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级企业伟大的真相

 卡勒沃尔夫 2019-08-05

导读:世界级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更是显著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主体,世界级企业更是科技创新强国建设的“领头雁”。在全国科技界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加速赶超跨越,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和全局性重大变化,企业、产业和国家创新实力大幅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大国。

然而,我国创新驱动战略尚未有效和全面落实,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亟待提升,提高我国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仍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那么,什么是世界级企业?世界级企业有哪些典型特征?世界级企业的基本经营管理要素和典型模式有哪些?世界级企业未来要面临什么样的管理趋势?

探讨和理清这些问题,对我国企业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培育全球持续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世界级企业

+

1.世界级企业的定义

综观企业发展史和世界500强企业,以及那些对人类社会和产业进步发挥重要推动作用的卓越企业,必须认识到,世界级企业不是单纯规模大、产值高或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也不单是具备单一市场或单一技术、产品优势的企业,更不是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

世界级企业是立足本土,面向全球,愿景清晰,使命高远,秉持企业家精神,有效把握和运用企业经营管理基本规律,依靠艰苦奋斗和持续创新,持续引领企业和产业技术跃迁,从而有能力、有效和持续地进行经济价值创造,同时承担社会与国家发展使命,推动全球包容可持续发展和赋能人的价值实现与幸福感提升的企业。

2.世界级企业的典型特征

被誉为“创新的先知”的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指出,伟大的企业和企业家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推动时代转型与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

无论是诸如谷歌、微软、苹果、IBM、通用电气、丰田汽车、西门子、富士胶片、杜邦、强生、亚马逊等发达国家的世界级企业,还是如塔塔集团、Reliance Jio、华为、中国中车、中广核、中集集团、阿里巴巴、腾讯等日益走向全球的新兴经济体企业。

它们具有典型的共同特征:

不但在销售额、市值、市场占有率等硬实力上显著超越同产业、同领域、同时代的其他竞争者,同时也在创新力、社会责任与影响力、公众信任度与尊敬度等软实力上拥有卓越表现。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进步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世界级企业生命力的源泉,它们据此实现效率、效益和品质领先,持续引领国内外资源配置、行业技术创新、全球产业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概言之,世界级企业是时代的企业,更是显著推动时代进步的企业。

二、新时代世界级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和对外开放迈入新阶段,全球范围内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经济加速向知识经济转型;

中国发展也正在从需求驱动走向创新驱动,从引进模仿和追赶为主迈向超越追赶引领创新,深度参与并重构全球价值链,并正在积极倡导新型区域和全球经贸与创新体系。

这一时代背景下,需要重新认识和把握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总结世界级企业的典型模式,从而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当前和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思想需要从传统的运营导向转变为创新导向,重点通过差异化的定位战略和持续创新变革的发展战略,朝着世界级企业的目标迈进。新时代世界级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规律与特色体现在六个方面:愿景驱动、战略谋划、重视能力、以人为本、持续创新、追求卓越(如图所示)。

1
愿景驱动

伟大的组织能够实现基业长青,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或管理技能,而是超越经济目标的信念驱动。愿景是领导者的经营哲学、企业核心价值观和发展使命的集中体现,其不但是组织的精神动力,也是组织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更能够服务于组织经营,进而持续提升组织绩效。

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认为伟大的企业家要思考三个问题:我们的企业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应该是什么?我们的企业将是什么?

这是思考企业文化的三个原点,回答了企业存在的理由、核心价值观和未来的方向,也集中体现了一个企业的愿景。

明确和坚守企业愿景与使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正因其难,驱动力愈强。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也把“共同愿景”作为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一,通过大量研究发现,在人类群体中,很少有像共同愿景这样能激发出强大力量的因素。

例如微软的愿景和使命是“赋予全球每个人和每个组织强大的力量,使其取得更大成就”,阿里巴巴的愿景则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而一贯被批评“没有梦想”的腾讯,也于近期将企业愿景和使命更新为“科技向善”。

