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群座椅要跟国际同行试比“高”

 三平斋 2019-08-16
不满足于做国内车用座椅气动舒适系统领域的领头羊,已开始布局国际市场
2019年08月16日
    唐群座椅公司生产车间。
唐群座椅公司生产车间。
    唐群座椅公司总经理郑镜峰接受记者采访。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唐群座椅公司总经理郑镜峰接受记者采访。 本组图片 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一块巴掌大的印制电路板,连接上轻薄的气袋后会发生什么?
惠州市唐群座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会告诉你,它能满足你对汽车座椅的传统舒适性需求,例如按摩、加热、腰部支撑等;它还能侦测你的呼吸、心率等生理体征。这在5G万物互联时代将延伸出与医疗、健康、交通安全等跨界的应用。
“若侦测到乘客身体不舒适的信号,系统能及时发出警报,提醒前车让道,甚至同时将乘客的数据上传至云端,应用于医疗领域。如果未来无人驾驶普及,信号发出后,前车甚至能自动让道,不再需要警报提醒。”该公司总经理郑镜峰如是介绍。
至今,唐群座椅已经做到了国内车用座椅气动舒适系统领域的领头羊,也是全球该领域前五大规模的企业之一,在国内则是唯一一家成规模的企业。
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复杂的市场环境,郑镜峰很淡定,表示从去年就开始着手布局国际市场。
积累
拥有业内公认最先进技术,持续不断进行创新
唐群座椅是一家台资企业,生产家用按摩系统起家,于1999年转型进入汽车行业领域,开始设计并生产汽车座椅内的气动舒适系统,并凭借丰富经验提供客户解决方案。“我们很早便进入这个行业,2001年从丰田的小批量订单起家。”
看好国内汽车市场增长前景,以及惠州扎实的汽车电子零配件产业基础,2005年,郑镜峰的父亲郑鉴川先生把公司搬到惠州市惠阳区平潭镇。唐群座椅很快就发现,国内车厂跟国外车厂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及定位十分不同。“国外车厂会对产品有非常具体的要求,车厂集权于自身;反观国内车厂则较开放、有弹性,愿意放权给供应商,让供应商去做更多的研究。”“企二代”郑镜峰称,也因如此,大多国内客户这一产品的行业设计规范、标准、规格都是他们公司来协助制定的。
“我们是在国内汽车行业高度放权的环境下茁壮成长起来的供应商。”这意味着,公司要非常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行业未来发展方向,“我们也时常与车厂交流市场及产品未来的方向,并推出车厂没接触过的新产品;很多订单都是通过主动规划创新方向而得到的。”
汽车行业内对调节座椅的零部件有两个硬性要求,即“轻和节省空间”。经过多年来不间断研发,唐群座椅的产品如今采用的是业界公认最先进的空气驱动技术。
而那一个个又小又轻的印制电路板便是整个气动系统的“大脑”,所有零件加起来,总重量都不足500克,即使是能实现10个部位按摩和7个部位支撑的产品,总重量也仅有830克。
“这个产品貌似简单,但所有的设计细节都需要经过非常严谨的车规验证,验证常常需要2~3年的时间。”尽管公司已配套超过100个项目,仍在持续地研发、创新,去年投入将近营收的10%用于研发部门,研发人员有50多名,占比15%,并已获得30多项专利。
如今,这个外观并不起眼的公司,员工虽不多,但在国内汽车座椅气动系统市场里,却拥有高达70%的市场占有率,通用、日产、现代、长城、吉利、比亚迪等车厂都是它的客户,是国内同行的领头羊企业。
市场
车辆安装气动舒适系统的需求在增长
中美贸易摩擦仍在持续,可以说,外部环境正处震荡期,但郑镜峰却说,唐群座椅自去年起就开始布局日韩美市场,走出国门与国际同行竞争。
“汽车市场对舒适性座椅的需求处于增长期。”郑镜峰分享称,过去舒适性能座椅的需求主要来自中高端的车型,然而随着消费升级及汽车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原来不装或少装的中低端车型也开始升级内装配置。
他举例称,原来要15万元以上的车型才会在座椅安装加热、支撑等舒适性功能,现在则是11万元甚至部分9万元的车型也开始安装;原来15万元车型的座椅装配率可能只有15%,现在则已提升至40%;原来只装腰部按摩,现在可能连肩颈部位也能按摩;原来只有腰部支撑,现在也增配了其他部位的支撑功能等等。
“所以说,这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是在扩张的。”唐群座椅观察到,2005年至2013年是国内这一细分领域的行业布局期,从2013年到2015年是重点投放期,而2015年至去年则进入爆发期。今年他们发现,许多企业开始进入这个市场,“国内的这个行业正在变得成熟,我们发现今年国内出现很多新的同行,所以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
而另一方面,虽然现在中美摩擦尚未画上句号,但国外车厂也有很大的成本压力,未来必将对供应链进行优化,在同质量的同类产品中,“唐群座椅成本优势明显,会是最适合匹配的对象。”
“即便在车市下滑的时间段,还是有很多机会是与危机并存的。”说到这,郑镜峰有点兴奋,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需要企业家更有风险意识,资金的分配要更精准,在研发上要更注重回报率,内部的管理也要更高效。“所以现在公司也进入调整期,以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节奏。”
升级
正发力5G时代汽车智能座椅配件
布局国际市场,除了基于在汽车座椅舒适性零配件领域的既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唐群座椅正在积极开发另一条赛道——能采集生理信息的智能侦测系统。
