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本书读懂财报》之精要

 海阔天空7815 2019-08-12

《一本书读懂财报》,作者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肖星

如果你希望找到能够较快帮助自己理解财务报表的体系和逻辑,同时又和商业决策密切结合的一本书,就是这本——此书通俗易懂,非常适合财务初学者。


会计变幻莫测,它存在很多判断和选择,会造成很多不同的结果。

财务报表的诞生,源于人们希望用它来描述一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企业通常从事的经济活动一般包含以下三种:

1、经营活动——如生产产品、销售产品、回收货款等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2、投资活动——如开展新业务、进入新领域,或者设计生产出新产品。

3、融资活动——找银行借钱,或者找别人投资自己。

在会计眼中,企业永远只有以上三件事情,即:经营、投资、融资。


【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单反相机】

资产负债表的左边是资产(上面是流动资产、下面是非流动资产),右边是负债(上面是流动负债、下面是非流动负债)和股东权益(居于右下方)。

资产负债表左边说的是——投入公司的钱都变成了什么,哪些还是钱,哪些变成了应收款,哪些变成了原材料、产成品、设备、厂房等,又有哪些变成了土地使用权、专利或专有技术……总结便是:钱被拿去做什么了。

资产负债表的右边说的是——企业的钱是从哪儿来的:哪些是股东投入的,哪些是从银行借的,哪些是欠供应商的,哪些是欠员工和税务局的等等。

进来的钱和用掉的钱必须相等,因此左边的资产=右边的负债和股东权益之和——这被称之为“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表存在的意义——公司必须给银行还了债、给供应商付了款、给员工发了工资、给税务局交了税之后,才能把剩下来的东西分给股东,股东是公司风险和收益的最终承担者。由于股东是最后一个拿走自己利益的人,因此经营公司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股东赚钱。但是在了解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之前,股东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投入的资金去了哪里,又欠了谁的钱——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单反相机——资产负债表只能描述制表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它是一个时点的概念,相当于给企业拍了张照片。

一、流动资产

定义:指企业可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运用的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

1、货币资金(Cash):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项目的期末余额。

2、应收账款(有一种特殊的应收款,叫“其他应收款”,包括非投资性质且不产生利息的借出款、员工出差所借的备用金等)。

3、预付账款: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

4、存货:包括原材料、产成品(已完成全部征税过程并已验收入库合乎要求,可按照合同送交订货单位或可作为商品对外销售)、在产品等。

资产和费用的关系:资产会随着使用被不断磨损而发生折旧,折旧即是一种费用(或成本),今天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只存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

有一种费用叫“待摊费用”——以办公用品为例,比如拿6万元购买一批可供6个月使用的办公用品,最初它是一笔资产,随着企业的运营和时间的流逝,它将最终变为一笔费用,即待摊费用。预付的房租和广告费、或开办企业所需的开办费,都属于待摊费用。

二、非流动资产

包括: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1、长期投资:不准备在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长期股票、长期债券等)。

2、固定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同时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固定资产的折旧:固定资产会随着使用逐渐损耗,因此会计在记账时需要不断描述其损耗的量,即折旧(特别说明:土地可作为固定资产,但土地不存在折旧一说)。

3、无形资产: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如专利权、专有技术、版权、商标权、商誉以及土地使用权等(土地使用权专门指在中国,而在其他很多国家,企业和个人可以拥有土地的所有权,因此,土地便不是无形资产,而是固定资产)。

特别说明:企业里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归企业所有,因此人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有一种资产被称为“生物资产”(一般存在于农业或养殖业),专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

资产如何计价?

——因为很难为资产的当前市场价格找到一个客观的标准和依据,因此会计们习惯将原来购买的资产价格当作某一资产的价值,而原来购买此项资产所支付的金额被称作“历史成本”。针对历史成本在市场产生波动时无法体现出资产变化的情况,会计们的做法是:如资产升值,则忽略;如资产减值,则记录下来。

特别说明:金融资产和房地产不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价,而是用当前的市场价格即“公允价值”来计价——如果一个东西的市场价格全世界都看得到,没有任何争议,它就可以用公允价值来计价。

公允价值(Fair Value):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

历史成本的含义——

第一层含义:只有花了的钱才能记在账上。

第二层含义:在历史成本的计价体系下,增加资产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发生一个新的交易(因为在历史成本计价体系下,只要没有新的交易发生,资产的价值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所以,有些企业会把某项资产卖掉再买回,以此来重新记录资产价值)。