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强生、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企业,都是将自身生存发展目标与国家和全球发展的趋势与共同挑战相结合,制定超越经济目标、独特而清晰的使命与愿景。

2
战略谋划

战略谋划是最重要的计划形式之一,是组织的一种总体行动方案,是为实现愿景和使命而作的重点部署和安排。明确而清晰的战略是使组织在竞争中取胜并保持生机和活力的重要前提。企业战略已经成为决定企业竞争成败的关键与核心问题之一。

战略谋划具有全局性、连续性和假设性三个主要特征,是对企业所处竞争环境和对手的特征、演变与趋势的全局性、动态性和前瞻性判断与应对,有利于企业明确方向、合理高效配置组织资源从而获取竞争优势。

◆例如苹果公司从最早的个人电脑业务为主,利用对技术创新趋势和市场趋势洞察,实现了从个人电脑业务向手机移动业务的转型,抓住了PC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的新发展机遇,如今面临中高端手机市场的饱和和激烈竞争,又在谋求通过向中低端市场渗透来保持复合增长。

◆日本富士胶片通过对现有技术和新技术前景的战略预判,做出从传统胶片业务向数码技术转型的战略大转弯,如今已成功转型成为医疗成像和生命器械领域的千亿级营收企业,其昔日的竞争对手柯达则因为错失战略转型机遇而走向了破产。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企业的战略谋划应该更加兼顾技术创新与伦理治理、环境保护,更加关注中长期战略谋划与短期战略执行的动态平衡匹配。

与此同时,数字经济模式也正在冲击和改写着包括关注单一优势的波特战略、关注两种竞争优势的蓝海战略等传统企业竞争优势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的兴起也加速了竞争理念的式微和面向协同共生的战略运营体系的崛起。谷歌、亚马逊、海尔等公司的实践表明,差异化、低成本和集中策略可以同时实现,也能够实现商业伙伴的共赢。

世界级企业将自身的生存发展目标与国家、全球的发展趋势及共同挑战相结合,制定超越经济目标、独特清晰的使命与愿景

3
重视能力

基于资源观的企业管理理论普遍认为企业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组合能够带来能力的积累和提升,而核心能力则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资源基础观等理论认为企业可以看作是资源的有机组合,这些资源包括人员、财务、设施、技术、管理等有形资源,也包括文化、品牌、关系等无形资源。

在拥有资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高组织内部的学习能力来释放异质性资源的价值,并且要能够主动创造、购买和转化组织内外的资源。组织学习的途径主要分为利用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利用性学习侧重对现有技术和资源价值的充分利用,有助于企业在现有技术和产品轨道上不断提高技术能力和产品质量。

而探索性学习则恰恰相反,强调对组织未来发展所需的技术和产品的探索性开发,虽然探索性学习的投入更多、风险更高,但是对打造组织面向未来市场需求的技术与核心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例如,谷歌和3M公司都注重给予员工15%~20%的工作时间来开展自主探索而不管这些方案是否直接有利于公司(俗称“干私活儿”),虽然没有明确的时间控制,但是这种鼓励探索和创新的文化和理念,促成了组织内个体和团队开展探索性学习和创新的重要“场域”,也是世界级企业实现持续跃迁的重要手段。3M公司在公司战略中也明确强调“投资创新,既要专注于现有的市场机会,同时更要关注未来的大趋势”。

数字化和零工经济时代,如何将员工的个人能力转化为公司能力,则日益成为企业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议题。

对此,3M公司的做法是在公司的领导行为准则中明确列出一条“坚持诚实的品质与透明化的管理,自我发展并帮助员工成长”:

一方面通过公司愿景和文化激励员工自我发展,并通过技术卓越与创新奖来及时奖励创新者;

另一方面也建立双梯职业发展进阶制度,为那些个人核心能力强的员工提供足够的职业上升激励。

此外,3M还设立了内部孵化器和天使投资,确保公司能够及时将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创新成果吸收转化为组织未来发展的核心能力。中国的海尔集团则是更进一步,通过开放创新平台建设,打造共创共生的生态,将外部的创新资源和创意吸纳作为企业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渠道,实现了内外部创新资源的高效整合。