“这是我们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产品。”郑镜峰称,乘客坐在安装了这一系统的智能汽车座椅上,系统即可自动采集人体的生理数据,目前第一代产品可以比较精准地侦测到呼吸和心跳,其中,呼吸可以达到100%准确率、心跳准确率达96%以上。未来,公司还将开发更多的生理信息采集功能及应用。
“我们一直说要做智能座椅,其实智能化最终的目的是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个性化就是要了解人。智能座椅采集信息的速度非常快,而数据量越大就有越成熟的算法,进而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郑镜峰称,已有许多研究发现,心率变异(HRV)能判断人的疲劳程度甚至心情,而车内硬件实现互联后,不仅能实现座椅的调节,甚至灯光、味道、音乐、温度等都可以通过智能调节以适应乘客个性化的需求。
更重要的是,随着5G万物互联时代的帷幕拉开,业界已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当自动驾驶和信息共享数据成为现实后,人们在车上的时间将更多,汽车座椅采集到的乘客生理信息可以实现跨界的应用,如医疗、保险、广告推送等等。“例如一旦系统识别到乘客有紧急医疗需求,信号发出后,前车会自动让道,为抢救争取到更多时间。”
谈到公司的新产品,郑镜峰显得振奋。他分析,5G时代将出现更多跨行业的合作,但唐群座椅现阶段只专注于信息采集这一源头,“我们的数据将服务于更多的场景,只要有了数据,其他的应用、链接自然会有人去做。”
对话
“我们不怕走出去同台竞技”
惠州日报记者:你刚才讲到的生理信息采集系统,据我们所知,很多人都在做这件事,你们的产品有什么不同或者说优势?
郑镜峰:我们做的是车用采集系统,进入门槛非常高,合适的行业背景是关键的竞争优势。同样是按摩产品,市场上有上百家在做;但是车用领域全球成规模的就只有几家企业。
惠州日报记者:要跟国际同行竞争,是一开始就这么有信心吗?
郑镜峰:也不是(笑),一开始也是害怕的,觉得通用、日产这些国际巨头的要求非常高,后来我们对比了竞争对手的产品,就有信心了。我们不仅产品性能跟品质有竞争优势,同等性能的产品也有成本优势,所以我们不怕走出去同台竞技。
惠州日报记者:你们在跟国内和国外客户交流合作时,有什么意外的发现吗?
郑镜峰:我觉得很意外的是,国内车厂非常开放创新,打破很多传统的限制去做研发,国内汽车进步的速度非常令人难以置信。比如说,比亚迪最近成为丰田电动车的战略供应商,帮助加快丰田电动化的过程。以前大家对德国、日本电动汽车是非常崇拜的,但突然间,整个汽车行业被电气化颠覆,我国成为有产业优势的国家。我觉得更关键的是我国在推进新能源车发展过程中,比其他国家更给力,也更有决心要做这件事情。
惠州日报记者:来惠州创业,你是“台二代”,对大陆或者说惠州的市场和产业,你怎么看?
郑镜峰:我认为,早期进入大陆投资的人,最看重的是这个市场,而现在来投资的话,更看重的是这里的人才红利,这里有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人工智能算法的工程师和科学家是世界级别的数量和水平。而且大陆还有非常强的产业链资源,对于我们的行业,粤港澳大湾区供应链足够长和丰富,能支撑我们要做的事情。
惠州日报记者:你觉得对于你们这个细分领域,5G也是个风口?
郑镜峰:是的。很多东西可以挣钱,但有一些领域是需要身处特定时代,倚靠着成熟的技术环境才能做的。比如智能化:以前运算能力不够,记忆容量昂贵,没有5G;但一旦技术环境成熟了,外加有了足够AI人才储备,智能化就成了符合时代背景的趋势。我们舒适系统的市占率在增加,而唐群座椅最关键的战略是如何透过舒适系统的建树站稳脚跟,并且为下一个10年做智能化的布局。
惠州日报记者:作为一家台商企业,你怎么看惠州的营商环境?
郑镜峰:目前惠州正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我们也感受到惠州营商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在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方面都有很大提升。唐群座椅科技通过解决企业困难“直通车”平台反映的建筑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市领导的现场重视,目前正在快速办理中。对于惠州未来的发展,我们更有信心了。
惠州日报记者:作为企业,你对惠州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什么建议吗?
郑镜峰:对于企业人才引进的支持力度还可以进一步加大,惠州可以立足于自己的产业优势如电子信息产业,对这个领域的人才加大吸引力度,营造更好的居住、生活环境,提升惠州在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
记者观察
更多细分市场领域富矿有待深挖
唐群座椅的产品,“藏”在汽车座椅里,看不见却能感受到,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变化。它体现出来的,则是细分领域产品的专业性、科技性与创新性,这背后的源头动力,是人类对生活质量的不断追求,对人性化服务的更高要求。
这阵子有句流行语:我们不是我们,我们还是我们。细分领域对产品性能的需求,似乎在印证这句话:你看见的事物未必就是单纯的外表,而你看不见的科技永远在陪伴着你。所以,对许多科技产品而言,“我们”外在真不是“我们”,“我们”内在却还是“我们”。
细分领域中含有富矿,如何发现资源,找准市场,保持创新,拥抱技术,是当今全球市场为企业出的题目。由此联想到,惠州“2 1”产业集群中,又有多少细分领域等着大家去挖掘。
惠州日报记者冯丽均 李向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