三、流动负债

定义: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

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付股利、应交税金、其他暂收应付款项等。

1、短期借款: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或者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2、应付账款:因购买材料、物资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该付给供货单位的账款。

3、预收账款: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

四、非流动负债

定义: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1、长期借款: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

2、应付债券: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对外发行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长期借款性质的书面证明,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一种书面承诺(很多中国企业的应付债券都为零,因为在中国很少有企业发行债券)。

3、长期应付款:应付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租赁费等。

关于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在会计看来,租赁分为两种:租赁期限较长、金额较大的一般属于融资性租赁,反之则为经营性租赁。后者租入的资产不属于承租方,租金只需在支付时记入费用;而前者其实是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项资产,租入的资产被认为是承租方的资产,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总额也要在签署租赁合约时记入负债。因此,经营性租赁是表外业务,融资性租赁是表内业务。

五、股东权益

定义:公司总资产中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也叫净资产。

包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股本和资本公积是股东从外面拿进来的钱,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则是公司里面留下来的)。

1、股本:指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来指股票(在股份有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叫“股本”,在有限责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叫“实收资本”)。

特别说明:在中国,股本必须等于注册资本,股本的总额体现了公司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上限,而股本的组成则确定了多个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资本公积:如果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多,多出来的就是“资本公积”。

不是每家公司都一定有资本公积,但上市公司一定有——如某家上市公司发行了1亿股的股票,每股面值1元,即1一亿股对应着1个亿的资本。如每股售价为20元,则相当于筹集了20亿资金——在这20亿里,只有1个亿是股本,剩下的19亿就是资本公积。

非上市公司的资本公积是如何产生的——如甲要投资乙的公司,且想占有50%的股份。乙在创立公司时投入了100万,经过多年经营公司如今积累了可观的财富和资本,为了获得该公司50%的股权,甲可能要投入500万。会计们将乙投入的100万当作股本,将甲投入的500万中的100万也当作股本,而剩下的400万则被放入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中的400万不是甲独有的,而是所有股东共有的。由此可见,当公司有多个股东的时候,不是以他们的投资额来确定股权比例,而是以他们在股本中所占的比例来确定股权比例。

3、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也是法律不让分配的利润(中国的公司法规定,公司有了盈利之后,必须留存至少10%作为盈余公积)。

4、未分配利润:出于投资、扩张等目的,企业自己不想分的利润。


【利润表——企业的摄像机】

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费用后得到的就是利润。

利润表可以告诉企业两个信息:企业是否赚到了钱以及在哪里赚的钱。

通过将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与不可持续的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分别展示,利润表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出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

利润表是一个时段的概念,如果利润表显示企业赚到了100万元的净利润,绝不是说在制表的瞬间突然获得了100万,而是说在过去一段时间一共赚了100万。因此,利润表就像一台摄像机,相当于给一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

企业的利润表只受到出售资产的影响而不会受到购买资产的影响。

利润表的一般项目: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表示)、投资收益(损失以“—”号表示)

1、营业成本——企业卖出去的产品就是营业成本。

注:企业卖出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即为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即得到一笔生意的毛利。

2、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按营业额征收的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

特别说明:营业税由经营者承担,增值税由消费者承担,在利润表中,只有营业税成本,没有增值税成本——增值税是企业替税务局收的,故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应交税金”项目中。

3、营业费用——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即为营业费用。

4、管理费用——企业的行政管理部门为管理和组织经营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行政开支、办公楼折旧等。

特别说明:不同类型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折旧往往属于不同的项目——销售人员的工资属于营业费用,而管理人员的工资属于管理费用;门店的折旧属于营业费用,办公楼的折旧则属于管理费用,而厂房的折旧属于生产成本。

5、财务费用——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利息支出、汇兑净损失、金融机构手续费、以及筹资发生的其他财务费用。

特别说明:利润表上的财务费用,实际上是借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净额,因此,正常情况下,它是一个正数,但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是负数。如某企业通过股权融资(而不是通过借贷)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在资金没有被用掉的情况下,企业会获得利息收入——这种情况下,财务费用就是负数,此时,财务费用虽为费用项目,但事实上却是增加利润的。

