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经理越早想明白越好的十件事

 平安周淑萍 2019-08-16

        最近受邀做了一些培训,广泛的接触了国内各家机构的理财经理。大家职业生涯的阶段不同,却都怀着同样的梦想,当然也遇到了各自不同的问题。有的人对产品销售充满疲惫,有的人对未来一脸困惑,有的人觉得自己进步的速度在变慢,有的人还在苦恼于客户的股票型基金亏了15%要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要努力,要学习,同时任何的能力的提升都必须要遵守1万小时,没有捷径。但是我最近发现这里面存在一个更大的问题是,很多朋友压根就没有走在正确的道路上,更别提刻意练习和有效积累了。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干了好几年,不知道为何而干,回过头来更不知道干了什么,最后充满迷惘,原地踏步。

        我总结了一下自己和一些圈内我认识的非常优秀的理财经理的经验,可能有一点碎片化,但大都是肺腑之言,也经常和很多同仁交流。不过讲真,这些事情,理财经理是越早想,越早想明白越好。


  1. 客户为大方为财富管理,综合服务才是私人银行。财富管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尽可能的把客户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从客户利益出发,学会甄别和拒绝。我认识的优秀的客户经理都有过拒绝卖某个产品的经历。核心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什么时候拒绝(需要专业),另一个是,你敢吗?(需要坚定的情怀和内心的操守)

  2. 理财经理销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品。

  3. 财富管理不是勾引,不是以资金募集为目的,而是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以客户的需求为方向,调动各类金融工具为客户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客户为“解决问题”的服务和“以诚相待”的信任付费,而不是为高收益付费。

  4. “卖产品”和“调动金融工具将客户需求以产品的形态落地”表面上看其实干的事是一件事儿,但是逻辑和驱动因素完全不同。

  5. 财富管理的本质是信任,也就是说,一切不以达成客户信任为目的的沟通与行为都是低效的。越过信任的建立和累积,而直接从营销话术到产品销售模式培养出来的是“中收收割机器”而不是理财经理。

  6. 选择了做理财经理,那么一开始至少要做好三年的准备。信任的累积是需要时间的,陪客户一起,盯客户资产三年,历经市场的风雨,持续保持沟通,才能做好客户。不然,就是卖了3年而已,毫无意义,也毫无进步。

  7. 中国人其实过去不需要财富管理,但是现在越来越需要。原因在于,中国人的财富积累过程是脱胎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客户收益预期高是很正常的,总结一句话就是时势造英雄,英雄预期高。但是现在的环境是,英雄变老了,所以财富管理的需求将会越来越旺盛。简单说,“赚钱”的黄金期已经过了,“管钱”的时代已经到来。

  8. 理财经理提升专业能力没有捷径,什么看书考证之类的有用但是效率不高。三个最土也是最有效的办法是:第一,多参加点培训。第二, 多读点产品合同。第三,多做产品业绩和客户资产的检视。

  9. 理财经理需要具备两个能力,一个是KYC能力(读懂客户),一个是资产配置能力(读懂产品)。读懂客户的意思是,要理解客户的不合理要求(因为客户提出来就说明要求的存在,而存在即合理);同时要理解客户的不理解之处,然后打开黑箱搞明白。

  10. 理体制内是庙堂,体制外是江湖。各有各的活法,也各有各的规则。怕的不是选择,而是举棋不定。我认识的以为领导丝毫不羡慕江湖的光鲜,因为他甚至背后的深浅与磨难。几番江湖邀约依旧不为所动,问其原因,答曰此生注定起伏于庙堂,混迹于甲方。于是悠悠五载,仕途平步,归根结底,就是专注,所以节约了很多时间。还有一位仁兄,10年前订下35岁理财工作室创业理想,10年体制内两耳不闻窗外事只做理财经理,不为业绩只为积累口碑和信任自己的客户,最后振臂一挥,数亿调动,归根结底,还是专注。

PS:一点思考,不一定对,因为我也在往前探索,继续加油。我一边生产经验,一边做经验的搬运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