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閒性閒情\立體玉雕巳肖蛇\李英豪

 youxianlaozhe 2019-08-12

  我國古代民間計算年齡的方法,是以十二種動物配十二地支,成為十二屬相,也稱十二生肖。據有文字可考的資料,「屬相」早已盛於東漢,一說甚至始諸戰國時代。蛇,屬十二生肖之一;戰國末期至漢代,民間有「巳肖蛇」的名稱,例如附圖的立體玉雕「巳肖它」。「巳」為地支的第六位;「它」,是象形字,古代人把蛇寫作「它」。《說文》謂:「它,蟲也(指爬蟲),從蟲而長,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艸居患它,故相問無它乎?」

  有人認為附圖的立體玉雕僅是小蛇,可稱為「虺」,也有道理。《國語.吳》載:「申胥諫曰:『……及吾猶可以戰也,為虺弗摧,為蛇將若何?』」所指的「虺」,就是小蛇。韋昭註:「虺小蛇大。」我國古玉器中,絕少雕蟠虺紋;大概因為這種紋飾比較複雜,要雕在質堅的透閃玉上,不如其他紋飾般容易。曾見河南洛陽中州路出土的一塊長形玉條,紋飾是十多條互相盤繞的小蛇,身長蟠曲,而蛇首蛇尾不明顯,較抽象。其實,虺在春秋戰國時亦是指一種長八、九尺的土虺蛇,相傳頭扁眼大、色如泥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天問》謂:「雄虺九首,倏忽焉在?」故名附圖立體玉雕為「虺」,亦易為人混淆;倒不如明確些直稱作「小蛇」較宜。

  為什麼高古玉器甚少雕琢蛇紋或作蛇形呢?遠古時代,蛇已成為一種圖騰崇拜,視作吉祥和神異的象徵;後來衍化為龍,故可說是龍的原型。《玄中記》指「伏羲龍身,女媧蛇軀」。《山海經.海內經》謂苗民「有神焉,人首蛇身」。這類神話傳說,也可說是把蛇、龍和人結成一體。先民視伏羲和女禍是人類先祖。現存一些漢代「畫像石」上的畫像,便屬人首蛇身。詩人聞一多喜愛研究中國神話,《伏羲考》就認為「左右有首」(人首)而具蛇身的漢畫像,就是交尾的伏羲和女禍。相傳後來黃帝統一各部落,先民把不同部落的圖騰動物併合其特徵,從蛇身的原型幻想出龍的形象,變成龍的民族。從新石器時代開始,玉器已出現「C」龍,戰國時更多鵰琢成虬龍、「S」龍和「W」龍等,龍的威猛和靈活形象,便逐漸取代了蛇。

逢周五見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