6、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7、资产减值损失——大部分资产都是按历史成本来计价的,如资产发生了减值,则需扣除这部分减值,利润便会相应受到影响,这便是“资产减值损失”。

8、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专指金融性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价值的收益或损失。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投资收益 = 营业利润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表示)

加: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除企业营业执照中规定的主营业务以及附属的其他业务之外的所有收入。如出售固定资产的收益、额外的奖励或赔偿、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等等。

减: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如因违规而受到的处罚,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等等。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特点:与经营活动没有关系,均由偶然因素造成,无法延续下去。

营业利润+营业外的收入—营业外的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视其是否有外贸业务而定)= 利润总额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表示)

减:所得税费用

特别说明:中国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一般在25%,但并不表示企业利润总额的75%就是净利润,因为应税所得的25%而非利润总额的25%,利润总额以会计准则为计算基础,应税所得则以税法为计算基础。因此企业的净利润其实是小于利润总额75%的,净利润只能用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的方式得来。

利润总额—所得税 = 净利润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号表示)

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一般也成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它是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也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财务报表的诞生和内在逻辑】

一、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人工和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又包括生产车间的水电开支和厂房设备的折旧等),它分为两种类型: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不断增加的一类成本,而固定成本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不随产量多少而变化的一类成本。如原材料属于变动成本,而厂房设备的折旧则属于固定成本,支付固定工资的人工属于固定成本,以计件形式支付工资的人工则属于变动成本。

生产成本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中,具体而言,体现在“存货”中——体现在“存货”中的产品被卖出之后,企业虽然获得了一笔收入,却也因此失去了这批产品,它们变成了企业获得收入过程中的成本,即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

因此,生产成本反映在财务报表上的过程即为:首先被记录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项目中,然后随着存货被卖掉,便被反映到利润表的营业成本中。

二、固定成本

等额的固定成本是被摊在所有产成品上的,而企业卖出多少产品,则有多少固定成本进入到营业成本中,因为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成本越少,毛利润自然越高,因此,有的企业在扩大了产量却没扩大销量的情况下,财务报表上的毛利润反而增添了——由此可见:毛利润的提升不一定由业绩提升引起,还有可能是因为产成品库存增加。若产品库存积压的同时,毛利润也提升了,那么这个利润其实是不可信的,这种现象在高固定成本的重资产行业会格外突出。

同样,如果一家企业同时发生了毛利润减少和产品库存减少的情况,那么毛利人的减少也不是真实的,因为如果卖掉了去年的库存,就会有去年的生产成本转化为今年的营业成本,今年的毛利润也就减少了。而事实上,减少库存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大好事。

三、研究支出

研究是指技术研究,产品开发则指技术研究成功后,企业为了将技术应用到产品中所产生的花费。

会计准则有关研究支出的规定:

1、企业的研究支出应记录在管理费用当中(产品开发阶段的投入,如满足一定条件,可被记录在无形资产中)。

2、技术研究成功之后,用于申请专利的费用可以被记入无形资产。

即如果一家公司花了50万做技术研究,5千元做专利申请,那么只能有5千元被记入无形资产。

3、外购技术的支出可记入无形资产(企业通过自己的研究所获得的技术,如果不申请专利,则不会被记入无形资产)。

现实中也有明明是企业自己研究出来的技术,研究支出却被记在无形资产中的情况,原因有二:

1、企业先把技术卖给了别人,然后又买了回来。

2、公司的研发部门是独立的法人,为了获得技术,公司必须向自己的研发部门购买技术。

由此可知,会计准则虽然对研究支出规定了唯一的记录方式,但企业却能够通过设计不同的组织结构来实现不同的会计结果。

自创技术记入费用和无形资产两种方式的优劣:

1、利润高的公司更愿意记入费用,这样可以减少税收支出。

2、经营上有困难或尚处在创业期的企业,因资产较少、利润较低,可能更愿意把它记入无形资产。

四、表外资产

除了企业自我研发的技术,还有一些像广告创造的品牌价值等,因为没有在财务报表中得到体现和评估,便成了“表外资产”——通常是按会计准则容许的会计技巧,企业将旗下的一些资产,包括子公司、贷款、衍生工具等置于此项,以降低公司债务与资本比率,研发投入、组织建设、品牌渠道等都属于表外资产。


【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实际上就是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按照公司从事的经营、投资和融资三项活动进行分类的描述——它展示了资产负债表上货币资金增减变化的原因。

