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孩子读了那么多书,阅读理解还是得不了高分?原因在这3点

 逸香阁居士丽人 2019-08-14

小外甥今年3年级,这次期末考试语文成绩一落千丈。暑假里姐姐专门给报了语文补习班,最近测试了一番外甥的成绩还是不理想,尤其是阅读理解跟期末考试相比并没有进步多少。

姐姐说:外甥平时书读的不少,从小就给培养阅读兴趣,孩子也挺爱看书的。不是说,阅读量大了语文成绩就好吗,我家的这怎么不见效?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阅读量和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关系,阅读量大的孩子对学好语文有一定的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看书多的孩子语文成绩就好,尤其是针对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得高分,有效阅读是关键

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就说: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的,同样一本书,每个孩子读后的收获是不一样的,这源于孩子们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目的性不同,并且阅读的途径是不一样的。

有的孩子读书时只专注于故事情节和插画,很难去细品书中作者传达的理念和渲染的意境;看似孩子很喜欢看书,兴趣也浓厚,阅读量也不少,但是其中有些孩子只是把看书当成了热闹,并没有认真的去读书。因此,有效阅读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有效有效阅读呢?

一、读书贵在读懂不在贪多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一本书读很多遍后,不用别人讲解自己就能明白里面蕴含的道理。很多家长朋友们每次收到老师布置读书任务,或者去书店给孩子买书时都恨不得把图书馆的都搬空。甚至给孩子制定阅读量的任务,但是对于孩子喜欢的书,重复看的书就进行阻扰和干预。

闺蜜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特别喜欢《青蛙弗洛格》,一本书能读十几遍,而且非要家长读给她听,有时候大人讲的时候她都能跟着背出故事情节,大人们都觉得这完全是浪费时间,又没什么新意,就用各种手段让女儿看其他的图书,但孩子就是不妥协,甚至哭着闹着要继续读这本书。后来在一次家长会的时候,闺蜜跟班主任讨论起这事,没想到老师极力支持孩子这样做。

老师说这才是正确阅读的方法,这样读说明孩子真的被书所吸引了。孩子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孩子能把一本书反复读,说明她正在理解,在思考,在感受,尝试和作者产生共鸣,所以才会痴迷反复阅读一本书。

如果在短时间内以略读的方式阅读大量的图书,孩子会失去积累词汇量的最佳时机。一旦词汇量匮乏,理解能力就会下降,阅读理解自然得不了高分。

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其几本书只读一遍,不如反复阅读一本书。这样做,无论在理解的层面,还是在提升专注力方面都更加有效。

二、学会精读一本书

在阅读方面家长一定不可以被孩子爱读书的假象蒙蔽,而是要看孩子通过读书掌握了哪些内容,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是否有提升。如果这些都没有变化,家长则需要培养孩子精读的习惯。

精读并不适合所有的孩子,只适合已经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不建议精读,先以培养阅读兴趣为重点。

三、如何精读一本书

精读并不是用手指着逐字逐句的读,而是带着目的性,一边思考一遍认真阅读一本书,读完之后决定这是一种享受,身心愉悦,精读的目的就做到了。

精读最好从4.5岁睡前的亲子阅读开始培养,如果错过这个时间段,小学时期该如何培养呢?对于小学生,家长可以和孩子同读一本书,读完后一起交流读书心得。读书心得的交流除了读后的感悟,作者要讲的目的,要是能将阅读理解常考的题型和知识点的轮廓能用口述的方式进行练习,孩子的阅读理解题提升指日可待。

如下图所示:小学阅读理解常见的题型就是5种:近反义词、找句子,改句子,总结文章,得到什么启发。

前三道题是基础题,是低年级应该掌握的知识,4,5题则主要考的是理解能力。那么,我们在交流阅读心得的时候就可以多问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目前的结果?那我们以后应该怎么办?书中的某某做法对吗?为什么不对?怎样才是对的?你喜欢书中哪个角色,为什么喜欢……这些问题除了能带动孩子去思考,提升孩子的理解力,同时还能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一举三得。

如果孩子喜欢的每一本书都能用这样的方法读一遍,不用学习枯燥乏味的解题技巧,语文成绩就能提升一个台阶,在不知不觉中享受了读书的乐趣还提高了语文成绩何乐而不为?

总结:语文是一个对天赋要求不高的科目,只要你用对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其实,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是需要一个过程,语文更需要的是日积月累,所以精读虽然是一个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也是需要时间来验证。

掌握了精读的方法后,你只管坚持下去,其他的一切时间会给你最好的答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