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超越妹妹,你知道“福”字有多少种写法吗? 孔乙己曾问“茴”字有多少写法,那么,你知道“福”字有多少写法吗? 中国有一项延续至今并且喜闻乐见的,就是“年文化”,就连一代巨匠齐白石也会在春节之际,提笔绘一幅《岁朝图》,庆辞旧迎新,贺岁岁太平。那么,己亥新春将至,通过一个福字,又能引发出多少中国人的“风雅艺趣?又能表现出多少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呢?不如来一起看看,那些用绘画艺术讲述文人雅士向往的清幽超逸,以及民间百姓生活中的风味意趣。 艺人杨超越在综艺节目中写起了毛笔字。不过人们发现,超越妹妹把“福”写成了“褔”,因此一时间也是引发了很多网友的争议。 杨超越随后承认了错误,并开玩笑这是“福气多一点”,反而符合了其“网红锦鲤”的身份。而据了解,多了一点的“褔”也确实存在:它是个多音字,其中一个读音为fú,与福同音;另外一个读音为fù。比较常用的字义是充满、相符、相称之意,同时它也是个量词,用于成套的衣服。 不过事实上,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福字的写法与贴法都并不相同。如果说杨超越写的福可以被理解为“福气多一点”;那么,在今天的北京城内,另一个颇有名气的“福”字则当属于恭王府前康熙御笔、有“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了。 在康熙十二年,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而此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所以康熙遂决定为祖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写了这“福”字,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并且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也是倾注了康熙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后,便百病全消,享高龄得以善终。 此“福”与民间称作“衣禄全、一口田”的福字截然不同,其间包括了数个汉字。右上角的笔画像个“多”字,下边为“田”,而左偏旁极似“子”和“才”字,右偏旁像个“寿”字,故整个“福”字又可分解为“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巧妙的构成了“福”字的含义,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又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 可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喜庆的希冀无外乎“福 、禄、寿、喜、财”,这五个字中,又以“福”为首。它虽不具体,但却广泛。所以很多人都对“福”报以执着的追求,民间也早就有把寓意“福”的图案,融入生活物品,以求幸福降临,福运绵长。 而除了“福”之外,又有许多的“年文化”从老百姓中来,到老百姓中去,留下了许多历史上流传悠久、又雅俗共赏的文化与艺术作品。 2019年1月29日,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风雅艺趣——中国人的生活·智慧·艺术”展。展览从院藏精品中甄选出110余件书画经典之作,通过“雅风”与“民俗”两个视角,用绘画艺术讲述文人雅士向往的清幽超逸,以及民间百姓生活中的风味意趣。 “ 雅俗共赏”的中式美学呈现 在中国人的审美标准里,有一个词叫“雅俗共赏”。“雅”,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追求的极致之境。它不仅体现于古代文人日常的言谈举止,同时也贯穿于他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可以说,“雅”是精英文化阶层审美趣味的核心。高山流水,抚琴自弹,是一种雅;众贤雅集,斗酒吟诗,是一种雅;烟云纵览,挥毫戏墨,也是一种雅。千百年来,中国的文人墨客一直在丰富着风雅的内涵。 “俗”,则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风味与意趣。