一、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定义:企业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外的所有交易和事项产生的现金流量,它是企业现金的主要来源。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主要项目——

1、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2、收到的各种税费(如税收返还、增值税代收等)。

3、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主要项目——

1、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2、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3、支付的各项税费。

4、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定义:企业长期资产(通常指一年以上)的构建及其处置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构建固定资产、长期投资现金流量和处置长期资产现金流量。

三、融资活动现金流量

定义:指导致企业资本及债务的规模和构成发生变化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

特别说明:净利润和现金流是两码事,完全可以一个为正,一个为负,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的企业不一定是亏损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意味着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少于流出,即销售产品所获得的钱不足以支付日常的人工开支和税务开支。


【三张报表打通财务数据】

一、为什么每家企业都需要三张财务报表

资产负债表:揭示了企业拥有多少家底。

利润表:揭示了企业产生了多少收益(是主要描述企业经营活动的一种财务报表)。

现金流量表:揭示了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站在风险的角度,描述了企业的风险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

二、银行家和投资家最爱哪张报表

1、为什么银行最关心的是企业的现金流量表而非资产负债表?

——因为银行并不希望企业还不起钱,也不希望看到任何一家企业通过变卖自己的资产来还债,而是希望企业永远有大量的现金。

2、投资者为何最关心企业的利润表?

——因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未来而非过去或现在的收益,利润表将可持续的利润(经营利润)和不可持续的利润(营业外收支、补贴收入、汇兑收益)分别列示,不仅能展示企业现在赚了多少钱,还能使读报表的人形成对企业未来盈利的预期。

3、收购一家企业最该关注哪一张报表?

——收购使你取代了原有股东而成为该公司的新股东,所以你购下的是股东权益,而关注股东权益当然要关注资产负债表。由于“股东权益=资产—负债”永恒成立,购买股东权益也就意味着同时购买了该公司的资产与负债。

三、收购企业时,资产和负债谁更“危险”

答案是:负债。因为被兼并者有可能会隐瞒一些负债,造成有些负债没有出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情况。常见的情形有:

1、或有负债的存在——无法确定是否存在的负债即所谓的“或有负债”(如:A公司向B公司借了1000万,你要收购的C公司恰好为A公司做了担保,C公司也就同时背上了一笔或有负债。如果A公司“跑路”,C公司就得代为偿还1000万的债务)。

2、表外负债的存在——指那些明明存在却没有被记录在财务报表上的负债。

四、各种财务分析

1、同型分析

同型分析让企业更加了解财务报表的结构,它比财务报表更加直观,属于一种结构分析——各个项目在企业资金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就是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而资产负债表的同型分析即为资产负债表的每个项目除以总资产各个项目在利润表中分别占比多少就是利润表的结构,利润表的同型分析为利润表的每个项目除以营业收入

将同型分析的结果和自己的过去相比,能得到趋势分析;和别的企业相比,则得到比较分析。

趋势分析:将实际达到的结果,与不同时期财务报表中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进行比较,从而确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经济指标的对比,确定指标间的差异,并进行差异分析或趋势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2、比率分析

1、盈利能力

毛利率=毛利 /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收入

净利润率=净利润 / 营业收入

注:企业的净利润率较高,说明在从营业收入到利润的转化过程中损耗较少,说明企业的效益不错,因此,净利润率是一个与效益有关的概念。

2、营运能力

即企业运用各项资产以赚取利润的能力,它的财务分析比率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以及相对应的周转周期。

净利润率同为12%的两家企业,卖出100元产品的企业只能赚到12元,而卖出100亿产品的企业则能赚到12亿。可见,想要知道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首先必须看它一共能卖出多少钱的产品——换句话说,判断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不仅要立足于净利润率这样的效益因素,更要立足于周转率这样的效率因素。

应收账款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应收账款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应收账款与期末应收账款之和除以二)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 365 / 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 = 营业成本 / 存货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存货与期末存货之和除以二)

存货周转天数 = 365 / 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流动资产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流动资产与期末流动资产之和除以二)——流动资产周转得快,可以节约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 = 365 / 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固定资产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固定资产与期末固定资产之和除以二)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 = 365 / 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 = 营业收入 / 总资产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总资产与期末总资产之和除以二)(周转率越大,说明总资产周转越快,销售能力越强)

