佛像和罗汉像,洞口两旁的观音和大势至菩萨,是宋代的造像,虽非洞内年代最古的,却是耐看的艺术精品。洞口上端凿石为阁,居高临下,名为“呼嵩阁”;左右前后还参差上下地建有“舒啸亭”、“陟屺亭”、“吸江亭”和“象鼻”、“罗汉”诸岩之奇,得与亭台楼阁之美相辅相成,融山林和园林的意境于一炉,颇为耐人寻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