4
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是近现代西方科学的主流价值导向,也和中国哲学的根本精神高度吻合,是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共同价值内涵,也是对“人企合一”企业经营管理规律的深化发展。以人为本的经营管理理念是确保员工和企业共同成长,进而实现企业持续更新、基业长青的根本保障。

卓越企业家首要的任务是通过设立伟大的愿景和可行的战略与组织模式,将公司的愿景与个人愿景有机整合,并通过管理模式的改善和企业文化的培育,鼓励组织内部的多样性和互补型合作,激活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力。

3M的前总裁William L. McKnight曾说,“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我认为把责任分权给员工,并让他们保持主动性是必须的。在管理上最有毁灭性的争议就是在犯错误的同时也失去了员工的主动性。而我们需要更多有主动性的人才能保持公司继续增长。”

而谷歌、Netflix、微软和华为等世界级企业,都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一方面以优秀的企业文化和薪酬待遇吸引高创造力个体加入,另一方面给予个体以充分的信任和赋权,尤其是建立了公司范围内高透明度和高度民主化的沟通决策和反馈机制,既保障了公司战略意图和使命的高效传递与执行,又能够激活自下而上的创造力与创新积极性。

★谷歌对优秀工程师的重视不但体现在高薪酬上,更是体现在自主权上。谷歌创始人和高管不会在工作方式上多加干预,并且将与工程师团队小范围的非正式谈话作为核心任务之一,创始人还会在每周五的“TGIF”(Thank God, it,s Friday. “感谢上帝,今天是星期五”)大会上与谷歌全球的工程师开展线上和线下的对话,倾听大家对公司和市场的吐槽与建议。

★华为于2008年上线的“心声社区”,被誉为“华为人的罗马广场”,提供了一个管理层自我批判、员工内部匿名和坦诚分享交流的平台,这种打破层级和透明的制度化平台,一方面共建了企业的信任文化,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管理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够将自下而上的真实信息与自上而下的战略预判相结合,保持组织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快速适应性。

5
持续创新

世界级企业一定是与时俱进、与时代共成长的企业,通过拥抱变革、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和动态协同的组织学习与创新网络,实现包容赋能,打破路径依赖、破除核心刚性,是实现基业长青的根本所在。

3M公司认为“创新是我们最大的竞争优势,也是3M的核心”。外部环境越是复杂多变、模糊无常,企业越需要强化对创新流和技术流的管理能力,从而抓住非连续性创新机遇,实现技术和产业高地的跃迁。

今天,创新已经不仅是产品和技术的研发,还融入商业过程的重塑以及全新市场的开辟中。甚至,管理创新的重要性要大于技术创新、流程创新和商业模式的创新。

加里·哈默在《管理大未来》也强调,创新的四个层次分别是营运创新、技术创新、战略与商业模式创新、管理创新。

▼持续创新的主要模式包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如西门子、3M、华为和格力电器;

▼突破组织边界、面向用户、内外协同共生共创的开放式创新,如宝洁公司和海尔集团;

▼在现有技术基础上开展探索性研发和新市场开辟,实现非连续性技术创新或市场颠覆的颠覆式创新,如亚马逊网上书店、从低端逆袭的吉利汽车、核心业务消失但核心技术永存的富士胶片公司;

▼利用更少资源为更多人提供更好产品与服务的朴素式创新,如印度塔塔公司生产的高性价比汽车,宝洁、通用、强生等公司开发的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用户的产品;

▼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如谷歌公司与高校学者共建Google X实验室,华为、中国中车等公司与顶尖高校共建研发中心攻克核心技术。

6
追求卓越

即应用全面质量管理、精益管理、复杂系统科学管理等经营管理的方法论与系统工具,实现企业创新文化、创新经验和创新目标的显性化、制度化与动态优化。追求卓越,是在战略一流、人才一流的基础上实现质量一流、技术一流、服务一流,从而持续保持品牌一流和管理模式一流。