总资产周转天数 = 365 / 总资产周转率

3、偿债能力

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偿债能力——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 / 流动负债(比值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特别说明:大部分美国公司的流动比率在3到4之间,而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流动比率却在1和2之间,原因是:在中国,企业往往借新债还旧债,借款本身实现了自我循环,短期借款其实变成了长期借款的一种替代方式,需要通过变现流动资产来偿还的负债其实不包括短期借款。因此,虽然用所有流动资产除以所有流动负债得出的流动比率很低,但用流动资产除以扣除了短期借款的流动负债,得出的流动比率则没那么低。

长期偿债能力——

息税前收益(EBIT):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利息收入倍数=息税前收益(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 / 利息费用(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利息收入倍数越高,企业偿还利息的能力就越强。

资产负债率:也叫财务杠杆( = 总负债 / 总资产),是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它反映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也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

特别说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在45%左右,一般来说,重资产企业需要钱,同时也拥有大量资产可以用来抵押借款,所以具有很强的借债能力,资产负债率也较高,而流动性强的企业和轻资产的新型企业,由于资金宽裕且不需要太多资金,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

4、投资回报

另一种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方式:投入了多少,最终又获得了多少。

总资产报酬率(ROA)(又称为总资产回报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总资产与期末总资产之和除以二)(或 =息税前收益 / 平均总资产)

净资产报酬率(ROE)(就是股东权益报酬率)= 净利润 / 股东权益在一年中的平均水平(期初股东权益与期末股东权益之和除以二)


【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

一、企业的财务数据,至少受以下三方面因素的影响:

1、行业环境。

2、企业的战略定位。

3、战略的执行能力。

二、决定行业盈利能力的因素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五力分析模型(五力分别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可以得出有五种力量决定了一个行业的盈利能力,五种力量可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因素:

1、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包括已经存在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产品的威胁。

2、购买方的谈判能力和供货方的谈判能力。前者是企业的下游,后者是企业的上游,它们共同构成企业所面临的产业链环境。

购买方的谈判能力实际上是由竞争环境是否激烈决定的:竞争越激烈,购买方就拥有越强的谈判能力,得到的实惠也就越多。除此之外,购买方的谈判能力还同企业相关购买方的数量有关:如果这个购买方是某家企业唯一的客户,它显然拥有更强的议价能力。

供货方的谈判能力一方面取决于原材料市场的供求关系(商品紧俏、供不应求,供货方自然牛气),另一方面也取决于企业到底拥有多少家供货商。

三、造纸业的特点

1、造纸业是一个投资巨大的工程,随便建一个造纸厂,都需要几十个亿的投资。其实,造纸正是一个具有规模经济特点的行业。

规模经济行业——指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只能通过扩大产量的方式来摊薄固定成本摊在每一件产品上的量。

规模经济——大规模生产导致的经济效益,具体是指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的事实。

中国造纸业在20世纪90年代到2008年这段时间,纸制品需求旺盛,造纸行业为此也获得了巨额的投资,2008年之后,则进入产能过剩阶段,供过于求,竞争也更加激烈。中国造纸业在原材料上长期依赖进口,这也造成了中国的造纸厂时常要面对高高在上的供应商,对上游供应商缺乏一定的谈判能力。

四、行业差异如何影响财务数据

任何一个企业,只要它属于摸一个行业,它的财务数据就一定带有该行业的烙印——毛利率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竞争环境,应收账款和存货反映了企业和它下游购买方的关系,而应付账款则从侧面表现出企业上游供应商的谈判能力,另外,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反映了行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资产周转率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管理状况。

五、战略定位和执行如何影响财务数据

所谓战略,其实就是策略性地舍弃一个方面去换取另一个方面。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通常被归纳为两种:低成本领先战略和差异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企业以低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获得市场占有率。在财务上的表现就是低毛利、高周转,它是一种主动牺牲效率来换取效率的战略,是一种效率制胜的战略。

薄利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就是指毛利率低(多销的真实含义就是指企业的周转率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可以用周转率来描述:周转率高,则企业的营运能力好,也就能在一定时间内卖出更多产品。)

2、差异化战略:重点是创造被全行业和顾客都视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使企业获得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走差异化路线的企业一定都是高毛利率、低周转率的,因此,这种战略是一种通过牺牲效率来换取效益的战略。


【什么样的公司算是好公司】

一、好公司是什么样的?

