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庙会历史简述

 温润如玉树临风 2019-08-13

庙会流行于全国广大地区,一般在传统佳节日期间、佛道教人物诞辰日或升天日时举行,又称庙市节场 庙会的雏形是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祭祀活动,庙会起源于寺庙,所以叫;寺庙开展宗教仪式活动,香客众多,人口聚集,所以叫。二者合二为一,称为庙会。它是中国民间宗教礼仪,民众求神纳福,娱乐购物等活动的集合体,也是中国宗教文化、传统文化、休闲文化、消费文化的集中体现。

庙会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过程,远古时期的宗庙祭祀活动,道教和佛教争夺教徒的宗教庙会活动,市集贸易庙会活动。

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祭祀神灵的集会就是庙会的雏形。秦代时期,庙会的内容仍然是祭祀祖先与神灵。

西汉时期,道教开始初步形成。庙会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内容开始出现了多元化的色彩,各种习俗也开始初步形成。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 ,道教也逐渐形成。它们互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生存竞争,出现了名目繁多的宗教庙会活动,如圣诞庆典、坛醮斋戎、水陆道场等等。二教竞争的焦点,一是寺庙、道观的修建;二是争取信徒。为此,佛道二教在宗教仪式上均增加了媚众的娱乐内容,如舞蹈、戏剧、出巡等等,佛道二教开始走出庙观道观。北魏时期,石窟大兴,佛事盛行,经常举行行像活动,就是把神佛塑像装上彩车,在城乡巡行的一种宗教仪式活动。两晋时期,佛道二教都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开始系统化。六朝以后,佛教寺院,道教宫观日渐增多,于是依附于佛寺、道观的庙会也就逐渐兴盛了起来。到唐宋时期,两教均达到了全盛时期,庙会亦应运而兴。元朝以喇嘛教为国教,宗教庙会活动主要以喇嘛教为主。

明代时期,庙会已经开始向市集的性质上转变。大多数游客只是游玩观光或购买商品,真正进行祭祀或拜谒的人并不多。到了清代,庙会已经分为两种,一种在宗教、娱神的同时有游乐的庙会活动,另一种则是把神像抬出庙外巡行,是没有集市但有表演的庙会。

庙会是把僧侣和道士的节日变成了大众的节日,把宗教的节日变成了世俗的节日。独特的地方性求神活动、非宗教性的娱乐休息活动及集市活动集合在一起,形成了庙会活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