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教超级社群:从小米公司拆解社群经济背后的逻辑框架

 梁教超级社群 2019-08-07

我是一名比较忠实的米粉,从2012年开始用小米手机到现在,也算是比较了解小米公司的发展情况。

今天我跟大家说说小米公司背后的社群经济逻辑框架,到底是怎样的商业逻辑让小米公司在短短的8年从0到上市。

第一,小米手机面市前夕。

小米公司在推出第一台手机之前在做了什么动作呢?创始人雷军跟几大合伙人都在微博,论坛等大型流量池积累粉丝。当时不完全统计,几个合伙人总共积累了至少有100万粉丝。

还没有推出产品就拥有了百万粉丝,这是什么概念?只要是推出来的手机产品好,那么销量一定不会差的,而后来的结果证明,供不应求,导致有的粉丝有钱还买不到手机的现象。

更重要的是这部分的粉丝都参与了对即将推出来的手机的建议,也就是部分粉丝都有了参与感,这很重要。前面我文章说到的宜家效应在商业经济的应用可是很微妙的。

第二,小米系统的横空出世。

2011年10月,小米手机1代发布,极高的性价比搭载着MIUI系统横空出世,一瞬间点燃了MIUI论坛的发烧友购买小米手机的欲望。

刚开始,小米手机就采用线上销售模式,并且经常秒罄。360董事长周鸿祎在微博指责小米手机饥饿营销,之后这个词一直被戴在小米头上,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

消费者购买欲望往往会导致经济物品资源稀缺,这就是经济学中所说的稀缺性。不存在稀缺性的物品是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诸如阳光、空气等,称之为自由物品。

得出的结论就是:每部手机都是稀缺品。在2011年那个时代,小米科技仅仅是一个创业不到两年的小公司,在准备做手机的时候几乎没有一家大的手机制造商相信小米,唯有时任英华达总经理张峰首先答应生产小米手机(张峰后来还成为了紫米科技CEO)。

那么当小米手机发布之后发生了什么?就连雷军也没有想到市场需求量会远远高于预期,这就产生了一个现象——供不应求。也就后来被人类调侃说的饥饿营销了。实质是市场上的供不应求的现象。


第三,为发烧而生的手机理念。是粉丝经济还是屌丝经济?

第一台小米手机的面市出售就意味着,很多普通老百姓可以用低价格用到高性能的智能手机。

那时候要想用智能手机一般都要好几千块才买得到,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智能手机一度垄断着中国智能手机的市场。高性价比的小米手机的出现显然很快冲击着这个智能手机的市场。加上小米公司自带粉丝流量,不用多久,整个智能手机的市场价格也下滑,这对消费者来说是非常好的事情。

从社群的角度来看,小米起步用的是粉丝经济,从高性能比,让更多普通老百姓用得智能手机的角度,说它走的是屌丝经济也不为过。在商业的世界里,唯有接地气才能做得大,走得远,而事实也很好地证明了小米公司的这一方向是非常正确的。

第四,探索新零售之路

创始人雷军推崇海底捞的口碑能力、同仁堂的“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 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近来又提出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线下体验店,小米之家。

其实小米之家早在2011年底就建立了,不过到了2015年才从售后服务店转型为零售体验店。小米之家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特许经营社会贡献奖、中国连锁新锐奖,这说明雷军的新零售之路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正确的,所以也就自然地顺利发展起来。

到目前小米之家在全国的发达城市都基本都有设立了体验店。形成 了线上线下的一体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新零售,小米公司的起家的模式就是用社群的打法,而且是用得非常成功,低成本就获取了大量的粉丝。

第五,小米公司除了卖手机,还卖生活方式。

这两年,小米公司继续走着它的高性价比路线,出了不同的优质的生活家居产品。几乎家里用得到的小米公司都在卖,在我看来,它卖的不仅仅是家居产品,更是引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用精致简约而优美的家居产品让人家生活得既方便又不失品味。

第六,与时俱进,任重而道远

有人问雷军:“你的梦想是什么?”雷军:“我的梦想有点夸张,推动中国制造业进步,让消费者用很便宜的价格享受到科技的乐趣。不管你们是否认同,我就是要一条路走到黑,就是要做感动人心但价格公道的产品。

为了探索新国货之路,小米还组建了可能是国内第一个有大量粉丝参与的新经济研究中心。总而言之,小米在奔跑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姿态,与时俱时,不断进步,想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实在是任重道远啊。

不管从互联网经济的风口角度,还是社群运营的角度,小米公司都是一家很值得我们普通创业者去了解学习的公司。

不仅因为它是一家年轻的科技公司,更因为它是一家良心做好产品接地气的公司。创始人团队的文化决定了公司的强大与否。而小米的创始人团队无疑也是一个很棒的团队。

更多关于社群新商业的案例解密请持续梁教超级社群,给你说点核心,讲点真相,给些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