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饵料相同,不解决这几个点,很难钓的比别人多

 梅雪舟 2019-08-18

相信很多钓友都遇到过此类问题,而且还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使用的饵料相同,甚至两人距离也很近,而渔获却相差了许多了,尤其是在抱有“野钓只要有鱼,给什么都吃”思想的钓友眼里,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最近和朋友出钓几次,朋友都遇到了类似的情况,所以本文就阐述一下我对这种现象的看法和分析,希望能帮助由此困惑的钓友,提供一个解决的思路。

从开饵手法不起眼却影响很大

同样的饵料搭配,不同的人的开饵方式造成了结果很大的不同,开饵手法看起来不起眼,尤其新手钓友心里会想,不就是用水搅拌均匀就好了嘛。其实则不然,在开饵的时候经验丰富的钓手心里就已经有了对鱼情的判断,所以同样的饵料出来的状态就不尽相同。

如果判断为生口鱼,可以少量水开制成散饵,尽量在前期做好窝和通过雾化诱鱼,而如果还是不管三七二一,拉丝粉一加,黏糊糊的拉饵自然没有散饵的效果好。同样道理反过来,如果判断出是滑口鱼,降低雾化是首选,手搓小粘豆更对路,那么按照生口鱼开制的散饵会惊恐鱼来说,想必就是反作用了。

所以哪怕是相同的饵料,不根据鱼情选择不同的开饵方式,自然结果就不同,不上鱼的时候不用乱琢磨,首先要判断饵料状态是否对路当前的鱼情。

从调钓方式来应对

当饵料状态问题解决后,进一步判断是否是调钓方式存在问题,哪怕是喜欢在底部觅食的鲫鱼,也不是一直出在最底部,会随着自身调节需求升降不同的水层,按部就班的一味钓底,哪怕中途出现了几次截口,也没想到去钓行程、钓浮,这一点在北方野钓的钓友身上较为明显。

我猜测可能是北方水域鱼种较少,多为中下层鱼类,包括我自己在早些年北方野钓的时候,基本不知道怎么钓浮,最多偶尔钓一下行程,毕竟一年四季面对的鱼都是鲫鱼鲤鱼这两种。这个观点我是从2011年到湖北钓鱼后才有所改变。

那么回到问题本身上来,当窝内鱼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鲫鱼会出现乱层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高手可以打定层,通过浮漂的调钓和饵料状态变化,将鱼固定在一个水层来垂钓,这是需要丰富的经验和长期的技术积累才能做到的。前段时间去一个很大的水域面积的黑坑偷驴,我和朋友的饵料都是我开制的,开始阶段没有什么异常,一个多小时后我发现中途截口增多,同时有撞漂现象,果断下拉浮漂,钓2个漂深左右打浮,同时干撒了大量轻麸来降低拉丝粉的“浓度”,这样的目的是加大雾化效果和减轻比重的作用。可以让饵料尽量在我设定的水层行程缓慢的雾化带。

通过调整后鱼口明显加快,毕竟我只钓一米左右水深,而朋友要钓2米多水深,就浮漂下降速度而言都要快过他,而且明显有一定数量的鲫鱼处在中上层并且有摄食欲望,最后收杆卖鱼的时候,朋友的总重不及我的一半。

通过这个例子来表达,同样的饵料,选择了不同的调钓方式,结果也不相同,这个例子只是简单的说明了钓底和钓浮,在实际垂钓中,甚至调3钓5和调8钓3两种不同方法,结果也不相同,就要看谁的调钓更适合鱼情了。

从鱼情分析入手解决

其实通过上面两个方面的阐述,最终都指向了一个方面,就是对鱼情的判断上,既然钓鱼,这个钓的学问很大,扔两个鱼钩下去不管,也能钓到鱼,但如何钓好就是门学问了。但纠正这个观点是很艰难的事情,太多人认为野钓不需要精细了,只要有鱼用什么钓都可以,这个思想已经顽固的影响到对鱼情判断了。

对此我只有一段话来进行反驳,我相信不仅仅是钓鱼,做任何事情之间,都需要把前景展望、准备材料、对困难的预计等工作做好,钓鱼同样也是个很精细的活动,凭什么就可以将就呢?简单来说,大家都在一个连杆池进行垂钓,密度足够大,我相信,抱有不需要精细的人绝对不是钓的最好的,只有那些严谨对待钓鱼的人才会钓的好。鱼密度大了确实可以让所有人都钓到鱼,但钓到鱼和钓的足够多不是一个概念。就这样还不反思自己的错误思想吗?

综上所述,我们到任何一个水域,无论是野钓还是黑坑,在垂钓前一定要先观察水色、结合当前天气,和周边钓友攀谈来初步摸清鱼情,然后根据得到的信息来决定钓位,杆长、线组和饵料搭配,钓法等。而不是盲目的按部就班套用过往的经验来进行垂钓,这是在碰运气,而不是在钓鱼。

o全球钓鱼手册o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