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贵州最大的洞葬遗址

 贵理工涛声涛影 2019-08-11

2018年2月25日,正月初十,准备了很久之后,正式开始龙里县果里村果里洞葬探秘。

去之前,也做了不少的功课。看了CCTV的一个解密节目,也在网上看了不少的资料。

那么就先介绍一下。

“苗族是中华56个民族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赋予这个民族独特而丰富的文化;正是历史的原因,苗族的文化在外人看来有时不免显得悲壮而神秘。洞葬习俗,至今在民俗和历史学家眼中还是一个是似而非的迷。 贵阳南郊的高坡乡正如这个乡字面上明白无误的含义,山高坡陡,谷深路险,土地贫瘠。高坡乡是贵阳市唯一的苗族乡。据考证,高坡乡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因喀斯特地貌环境,溶洞星罗棋布,许多溶洞中的棺木,成了今天探讨苗族文化的一个契点。 苗族洞葬最有名的应该数高坡乡甲定村的甲定洞葬,溶洞中,井字形木架上放置着的几百口棺木,诈一看去,给予灵魂深深的震撼,据民俗专家介绍,甲定洞葬之所以有名,大概因为它地理位置公路不过百米远而已,交通方便使然。比甲定洞葬规模更大,保存更完好的还有许多,距离甲定不到四公里,属于龙里县摆省乡的果里村洞葬。苗族洞葬神秘奇特的文化。洞葬解释至今有两种争论:其一,环境使然。苗族最早居住富饶发达的黄河流域,因他们的祖先神农氏战争失败,被迫迁居贵州大山迷林中,贵州多溶洞,洞葬作为最经济方便的安葬形式。其二,更多的苗族学者并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作为中华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苗族有内涵丰富,文化独特的一面。苗族的祖先本来就生活在黄河流域,没有一天忘记过自己的故土,洞葬其实只是一种对先人灵柩的暂时存放,希冀有一天能够回到自己真正的家乡叶落归根,入土为安。”以上摘录自互联网。

我们没有选择去甲定洞葬而是选择了龙里的果里村果里洞葬。

原因:一是甲定洞葬从介绍来看并不能很深入的进入洞内,不像果里的洞穴虽然棺材很多但是足够宽敞。

二是果里洞葬的洞穴是一个穿山洞,也就是可以从一边进,另一边出。

三是每次我看见甲定洞葬的图片总会有种紧张和心跳加速的感觉,对于一个敏感体质的人来说这也许不是好事。

四是果里洞葬对面有一个生洞,也称为跳洞,我们也想去那里看看。

其实,说到高坡—龙里(从高坡可以驾车到龙里),这一段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既有广袤的草场-云顶草场和龙里大草原,又有鬼斧神工的天生桥—鬼架桥;既有气势磅礴的三叠瀑布—摆弓岩瀑布,又有沟壑纵横的红岩峡谷;既有民风淳朴原始的苗族风情,又有贵州最大的洞葬遗址—甲定洞葬和果里洞葬。

先说一点,出发前我和朋友是做了功课的,果里交通便利,洞葬遗址攀爬不太危险,洞穴内干燥无暗河及暗洞。所以没有携带专业设备和邀请专业人员。就带了手电筒,穿着一般运动衣,带了点干粮和水就出发了。

从导航上看,有两条路可以选择。其一是走沪昆高速贵新路段,然后到龙里折往果里村。其二是走贵惠大道到青岩或者高速到青岩,然后走104县道经过黔陶、高坡,到果里村。从路程上来说,一号方案稍远80几公里,耗时2小时多,二号方案60几公里,耗时1小时40分钟。所以我们选择了2号方案。

由于经常去高坡很熟悉,差不多一个多小时就到了高坡,其实路很好走也很好找,到了云顶不左转,顺着路一直走就能走到甲定,过了甲定大概四五公里就是果里村了。进了村,左边有个篮球场,村委会就在那里。可以停车。

其实我们下山时候才发现,可以把车一路开到洞的另外一头,但是也是有得有失。开车上去的话,要去看生洞就要下陡坡下山去对面。但是不开车从村子里面过去的话,到洞葬需要爬坡,穿洞以后需要步行2-3公里马路绕回村子。

不过我们是第一次去,没有具体道路的经验,所以不知道可以开车上去,就把车子停在了村委会门口的篮球场。想着塞20块钱给路边一户人家的小哥哥,请他看着我们的车,但是他怎么都不肯收下。