勤劳、质朴的中国人在劳动与生活中总结出很多有关人生的智慧与哲学。相对于文人所着意的风雅之事,中国的民俗文化就显得更加生动活泼与妙趣横生。期许美好生活而寓意的吉祥图案,灯笼炮竹点缀的浓浓年味,现实动物或虚幻之兽组成的十二生肖……这些都洋溢了满满的中国味道。 ——吴洪亮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 ▲ 岁朝图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18.5 cm×55 cm 1950 年 北京画院藏 ▲ 铁拐李 齐白石 纸本设色 100.5 cm×44.5 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展览不仅介绍了中国文人所热衷的风雅之事,诸如读书、抚琴、观画、雅集;借物言志的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寓情山水的自然哲学。同时还介绍了市井百姓的传统习俗,例如对忠孝礼义的看重、对宗教信仰的信奉、对吉祥长寿的祈愿、对子孙满堂的期许,以及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戏曲歌舞与生肖纪年。人们可以来此,观《畅春修禊》,体味清末民初北京画坛的雅集盛况;或品吴昌硕、陈师曾、齐白石的梅兰竹菊,看文人戏墨,借物言志。也可读道释人物,思索中国独特的宗教文化;或赏《寿桃》《百子》,琢磨画家以绘事寓意吉祥,才思巧出。 ▲ 《卧游》册页之一:渔浦平沙 王翚(款)绢本设色 31.5 cm×21 cm 清 北京画院藏 ▲ 藏园勘书图 刘凌沧 纸本设色 101 cm×47.5 cm 1940 年 北京画院藏 ▲ 菊花 吴昌硕 纸本设色 125.5 cm×47 cm 1912 年 北京画院藏 ▲ 龙女礼佛图 张大千 纸本设色 96 cm×59 cm 1944年 北京画院藏 吉祥喜庆共度欢乐年 ▲ 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在齐白石旧居,图片来源:艺术中国 每每辞旧迎新之际,中国人总会用老一辈传下来的习俗,驱灾辟邪、迎福纳新。家家户户写福字、剪窗花,贴年画、挂彩灯,爆竹声声、红灯盏盏,大街小巷都洋溢着新春的喜庆欢腾。然而,随着科技化与信息化在我们生活比重中的不断攀升,老百姓对于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习俗已经开始慢慢淡忘。 为此,展览特别在新春到来之时,带领观众去追忆曾经那份“年”的味道。讲述“福”字的来历、剪纸的样式、年画的拓印、信笺的寄语。观众可以来此剪一枚窗花,贴在窗上,守望春暖花开;写一个福字,粘于门前,请福禄平安到家;寄一张信笺,纸短情长,送出新年祝福;印一幅年画,年年有余,祈愿丰收富足。展览期间,北京画院开展画院名家送“福”活动。从除夕到初五,来北京画院美术馆参观的观众,有机会获取名家“福”字一件,喜庆过大年。 齐白石旧居纪念馆 与此同时,北京画院还在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还举办了“纸短情长——齐白石画笺的诗情画意”展,此展览是国内首次对齐白石画笺艺术的总结。 ▲ 齐白石旧居 齐白石画的信笺,趣味生动,老少皆宜。民国笺纸店选择白石老人妙趣盎然的花鸟鱼虫,神态可掬的人物形象,通过木版水印的方式印制在宣纸上,制成信笺,作为案头清供深受人们的喜爱。齐白石画笺,多会题契合画意的诗词,加上齐白石单刀法自刻篆书印,以及南纸店的随形印,小小一张笺纸,可谓集诗、书、画、印于一体,意蕴悠长,赋予诗意。 ▲ 1933年2月23日鲁迅写给黎烈文的信 ▲ 1959年 关蔚山捐献齐白石及姚华作品信函 托片纸本 纵25厘米 横15.5厘米 北京画院藏 ▲ 齐白石画翠鸟笺 ▲ 齐白石画樱桃笺 展览将分别介绍笺纸的历史发展、梳理齐白石使用和制作笺纸的历程、齐白石画笺的特点、喜爱齐白石画笺的民国文人、画笺的制作方法。并将以实物形式展示中国几部最具代表性的笺谱。包括中国最早的笺谱《萝轩变古笺谱》,崇祯十七年(1644年)胡正言采用饾版、拱花刻成划时代的木版水印精品《十竹斋笺谱》,以及被称为“中国木刻史上断代之唯一丰碑”由鲁迅和郑振铎合编的《北平笺谱》。还会展示笺纸的制作工具,如木板水印所用“饾版”等工具。展览还将以展板、笺纸笺谱展示、多媒体展示等形式和互动体验环节,为观众认识中国传统笺纸文化,理解和欣赏齐白石画笺艺术提供了一次绝佳的机会。 展览作品赏析 ▲ 春夜宴桃李园图 仇英(款)绢本设色 202cm×99cm 明 北京画院藏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自家庭园邀请好友雅集,一起欣赏书画、饮酒赏景、焚香品茗。