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在那篇讲述《厚重河南》的文章中,谈到过一点河南博物院的历史。河南博物院在民国时期的藏品是很丰富的,尤其是“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更是河南博物院的“扛鼎之作”,只可惜,为躲避日本侵略者,河南人带领河南博物院的藏品开始往西南大后方转移,最终,国民党退守台湾,将河南博物院的很多珍贵藏品都运往了台湾,当时赴台的一群河南人还成立了专门保护河南博物院文物相关的民间组织。祖宗的东西,大家都不想被会在自己手了,不然就成千古罪人了,尤其是对我们河南人而言,太厚重的历史,不仅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责任。 最早知道河南博物院的不凡处,还是和吴旭阳的一次无意间的聊天,她说河南博物院现藏的一支远古时代的,用鹤腿骨做的笛子,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这支骨笛,蜚声海内外,向世人证明了中原地区的人民在几千年前就通晓乐理,甚至有专家做实验,重新吹响了这支骨笛,历经几千年声音依旧悠扬。而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河南博物院的另一件镇馆之宝——是一通武则天女皇于公元700年祭祀嵩山时,投放于嵩山的赎罪金简。 先来讲讲这通金简发现的故事吧,这个故事很多登封人也都很熟悉。公元1982年5月的一天,登封市唐庄公社农民屈西怀到中岳嵩山最高峰峻极峰和伙伴一起玩“放雷石”,在武则天原敕建的“登封坛”西南一米高的大石头下的石缝中,挖出了一条长方形的金属片,上面沾满了泥土,屈西怀用手一擦,亮闪闪的,上面还有字,在场的10多人争相传看,都不知是什么东西。何为“放雷石”?就是指人爬到山峰的高处,将石头从高处推下,听石头撞击的声音,其声如雷,故名为雷石。在那个物质和精神生活都很匮乏的年代,人民发生出来这个游戏很自然,很容易理解。还有一说是屈西怀上山采药,挖出了这通金简,我很怀疑这个说法的真实性,极有可能是为了美化这通金简的发现故事罢了。 后面的故事就充满了戏剧性。屈西怀发现了这个东西后,第一不知道这是黄金做的,第二不知道这是文物,但有可能他知道这是个宝贝,就藏在家中。殊不知,居然有文物贩子听说了这件事情,主动找上门要买这个“铁片”,而且出价不菲。我说这是铁片,我觉得并不夸张,对于当时屈西怀而言,他极有可能拿吸铁石检测过,不会被吸铁石吸住,但是他可能会认为是铜质的,估计他们很难想到是金质的。对于朴实的屈西怀而言,他深知“意外之财往往会招致意外之祸”的简单道理,他看到收购的人出价很高,反而使他犹豫了,他在思考要不要卖掉。结果收购文物的贩子欲购心切,以为是出价低了,继续涨价……而且想要收购的文物贩子越来越多的聚集到屈西怀家里,出价也越来越高,这个质朴的农民彻底害怕了,他担心这些陌生人前脚买了这个东西,后脚为财害了他怎么办,他最终选择了将文物献给政府。我在想,假若最初文物贩子只是给出铁片的废品价,大概屈西怀也就把文物卖了,历史总是阴差阳错,正是文物贩子的利欲熏心,让我们今天得以目睹这一文物。 1982年9月15日,屈西怀因保护和捐献文物获得了光荣匾和奖金1500元。匾上写着:“唐庄公社王河大队屈西怀同志积极保护国家文物,献送唐代武后除罪金简一通有功,特发此状,以资鼓励。”一个质朴农民的无意之举,让我们重新得见1300年前,女皇武则天的一些心理活动。女皇的墓碑是无字碑,我们无从揣摩女皇对自己的评价,但是这通金简却给我留下了蛛丝马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通金简上到底写了什么吧。 原文为: '上言:大周圀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庚子七月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里的'上'当然是指女皇武则天了,'圀'则通'国'字,'曌'字取日月当空之意,是武则天的名字。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官','九府'泛指各方神仙洞府。 现解读为: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迄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这是武则天在久视元年(公元700年)七月七日来嵩山祈福,遣太监胡超向诸神投简以求除罪消灾。这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唯一金简,为研究武则天在嵩山的活动提供了实物资料。 金简呈长方形,长36.5厘米,宽8厘米,厚不足0.1厘米,重233.5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正面镌刻双钩楷书铭文3行63字,遒美健秀的小楷,刻工高超,线条虚实结合,笔意表达得很到位。这63个字中有5个字还是女皇自创的,可见女皇的魄力。 有人说,武则天为了掌握权力,连自己子女也牺牲,她晚年也感到罪孽深重,怕自己不能升天,要下地狱。她听说,做一块金简,把自己的罪过刻在金简上,埋在嵩山,就可以除去罪孽。公元700年4月即武则天77岁时,她到登封城三阳宫游幸得了重病,病好后恰逢七月七'乞巧'日,这天她再次游历了嵩山,派太监胡超带上表达自己意思的金简到嵩山山门投递。金简上的文字即武则天对中岳祭拜的祈祷词,有人解释为是武则天拜谒中岳嵩山入门的'名片',即古代所谓的'入门投刺'。 据文物部门的专家介绍,我国过去曾发现过帝王封禅祭祀名山大川的玉简和银简,金简发现尚属首次。由于武则天墓尚未开掘,这块金简就成了武则天的惟一一件现存文物。由于当时登封文物部门不具备重要文物的保管条件,就将金简暂存于登封人行的金库内,后送至河南省博物馆保存。其间刻印复制品两块,一块在中岳庙展出时被盗,另一块现存放于登封嵩阳书院的藏书楼内供游人观瞻。 在介绍这件文物的珍贵之前,我们需要科普一下“简”是个什么东西。简,一般是指帝王在祭祀时,与神灵对话的工具。简的质地有纸质,绢质的,金质的,银质的玉质的。古代的中国往往认为神灵对居住在大山里,或者是大海里,因此简也都投向大山里,或者是海里。简上一般会写上帝王的心愿,比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比如长生不老,比如赦免罪状等等,换言之,简就是帝王与神灵沟通的一种仪式载体。 对于投向大海的简,不论什么材质的,都石沉大海,永远不可能被发现了。对于投向大山里的简,如果是纸质的,绢质的,天长日久,也都保存不下来,即便是银质的,也是很容易被氧化损坏的,而玉质的则易碎,唯有金质的,可以穿越历史,被今人重新发现。据说,曾有发现过银质的,和玉质的简,但那也是凤毛麟角,而现藏于河南博物院的武则天赎罪金简,则不仅是唯一一通金质简,更是和历史上的传奇皇帝女皇武则天相关,更是国宝级的文物。据说这是和女皇武则天有关的唯一一件文物,这个说法不太准确,据我所知,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曾出土武则天供奉神明的丝绸衣物,但是衣物没有文字,则这通金简则是有文字信息的。 对于喜爱爬山的朋友,也许可以多加留心,也许在某个不经意的石缝里,又是一件旷世珍宝呢。这不是无端的幻想,因为嵩山距离东都洛阳如此之近,对于在洛阳建都的皇帝,如果要封禅祭天,不会大老远跑去泰山,肯定会就近偷懒在嵩山封禅祭天。女皇武则天就是其中的一位皇帝,女皇曾多次游历嵩山,留下了诸多遗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