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男人学习的女孩们

 五五_five 2019-08-16

(一)

即便我也算见识过不少风月场里的founder hunter(创始人捕手,意思是专想钓创业公司创始人的捞女,中美都有),看见小敏这种段位的选手,也都是服服气气的。

今年27岁的她,最近在朋友圈官宣了新男友,这位是她交往的第5个创业公司CEO。

如果非要鸡蛋里挑骨头说准确些,应该是4个,因为其中有一位,在他们恋爱的时候还只是一家投资机构的小副总裁,不过这位小帅哥不久前也出来自己开了家财务顾问公司。看吧,只要一朝成为小敏的男朋友,创业者的路,也许会迟到,但终究得走起来。

我是怎么认识她的?

几年前京城的某位活跃人物过29岁生日,办了一场盛大的派对,小敏也去了。

原本她只是作为主人家兄弟公司里的“那个长得还不错的市场妹子”被邀请,三百来个人的派对,她第两百靠末才进群,小透明一枚。

过了零点,大多数的人喝也喝过、蹦也蹦过,已经开始三人一撮五人一堆地各聊各的了。

这时在我和几个朋友旁边,有两个女孩在聊天,其中一个是小敏,而另一个是谁我早忘却了。

也不知她俩聊到什么,小敏突然来了一句:

“我如果想学一个什么商业技能,或者想弄懂哪个行业,我就去跟这一行的创业者谈恋爱。

听得我一个激灵。

偷听的兴致一下子高涨起来,手里18年的YAMAZAKI也不打算喝了,竖起耳朵,又断断续续听到她说,现在打工的这家公司的联合创始人,就是她的男朋友,只是很明显,联创春风得意,谈谈恋爱可以,未来要安稳下来,要找的必也是高门闺秀,他们的恋情,也就仅在一部分人里小范围的公开。

“不让我发秀恩爱朋友圈就不发吧,趁着还在一起的时候多跟他学点做实业的逻辑就行。

“我毕业之后第一份工作在一个倒闭了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多研究落地在实物上的生意,让人更有安全感。

总之我记住这个女孩了。

不仅仅是因为她这些神奇的理论和新鲜得令人瞬间酒醒的话。如果你在夜色里,在一群喝得浑浑噩噩的“社会人儿”里,看见她那明确的、被欲望点亮的大眼睛,你也会一下子记住她。

(二)

勤奋的小敏自然在第二天加了群里很多人的微信。

从此我便有机会通过朋友圈了解到小敏最近又“学习”了哪个行业。

从2012年之前的先驱登陆,到2015年,北京的创业大幕算是正式拉开,此后小敏正逢自己职业生涯的起步期,她就这样让自己全然投入于这个圈子里,也不知究竟是主动选择了搏击浪潮,还是被浪潮所裹挟。

这些年她“想学”的商业板块依次覆盖了:消费升级、共享经济、在线教育——这也是她几任男友的创业赛道。还有就是前面说的那个投资副总裁。

你看这一轮又一轮的板块热点,如果掐算一下小敏恋爱的时间,你会发现,她踩点的节奏感,可说是比很多投资机构都好了。

最新官宣的这位新男友,是个我不认识的脸孔,但我以小敏押赛道的实力估计,大概率是个做电子烟的。

(三)

说回“学习”的成果。

小敏从刚毕业时在望京自如合租的单间,搬进了三里屯某知名小区的两室一厅,和她的助理一起住。家也是她的工作室。

她现在不给任何一家公司打工了,而是成了小红书上的全职博主,现在一篇广告9千块,每个月敞开了接,每月流水喜人,白花花的现银。

顺带着,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化妆品,品牌方都当礼物寄送给小敏,除了起早贪黑地拍照特别辛苦,工作内容本身也真是没得挑。

这些原应令普通人知足的要素,对小敏来说,却并非最理想的模样。

毕竟是见过北京创业圈巅峰时期的女孩。

在那一批年轻人的心中,财富是要以亿为单位的,人脉是要以副总裁起算的。资产估值才是他们的星辰大海,谈每月现金流简直如同骂人。

做博主,其实是不得已中的不得已。

谁让风口来去,如此倏忽。一转眼,早期基金都成了穷鬼的代名词。

风雨欲来之际,恋爱也成了一盘散沙。

小敏和前男友闹得很不愉快,尽管她朋友圈没有任何动静,但是我却听到了和他前男友比较熟的人的说法:

在线教育公司迟迟没融来下一轮,作为合伙人的前男友焦头烂额,再也不是刚交往时的意气风发、也没法再用公司的钱带她去海岛、住安缦、飞头等舱。两个人虽说同居于一个屋檐下,但前男友早出晚归,甚至不归,已然让她有了创业寡妇的埋怨。

直到有一天,她拎着N杯喜茶去公司探班,其实多多少少有些查岗的意味吧,结果偏偏让她撞见他和一个女同事在吸烟室亲嘴。Murphy’s Law。女人的直觉,早就把什么都猜到了。

失魂落魄的小敏消沉了很长时间,其间又逢她自己上班的那家做知识付费的公司业务转型,她那个做活动运营的部门被整个裁掉——本来么,就是繁荣时锦上添花的花钱部门,没背过销售转化指标,也背不起来。

眼瞅要成为裁员潮里失业大军的一员,她那天万念俱灰,把满腔的负能量,写成了一篇文字笔记,发到了小红书上,标题叫《月入两万的北京白领被裁,早该懂的20条职场真理》。

没想到这篇笔记意外获得了许多赞,一下子涨了三千多个粉丝,其中一条评论说:

小姐姐分享的职场经验好像很有道理,但刚毕业感受还不深,不知道小姐姐能不能分享些职场穿搭啊?