好公司起码是赚钱的。而赚钱并不是有收入、有利润、有增长率,甚至不是有利润率。从短期来说,赚钱是有正的经济利润,从长期来看,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而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取决于投资资本回报率和投资资本成本之间的差异,因此,想成为一家好公司,得一方面提高投资资本回报,另一方面压低投资资本成本(“资本成本”是指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从而扩大两者之间的差距,赚更多的钱。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好企业,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总资产报酬率。

由于投资资本回报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的经济含义完全相同,而总资产报酬率取决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因此,一个企业投资回报的多少也取决于这两个方面。而效益和效率的取舍说到底还是战略定位的选择问题,所以,想成为一家好企业,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战略,然后有效地执行它。

投资资本回报率 = 税后营业净利润 / 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 = 有息负债+股东权益)

投资资本——是一个比总资产“小一圈”的概念,它比总资产少了一些负债(如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之类不需要向债权人支付利息的负债)。

税后营业净利润——与净利润的区别就是:后者既扣除了所得税,也扣除了应该付给银行的利息;前者不扣除利息,只扣除了所得税。

可见,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分子既包括债权人的回报,也包括股东的回报,而分母也是既包括债权人的投资,也包含股东的投资,它是一个描述债权人和股东综合投资回报的更精准的概念。

二、衡量企业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及格线

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及格线应该是企业使用投资人资本的成本,即投资资本成本。

投资资本回报率减去投资资本成本,就得到了超额收益率,如超额收益率大于0,则该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是及格的,反之则不及格。

用超额收益率乘以这家公司的投资资本总额,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经济利润(经济增加值)——经济利润具体是指从税后营业净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经济利润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利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三、投资资本成本怎么算?

企业一方面用了债权人的钱,另一方面又用了股东的钱,而股东和债权人各有各的资本成本,于是,企业的资本成本正是两者的加权平均。

特别说明:因为股东头上顶着机会成本的雷,他一定会要求自己投资这家企业所获得的收益要比他投资别家企业获得的收益多——股东的投资成本可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来衡量。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指以企业获得的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

如某家公司有40%的投资资本来自债权人,60%的投资资本来自股东,债权人的贷款利率为7%,而企业所处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时12%,那么,40%*7%+60%*12%就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但企业通常是在支付利息之后才缴纳所得税,所以支付利息可以减少一个企业的税前利润,从而进一步减少它所要缴纳的所得税。利息越高,所得税越少,这叫作“利息的税盾作用”。

实际上,企业要支付给银行的利息被分为如下两个部分:和税率相等的部分由政府承担,剩余部分由企业承担。

因此,上面那家企业的实际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应为:40%*7%*(1—所得税税率)+60%*12%。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有息负债 / 投资资本*债务资本成本*(1—企业所得税税率)+(股东权益 / 投资资本)*权益资本成本( 注:债务资本成本为贷款利率,权益资本成本可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衡量)

经济利润 =(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投资资本

四、什么是赚钱?

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大于0,经济利润小于0,那么这并不是一个赚钱的公司。

因为它在扣除债权人的资金成本后,所得还大于0,而一旦把股东的资金成本扣除之后,所得就小于0了。

经济利润是指把股东和债权人这两部分资本都扣除之后的余额,即扣除行业平均赢利水平后公司额外赚的那部分钱。由于行业平均赢利水平是股东在哪儿都可以赚到的钱,因此经济利润比行业平均多出来的部分,才是一家公司真正为股东赚到的钱。

这背后的经济含义是:这个企业虽然表面上有利润,但它并没有真正为股东赚到钱,因为股东把钱投到别处要比投到这个公司更加有利可图,同时也意味着,这个公司在它所处的行业属于下游公司,未达到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

五、股东依靠什么提高收益?