精益管理源于精益生产,被誉为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精益管理由最初在生产系统的管理实践成功,已逐步延伸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业务,也由最初的具体业务管理方法,上升为战略管理理念和创新战略。

精益管理和精益创业能够通过提高顾客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速度和改善资本投入,实现股东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

如格力电器应用精益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思想,探索构建了创新管理与质量管理相结合的“质量预防五步法” 和“质量技术创新循环”。前者通过需求调研、计划制定、执行落实、检验检查、改进优化等5个步骤,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严格的过程管控,从源头杜绝质量问题,确保产品“零缺陷”。

后者则从顾客需求引领、检测技术驱动、失效机理研究、过程系统优化4个方面运用适宜的质量工具和方法,深入排查质量隐患,有效保证质量技术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助力格力在空调行业持续保持行业质量水平和经营绩效全球第一。

中国中车青岛四方公司通过精益现场、精益制造、精益管理的探索,形成生产、公益、质量和物流等多项管理链,将精益思想与专业化管理融合、落实在制造现场。而中国商飞则是通过面向超复杂产品系统的科学管理,成功研发和试飞C919大型商用客机,成为中国民用航空跻身世界级航空公司的里程碑。

三、世界级企业面向未来的管理挑战

+

1.时代转型:正在来临的人工智能与全球创新时代

科技和产业革命推动了人类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两次转型,如今,以量子理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将人类推进至人机交互、增强智能和有机更新的“新智人”时代。超级技术和“人工智能+”经济模式的出现,为世界级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道德与伦理维度的要求。

正如亨利·基辛格在《启蒙运动的终结》指出的,“启蒙运动本质上始于由新技术传播的哲学见解。我们时代的情况恰恰相反。当下已存在可以统领一切的技术,但需要哲学的指引”,因为“我们无法完全预测新技术的变革带来的影响,它发展到顶点时,可能会带来一个依赖于数据和算法驱动的机器、不受伦理或道德规范约束的世界”。

未来,世界级企业的经营管理需要强化哲学思考,以人文精神引领科技变革,使得科技革命成为能够惠及大多数人的福利载体而非少数群体的牟利工具。

2.回归本源:从机械观回归生命观

新时代新趋势,世界级企业的培育必须回归商业的本质和企业经营管理的本源。长期以来,以科层制理论和科学管理思想为代表,几乎所有的管理、组织变革和人的行为理论与方法都基于机械观,认为员工都是缺乏创造性、只能按照规章制度运作的机器,这严重束缚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和组织共同愿景的实现。

然而,21世纪的世界是一个充满复杂性的生命系统,机械观主导下的方法论无法理解和应对复杂性系统,生活和生命系统为应对快速变化和无止境创造的世界提供了全新视角。

视组织为生命系统的新世界观为领导者提供了打造卓越组织的新原则,包括:有意义的工作才能激发创造力,创造力依赖于多样性,多样性是实现一致性的途径,员工创造力的觉醒和自我激励能够为共同愿景的实现和变革提供持续动力。

3.面向未来:拥抱第四代管理学

全球范围内的新科技革命、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张力和中国特色管理实践,正推动管理学向中国哲学引领的第四代管理学——整合管理转型。第四代管理学的兴起,象征着中国哲学整体观、系统观引领的科技与哲学相融合、东西方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管理学理念的崛起。

摆脱单一的经济思维和原子化的局部思维,从人和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以及幸福感提升这一新价值理性出发,来重新思考商业的本质与终极目标,是新时代管理学理论的立足点,也是世界级企业经营管理的价值原点。

基于此,强调哲学洞察、自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相结合,重视愿景与战略引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整合式创新理论,不但是对全面创新、自主创新等传统企业经营管理规律和模式的全面升格,也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整合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重要理论体系支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全球创新大趋势下,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东方与西方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基础上“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世界级企业建设和中国管理学的双重时代使命。立足本土,面向全球可持续发展,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创造与传播,是未来世界级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涵。

作者单位 |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