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品)桑塔露琪亚作品分析与演唱研究

 健智 2019-08-07

歌唱应从情感入手,以情优唱。例如《桑塔露琪亚》这首作品就可以运用“音画时尚,触景生情,审美焦点,调动热情”的方式,在情感体验中经历审美过程,顺利完成演唱目标,提高演唱效果

一、音画时尚、触景生情

人的情感来自爱,没有亲近就没有爱。而这首作品在时间、地域跨度及表现内容方面与当今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明显的区别。《桑塔露琪亚》(以下简称《桑》这首意大利那波里民歌表现的情景无论是时间、空间与学生皆有不小的距离《桑》的结构旋律中的音乐要素并不复杂,但在学唱这首船歌时若能充分表现歌曲中星月交织和微风拂面这种柔和的意境及歌唱者触景后热情奔放的高声呼唤,只建立在单纯的歌词分析的基础上是不够的在新歌学唱前了解水城《威尼斯》的地理环境和欧式古典建筑风格,领略威尼斯水域别致的美,歌曲中“海面’、“小船”等意境生动地印入到脑海中,产生进一步了解“船歌”的愿望的感性体验,在此基础上将感官刺激的目标转移到听觉上、继续把握船歌的音乐特点,船歌6/8拍子的晃动感,旋律的流畅恬美为歌唱打开了解—理解—表达的第一道门。    

二、审美焦点,调动热情

在《桑》的演唱中,首先应从歌词朗诵入手,且在朗诵歌词的同时感受情景美感受歌曲旋律的起伏变化与歌唱内容情绪变化一致的和谐美,以调动情绪及语调的变化歌曲是典型的主歌-副歌结构。主歌的旋律处于中声区,较平衡,描绘的是星空、海面、微风等意境,用弱力度,柔和平静的语感副歌旋律处于高声区,表现歌唱者的热情奔放的爱恋之情从而进一步理解音乐的形象美,理解音乐的诸多要素(节拍、力度、旋律)是为表现歌曲的内容服务的。这样按认知心理先后感受歌词诗意的美,音乐起伏变化的美及二者的和谐美,找准这样的审美切入点,浏览歌曲的整体美,将情感带到了歌曲的意境中,完成了一个心智合一的审美过程,又为进一步表歌曲,做了心灵及情感上的“煽动”及沟通。

三、创设情境、表现激情

有了歌唱的愿望,但能否唱好往往还是会受到发声技能及心理等因素的限制,所以对于具体的歌曲细节需不断给以形象的提示,使演唱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歌唱状态,如后半段表现歌唱者在怡人的的夜景下,情不自禁的热情呼唤的乐句,旋律进入高声区,容易因技术上的难度而发出直白的声音。为此从调动心理入手,抓住“热情呼唤”这种情绪特点。为克服唱高音不自信的弱点,始终不偏离“以情带声”的轨道,每开口唱之前,都安排情感及技术上酝酿的时间。为增强歌曲的起伏感及加强力的变化后半段中《桑》唱词的演唱是弱力度,但会随着前面爆发力的歌唱惯性,去演唱对女神的呼唤,此处为准确进行歌唱力度的变化表现对女神的崇敬达到音色上柔和亲切的要求,必须拉回到对歌曲的进一步细致的理解与表现中意识到歌唱语气的变化及一字两音,小连线的婉转的要求。这样一首有起伏有变化,能充分表现歌曲意境和情感的声音便会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

《桑》的演唱实践给了我们这样的启示:要在触景生情,调动热情,表现激情的三部曲引导下,体验了歌曲演唱的乐趣,实现“有表现力歌唱”的目标如果能在课前收集查阅相关资料,课堂上共同交流加强歌曲欣赏,从歌唱中学会评价,从歌词音乐要素演唱等不同的角度学会审美等,无疑是歌唱兴趣得以提高,歌唱技能得以发展的有效途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