决定股东投资回报的最根本因素,是该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投资回报是多少,也就是总资产报酬率是多少。

总资产报酬率 * 权益乘数 = 净资产报酬率

权益乘数 = 资产总额 / 股东权益总额 = 1 / ( 1—资产负债率)

权益乘数就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权益乘数越大,企业的负债程度越高。


【给自己的公司照镜子】

对一家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分析结果可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为该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提供建议。

2、为银行的贷款决策提供支持。

3、为股权投资人投资的价值判断提供依据。

决定公司净利润率,也就是效益的主要因素是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以及企业自身的营业成本。

资金(本)密集型行业(指在单位产品成本中,资本成本与劳动成本相比所占比重较大的行业),规模大也就意味着企业必须承担更大的财务压力和融资压力。


【把控风险的要诀】

一、健康企业的现金流有哪些特征

企业的经营活动可分为两种状态:较好的(用“+”表示)和较差的(用“—”表示),根据企业经营、投资、融资的情况,可将企业分成8类。

1、经营和投资活动现金流为正、融资活动现金流为负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说明企业的销售收入足以支付它采购原材料、发工资和缴税的钱,即经营活动具有造血功能,可以养活自己;投资活动现金流为正说明它可能有处置资产所得的现金,也可能获得了投资收益(后者的可能性要大一点,因为它的经营活动不错,需要处置资产的可能性较小);而融资活动现金流为负意味着企业可能在给银行还本付息,或给股东分红。

总结:这是一家发展健康的企业,也是一个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最常见的现金流状况。

2、三种现金流均为正

——说明这类企业的经营状况和投资状况都良好且正在融资,而融资一般是想要进行投资或正在为投资做准备。

为什么是想要投资和为投资做准备,而不是正在投资呢?——因为一旦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投资,投资活动现金流就会为负,而这类企业的投资现金流却为正,说明至少在现阶段,这家企业还没有大规模的投资现金流出。

一般来说,一个企业经营和投资状况良好,同时没有大的投资计划,它是不需要融入资金的,但现实中为何存在没有投资计划却大量融资的企业——

1、中国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有限,但凡有融资机会一般都会竭力争取。

2、某些企业的融资行为可能隐藏着不良动机(如准备将融到的钱转给一些关联企业等)。

总结: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企业,如果并没有大的投资计划,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都将坐拥一大笔“闲钱”,而这注定将稀释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如果没有投资计划,这类企业的发展未必顺畅。

3、经营和融资为正、投资为负

——投资需要一定周期才能产生效益,在此之前,企业一直都要向外流出资金,此时就得靠企业自己的经营活动创造的现金以及它的融资能力来支持。但在这个周期内,企业面临的风险是巨大的,一旦它的投资规模扩张太快,经营和融资创造现金的能力难以为投资活动提供现金支撑,资金链就会发生断裂。资金链一旦断裂,原本发展前景良好的公司便有可能失去后续的发展机会。

因此,对于这类公司,投资风险是它们最需要关注的。但投资风险不仅来源于投资方向的选择,也包括如何在投资过程中有效地控制规模和节奏,使资金保持在相对安全的范围之内。

4、经营为正、投资和融资都为负

——不仅要关注它的投资方向,以及投资规模和节奏是否控制在它可以承担的资金范围之内,还要关注它的经营活动。因为这类企业所有的现金流都维系在它的经营活动上,经营活动一旦有风吹草动,原本看似健康的现金流状况就会立刻变得不堪一击。

5、经营为负、投资和融资为正

——这类企业很可能已步入衰退期。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负意味着企业的销售额无法产生足够的现金(这种情况多出现在企业初创期或衰退期,因初创阶段,企业市场竞争力不足,销售和回报的速度较慢;而衰退期,因市场竞争太过激烈,公司可能卖不出产品或卖出了产品收不回钱)。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有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处置资产(包括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第二种则是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也存在两种可能:其一是来自金融性资产的投资收益(如卖掉了去年买入的一只股票),这种收益的运气成分较大,不一定是可持续的现金来源,因此也不能降低公司的风险;其二是来自实业型投资的收益,这种收益多半来自子公司的分红,无疑是可持续的。

6、经营和融资为负、投资为正

——处于这种情形下的企业,在变卖资产的同时还要还债,可见日子非常难过。

7、经营和投资为负、融资为正

——这类企业极可能处于初创阶段,但也可能处在衰退期——虽然营运能力已经衰退,却仍在投资。这种情况下,如果公司在投资新的业务、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表明它正在谋求转型。但此时不一定是转型的最佳时机,为了保证转型的成功,企业唯一的出路是融资,但对于一家已然衰退的企业,银行和股东的兴趣显然不大,如果转型能早一步开始(即在经营活动现金流为正的时候开始),或许收效会有所不同。