下车之后,遇见一个当地人,上前询问。原本以为他可能会不耐烦或者不太高兴,毕竟你要去的是人家祖宗的坟墓嘛。没想到,他很干脆很热情的给我们指了路,后来半路又遇见一位大哥,也是十分热情的告诉了我们地址。同行的小伙伴说,估计是现在来探险的人多了,所以见怪不怪了。但是我觉得也和苗族同胞热情淳朴的性格有关吧。

篮球场左手边有一条水泥路,比较窄,但是勉强也能开进去。我们没有开车进去,步行进去大概500-600米的样子,不太远,水泥路一直打到了生洞门口。

生洞是当地人民跳洞的场所,每逢三月三、六月六就会全村出动,盛装在生洞里围着火堆跳舞祈福。生洞的对面山顶就是果里洞葬。所以从村里步行的话,可以先去看看生洞。洞内一进去就是一个大厅,也就是苗族同胞跳洞的地方了,右手边可以往里走,有一根巨大的钟乳石悬在空中,下方是一个大洞。再往里走就到底了,右边又一个小厅。洞内有钟乳石,但更多的是乱石。

出了生洞以后,我们就朝着对面的洞葬遗址出发了。爬上去大概需要25分钟。面对洞葬右手边有一条小路,从小路上去。

快到洞口的时候,就能够看到石碑—龙里县果里村洞葬。再往上走,越接近洞口风越大,越冷。而且是很明显的阴冷的风,看着黑乎乎的洞口,刮着阴冷的风,那种感觉真是有点刺激。

洞口很大,面前有几根高大直立的大树,直苗苗的耸立在洞口。像守卫着这古老的洞葬遗址,威严又肃穆。

站在洞口可以很清晰的看见洞内的景象。光线能够深入洞中30-40米,棺材都集中在靠近洞口的位置,错落有序一览无遗。看起来都年代久远了。棺材是被井字结构的架子固定在地上的,洞内大约有40米高,宽度在70米左右,纵深约有100多米深。

洞内所有的棺柩都没有叠放,一堆堆大约有200来幅朝西摆放的棺材,据说洞里原来有1000多副棺材,因为战乱等原因,逐渐减少到了400多副,加上棺木自然腐烂,现在只有200来副了。

这些棺木最早的大约是明代的,最晚的大约在清代。最晚一副棺材是女棺,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从此以后,就没有人葬在这个洞里了。

洞里随处可见散落的人骨头和陪葬的瓦罐等,还有后人祭祀的钱,一堆堆的堆在一些棺木上面。面值不大,都是一元到五元的不等。其中一个靠近洞口的棺木上,居然放置了一个看起来90后的大头照片。难道是有人故意为之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太不道德了。

真正站在洞里反而没有阴风刮了,但是温度还是很低的。往外面看,洞口的光线氤氲而模糊,拍照出来更是显现一种神奇的光晕。据说有一位都匀的摄影师在这里拍照时候,有一道似蛇一样得光线从棺材底部发出。感兴趣的可以去网上搜搜看。

洞里常年是非常干燥的,继续往里走,有一块乌黑的像乌龟的大石头铺卧在地。在深入就必须要开手电了。

前行大概40米,就能够看到隐约的亮光。这一段都是散落的大块的碎石,要徒步翻越着往前。继续走,就能够看到第二道“围墙”,这是用一些大块的石头砌成的围墙,墙中间有一个石门。

过了石门就能够看见最外围的围墙了,同样是用石头垒砌的,在墙的中间有一道缺口,可以从哪里翻越过去。出去后,回头望向洞内,巨大的石窟黑漆漆的像瞳孔。

接着走,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草地,草地中间一条比较陡的小路,这是一条充满了生机的小路,和身后乌黑的干燥的山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穿过山洞之后,其实离公路也就几十米的距离。而且还是大马路。也就是之前提到的可以开车过来的那条路。我们是顺着这条路下山然后绕回村子里的。

感叹苗族祖先的历史厚重,也感叹生死一步之遥的唏嘘。但是也担心果里洞葬随着名气的逐渐增加,外来探险的人数增长,来的人随意翻动棺内物品,会给果里洞葬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好生活 旅行 最爱旅行地 洞穴探险 我的极限运动体验 女子的生活 生活处处有惊喜 旅游 旅游逛吃记 @Feekr旅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