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觉得,家里要是有个听话懂事不让人操心的孩子,那可真是做梦都要笑醒了。但“听话”真的是优点吗? 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他选取了2到5岁,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和听话倾向的100名儿童,从幼年追踪观察到青年期。发现一个惊人结果:有反抗倾向的那组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作出决定的能力。而听话倾向的那一组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 很显然,对孩子来说,“听话”不见得是优点,“不听话”也许更有利于成长。 孩子“不听话”,也许是好事 “不听话”的孩子,倾向于和家长讨论(狡辩),会尝试通过交谈来改变家长的想法。”,孩子的语言和思维能力就越发达,就越会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换个角度看,孩子越不听话,意味着他越有自己的思维,是件有益成长的好事。当然,作为父母,我们之所以讲道理,是希望能用自己的人生经验,给孩子最好的引导。可惜的是,很多时候,我们讲的是自己认为正确的道理,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过孩子的道理。所以,与其纠结孩子听不听话,站在孩子的立场,把我们想引导的道理以孩子喜欢的方式讲出来,让孩子潜移默化地记在心里,才是我们要学习的重点。 讲道理的正确打开方式 在父母看来,讲道理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但事实是,在孩子的世界,比起解决问题,他们更期待的是父母的接纳。不管孩子做错什么,父母要做到,永远先接纳情绪,再解决问题!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懂道理,只是,他更需要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绪被接纳以后,心里就会变得平和,也更能对接纳他情绪的父母产生信任,愿意沟通配合,聆听父母的“道理”。 如心理学家所说,孩子对成年人的需求无非是被激励、被承认、被肯定和积极回应。不要小看情绪接纳,那是与孩子心连心最快的方式。只有走进孩子心里,父母的道理,才有可能潜移默化被孩子听到耳朵里。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并不是教会孩子所有道理,更不应该在孩子的行为与父母的期待不符时,就长篇大论。这世间最深的伤害,常冠以爱的名义;家庭最自以为是的教育,常披上讲道理的外衣。讲道理的最终目的,永远是通过对话引发思考,通过思考带来交流。 追溯到根本,教育的最终收获,应该是与孩子拥有平等而温暖的亲子关系。即便孩子到了青春叛逆期,也愿意向你敞开心扉,聊聊彼此心里的小秘密。而为人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看到榜样的力量,偶尔给孩子讲讲小故事,爱他如他所是,而非如你所愿,这才是世界上最被孩子喜爱的“人生大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