8、三种均为负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长期处在此种状态。

二、三张报表之间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告诉我们公司的运营情况,现金流量表告诉我们公司的风险状况。通俗点概括就是:如果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说一个公司好,说明它赚钱,而现金流量表说这个公司好,说明它有钱。

现实中,有的公司有钱却不赚钱,有的公司赚钱却没有钱。反映在报表上,即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说明这个公司好,而现金流量表却说这个公司存在风险;或者现金流量表说明这个公司的状态不错,而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却说这个公司不怎么样。

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额,永远等于资产负债表上除现金之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变化,换句话就是:在任何时间,利润和现金流的差异都正好是非现金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三、为什么利润表通常比现金流量表更重要

企业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支出,无论这笔支出与什么有关,现金流量表都会体现出来,但它究竟会出现在利润表还是资产负债表上,就要看这个支出是和未来有关还是和现在有关。对未来有用的支出实际上属于资产,通常出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和现在有关的支出则属于费用,会出现在利润表上。

相比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体系,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构成的体系提供了一个额外信息,即企业的每项经济活动是不是和未来相关——这个信息对于企业作出决策具有很大的帮助。从这个角度来看,利润是比现金流更为重要的信息来源。

四、什么情况下现金流量表比利润表重要

对未来有用的支出被记在资产负债表上,对未来无关的支出被记在利润表上,因此,“是否与未来相关”的判断决定了企业的资产有多少。但现实情况中,经常会有资产信息不准确的情况发生,如应收账款收不回、存货卖不掉、固定资产过时等,这些都会导致资产的减值,一旦这些减值的东西仍在报表里作为资产出现,便将直接导致利润信息出错。这种情况下,依据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这个体系对企业作出判断便容易出现问题,而现金流量表在此时提供的信息无疑更加重要。

五、什么样的公司更应该关注现金流量?什么样的公司更应该关注利润?

当企业的资产面临着大幅减值,利润便会随之缩水,此时利润表透露出的盈利状况便不太可信,反而是现金流量表所提供的信息更加可靠;只有当企业的资产价值拥有保证的前提下,利润表的信息才比较可靠。

问题:为什么有的公司利润看上去不错但经营活动现金流是负数?

想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要明白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

首先,净利润和经营活动利润之间存在差异:净利润中有一些非经营活动产生的利润存在,如营业外收支、财务费用等。

其次,经营活动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之间存在差异: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都是与经营相关的非现金资产,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则是与经营相关的负债,它们的变化会直接导致经营活动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产生差异(如:卖出产品之后,企业的利润表就会发生变化,但如果没收回钱,企业就没有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所以此时企业账上的利润可能不错,但现金流并不好;再如:企业的产品一旦卖不出去、存货增加,现金就会收不回来,但存货增加对利润并没有影响)。

六、利润和现金究竟哪个更重要?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追求收益重要,还是控制风险重要?

毫无疑问,当一个企业遭遇巨大风险的时候,关注风险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对它来说就更为重要;而当企业的经营风险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时,利润自然更为重要。由此可见,利润和现金流哪个更重要,首先和企业所处行业的风险特征有关;再者,同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对利润和现金流的重视情况也会有所不同。经济形势不好时,很多企业会特别关注现金流;而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则会格外关注利润。

七、企业投资决策中如何应用财务数据?

投资决策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净现值大于0(即NPV大于0),其经济含义就是投资收益要大于成本。

净现值:指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贴现之后的总和减去投资成本之后的差额(一般认为,只有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才可行)。

贴现:站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去看彼时的那些钱相当于此时的多少钱,这个过程叫“贴现”——可见,贴现就是将未来的资金折算为当前资金数额的过程

未来资金数额 / ( 1+贴现率)=当前资金数额(贴现率即投资收益率,在投资决策中一般为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所谓净现值大于0,其实就是投资收益比市场平均收益高,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投资才能赚钱。其真实的经济含义是:企业必须选择它有竞争优势的领域去投资,才能赚钱。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其收益水平高于行业平均盈利水平才算得上是赚钱的企业,而企业实际上是若干投资项目的组合,如果企业在每一个投资项目上都比平均水平赚得多,这个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就比它所处行业的平均盈利水平高。换句话说,就是一个赚钱的企业。据此可知,一个公司投资前,评估自己的竞争优势是头等大事,而财务报表就是帮助企业评估竞争优势的工具。


——分 享 完 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