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沙漠第一泉成历史,耗费巨资“人工续命”18年,结果如何呢?

 阳关残雪 2019-08-17

早在2千多年前的汉代,“沙漠第一泉”就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直至今天来观看它的人仍旧络绎不绝,沙漠中的泉水滴滴宝贵,更何况这个号称“天下第一泉”的小湖还有许多特别之处,“它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

这汪神奇的泉水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外形酷似月牙,清澈如镜,水质甘甜,古人称之为:“沙井”、“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

月牙泉四周是鸣沙山,流沙与泉水之间相依相偎,但千年来无论周边有多大的沙尘暴、龙卷风但月牙泉从未被流沙掩埋过,因为每到刮风时这里的沙子很奇怪,由于地势的原因,沙子不往山下流,而是从山下往山上跑,所以月牙泉永远不会被沙子埋没,这里的泉水也从未干涸过。“山泉共处,沙水共生”造就了沙漠中的奇观。

除此之外,月牙泉里还有三样宝贝:铁背鱼 、五色沙(红、黄、绿、白、黑五种颜色)、七星草。传说铁背鱼和七星草一起吃可以长生不老,单吃七星草还能治许多疑难杂症。

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

月牙泉水深面积大,曾有文献记载,清朝时这里还能跑大船。20世纪初有人来游玩,写了游记:

“池水极深,其底为沙,深陷不可测。”



1960年前,月牙泉的泉水没有大的变化,最大水深9米,湖水面积22.5亩。

到了20世纪70年代,当地人并不知道保护这个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而是肆无忌惮地破坏,他们日夜不停地抽水灌溉开垦的荒地,一些植被毁坏、树木被砍伐、沙漠每年吞噬绿洲边缘2至3米,水土流失,气候变暖。罗布泊干涸,西湖、北湖、东湖干涸,造成敦煌小盆地水位整体下降,月牙泉水位更是下降的厉害。到了1985年,月牙泉平均水深仅为0.7~0.8米,慢慢缩小成两个小泉,月牙形不见了。可怕的是,月牙泉周边沙鸣山的沙子也像愤怒了似的往月牙泉方向流淌,沙子上移的奇观不见了!估计不会太久,月牙泉可能会被沙鸣山覆盖。

很多人也都在担心不久的一天月牙泉会消失不见,这将成为沙漠中的一大憾事。敦煌市紧锣密鼓采取了多种方式给月牙泉人工补水,建立水库。2007年,省政府下发《敦煌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保护近期工作方案》。计划到2010年3年间,将投资19.33亿元、建设20个分项目,其中,治理月牙泉的投资7081万元。近年来相关部门一直不断地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来救月牙泉的命。另外对当地的人民推行“禁止打井、禁止开荒、禁止移民”的政策,为了保护地下水关闭机井,为了救月牙泉进行“节水”、“补水”、“引水”。

现在通过人力注水月牙泉南北长100米左右,泉水东西宽大概25米,深5米,基本恢复月牙形原貌,每天都有很多的游客在此逗留,为之惋惜。


但是注水的方法治标不治本,并且花的钱不断增多,据说目前为止每年花在这上面的钱都已经几十个亿了,现在还在改造中,计划2010年敦煌盆地地下水开采基本处于采补平衡状态,月牙泉水会进一步加深,周边进一步绿化。

月牙泉这只沙漠之眼再次向我们敲响警钟,保护环境,救救所有因人的破坏而即将消失的美丽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