她从这句话里抓住了机会。

于是每天一篇OOTD,一条心灵鸡汤和职场分享,后来还赶上了小视频和vlog的机会,粉丝量起来了,广告量也很快变得可观。

特别讽刺的是,作为靠职场经验和穿搭起家的博主,她其实已经离开了刀光剑影的创业圈,交际圈迅速收窄,前几年因为工作加的人,如今连给她的朋友圈美照点赞都兴味索然。

生意和权力,才是更好的调情药。

对美貌,大家都麻木了。

再转眼,就是今年,物质生活改善了,她也有精力和更好的状态去交新男友。

也许再没有一个充满泡沫的奇幻乐园,来让小敏想象嫁给亿万创业新贵的场面,但好歹,大梦醒来,她也不用再经历那段提心吊胆的至暗时刻。起码短期内是这样。

小敏的故事若可以收束在此,也不失为有个好结局。

只希望那位疑似卖电子烟的新男友,在蹭过小敏的免费小红书推送之后,还愿意与她如胶似漆。

(四)

小敏的故事如果只停在这里,它则更像一个揭露创业圈和青年创业者(和员工)不靠谱的文章。回到我们的标题,我其实还想说说,“女孩向男人学习”这件事。

不知从何时起,女孩们都在幻想在自己事业起步时,可以遇到一个踩着七彩祥云来的大佬,把做生意的门道倾囊相授,这种渴望依附的本能,就像期盼着武侠小说里少年下山时摔一跤,就可以在山洞里获得绝世秘籍一样。

这并不仅是前些年在过热的创业生态下所独有的现象。

你如果活得久一点(像我一样),其实会见到在各行各业,各个时期,都存在这样的女孩。

她们被消费主义教育,物质欲望旺盛,对社会,特别是商业社会的规则有一知、却半解。

她们的年轻美貌给了她们一个初速度,但是上路就搭上了顺风车,也让她们很容易忘记如何去找真正的“牵引力”。

问题往往就是这时发生的,一个标签完备的合格男人出现,让这些年轻且充满欲望的女孩误以为可以与他“同一张床榻,同一个梦想”。

以为这些男人会把自己在枪林弹雨里搏命换来的屠龙术,在温柔乡里把手相教。

年轻且天真的想法。

早年间我认识一个编剧姑娘,也是一样。

做了某个传媒大佬的“红颜知己”,幻想着自己可以左手文艺、右手商业,两厢开花,到头来算盘打得精明的传媒大佬,连最初许诺她开制片公司的资本金都没给。

编剧姑娘刚出道时心气不低,到头来,真正带她入行,给她第一口饭碗的人,是那她当初死活看不上的导演,一个比她老十六岁且头顶稀疏的男人。“学习”是谈不上了,导演竭尽全力,也只是给了她一个网大剧本的实践机会。虽小,却实在。

得有多大能量的男人,才会想着传递薪火、带门徒?是此生的钱不够他们赚的,要开始打算下一世的事了么?

准确的说,即便男人们好意来教,也终究不是学习商业本领的正确方法。

教的人动作会变形,学的人也学不到真经。

真正的商业本领,在市场里,一来一往,真金白银。而不在任何温室的保护之下。

(五)

今天这篇文章,缘起是我几年前说过的一句话:

女人从未真正学会什么,只是从她所经历男人身上的点点滴滴,动了“模仿一下”的念头。

当她们负气地想要成为甚至超越那些在社会上打压她们的男性时,如果只是选择表面模仿作为开始,那就全然中了圈套,注定了满盘皆输。

而关于这句话,还有一个陈年小八卦:

时过境迁,那句话当时的表述,我已记得不牢靠。

但特别讽刺的是,它原本是当年我还在执笔《金融街李莫愁》的时候写的。后来我因理念不合退出了,剩下那俩在金融圈臭名昭著的男人,极力想要抹杀我曾经的存在。

(其中的曲折,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whatthehell提取详情)

但他们死活没想到,他们花一万两万雇来的小编,有一天竟然原封不动地引用了那句话。

说真的,那一刻,当初退出时的种种不悦,我就都放下了。

这模仿我说话的样子,很傻很天真了呢,对吧。

晚安了,朋友们

2019年7月24日夜

来源: AlphaGirl
https://mp.weixin.qq.com/s/feDFhUP-fMEURkTEHNGpg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