作品中的红衣老者即为庭院主人,他携同家眷与好友一起在秉烛夜宴。桌上摆放的白色瓷质酒杯与朱漆盏托是明代文人饮酒的典型用具,而收起的卷轴画则表明主人刚与宾客一同欣赏完书画。茶酒席后的红木条案上,放着古籍、卷轴、赏石、青铜觚以及酒具若干,这些均显示了此次聚会的高雅。 ▲ 读书图 齐白石,纸本设色 110.5cm×4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1919年五四运动后,受西方文化影响,中国才出现了横排版的书籍。在此之前,古代的书籍都是右起竖排的格式,也因此中国人养成了自上而下的阅读习惯,于抬头与低头间俯仰天地。 ▲ 三友图 李鱓,纸本墨笔 179cm×95cm 清 北京画院藏 松树,生机勃勃,常青不老,于逆境而生,与竹子、梅花在寒冷的冬日共同生长。因此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这三种植物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并称为“岁寒三友”。文人寒士喜欢与岁寒三友为伴,并将其入画,体现了他们对孤冷、高逸、不食人间烟火的追求。 ▲ 直上青霄 于非闇,纸本设色 102cm×64cm 1958年 北京画院藏 不同于西方的静物,中国人的绘画喜欢表现自然的盎然生机。鸟,或展翅高飞,或啾啾鸣啼;蝶,或翩翩飞舞,或留恋花丛。画家于非闇擅长画花鸟,为了便于观察鸟的神态与动作,他还在家中养鸽。画中的两只鸽子,一只昂头直上,一只回首顾盼,活灵活现,好似一对夫妻。这是画家从对生活的观察中得来,可视为写生,而画中的祥云图案则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经典纹样。 ▲ 双螳螂 齐白石,纸本设色 69.5cm×3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古代的中国人通过观察自然得知时节,从而指导农事耕作。寒冬过后,时至惊蛰,昆虫破土而出,预示着耕种时节的来临。因此,中国人对昆虫是十分喜爱的。如果说山水是中国人对宏观世界的思考,那么草虫就是他们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画家齐白石热爱生活,即使是微乎其微的小生灵,也成为他乐于表现之物。而且他描绘的草虫极为真实,连昆虫学家也赞不绝口,对于细节的处理更是精妙绝伦。 ▲ 发财图 齐白石,纸本墨笔 104cm×47cm 1927 年 北京画院藏 画中之物是中国古代的计算用具——算盘,始于宋代并沿用至今。在计算器出现之前,中国人一直使用算盘进行计算与统计工作。无论是客栈、酒家、茶馆、药店,家家都有一只算盘,用来计算当日、当月、年度的经营收入。于是,算盘渐渐又有了另一层含义——发财。画家齐白石没有画钱币,而是用一只算盘来代指发财,这就是中国人的智慧与含蓄。 ▲ 十二生肖册页 齐白石,纸本设色 67cm×34cm 1940年 北京画院藏 十二生肖是中国特有的纪念方法。关蔚山向厂肆委托齐白石创作《十二生肖》,每年求两三幅,用了整整四年时间,才集齐一套。随后二人接下墨缘,成为好友。这套《十二生肖》并不是按生肖顺序进行创作的,其中《如此千里》创作时间最早,画于1940年,而《桃猴图》则画于1944年。白石老人在画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各种动物的特性,同时也传达出自己的人生感悟与情感。 ▲ 戏剧人物 关良,纸本设色 34.5cm×35.5cm 1953年 北京画院藏 关良所创作的四幅戏剧人物作品,表现地均为中国艺术的国粹——京剧。京剧约产生于清乾隆时期,是由徽剧演变而来。它在形成之初就进入了宫廷,所以对舞台形象的美学要求也就更高。剧目创作、锣鼓唱腔、戏服脸谱等均有一套完整的程式。不同于西方的戏剧,京剧的表演艺术讲究虚实结合。无需造景,一个手势就可以表现推门而进;无需道具,一个动作就可以表现策马奔腾。而这种以形传神的舞台要领,又与中国式的哲学有关。 ▲ 翠鸟大虾 齐白石,纸本设色 122 cm×33.5cm 无年款 北京画院藏 老辈人说,猪年是肥年,该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与六畜兴旺。而这些蕴藏着中国人永久的美好祝愿,也随着一年年的沧海桑田,跻身于无数的艺术作品中,等待着观看,等待着传承。 |
|
来自: youxianlaozhe > 《文化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