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家长,当听到自己家的宝宝对你喊出“爸爸”或者“妈妈”时,心情都是激动兴奋的。宝宝学说话,是宝宝成长过程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作为家长非常重视的一件事。 家长作为宝宝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帮助宝宝学说话,可谓是费足了功夫。但是,现在说话晚的宝宝越来越多,这又是为何呢?殊不知,家长在生活中的一些坏习惯,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语言发育,导致宝宝说话晚的情况。 爸妈对宝宝的要求反应太快父母喜欢包办孩子的一切,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对宝宝照顾的极为细致,经常在宝宝发出需求信号前就已经满足宝宝的需求,或者习惯替宝宝表达需求。久而久之宝宝就不需要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宝宝想学说话的动机就被受到抑制。 正确做法:如当宝宝指着水杯时,即使家长已经理解宝宝的意思,也不要急于去做。你可以引导你的孩子说出他想要干什么,即使宝宝只是说“水”这一个字,你也应该鼓励他,因为这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宝宝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 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虽然使用重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的一个特定阶段表现,例如“吃饭饭”、“睡觉觉”等,但家长可不能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进行交流,经常用儿语和宝宝说话,可能会推迟宝宝说完整话的时间。 正确的方法:当宝宝伸出手说“妈妈抱抱”时,家长就应该做出回应,给宝宝一个温暖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像大人之间对话一样,特别是某些物品的名字,应该叫什么就是什么,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儿话使用的时间,以免在学习说话的过程中给宝宝造成混淆。 不把宝宝的错误发音当回事在宝宝学说话的过程中,错误的发音经常出现,如把哥哥说成“蝈蝈”,把姥爷说成“恼爷”。不少家长觉得宝宝这样说话有趣搞笑,不把它当回事,甚至有些家长也在不经意间重复这些错误的发音。这样,宝宝就会得到错误的暗示,认为这样说话是正确的,从而导致这样的错误发音可能因此长时间难以改变。 正确的方法:刚学说话的宝宝发音不准是常有的事情,虽然不要求家长要急于纠正,这样反而影响孩子说话的热情。但并不是说不把它当回事,家长也不能学习宝宝错误的发音,而是用正确的语言发音和你的宝宝说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正确语言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逐渐正确。 语言环境过于混杂不少家庭中,都会存在两三种不同的方言,父母、祖父母等各有各的方言,语言环境复杂,多种方言并存,从而导致宝宝学说话困难,直接导致宝宝说话晚。 正确的做法:在语言学习的关键时期,从半岁到两岁,家长应该把重点放在教孩子正确的语言发音上,全家人最好都讲普通话,以免宝宝日常语言环境过于混乱。 孩子吃的食物过于细小有些家长过于担心,怕自己的孩子的食物太硬,太难消化,所以常喂宝宝米糊、烂面条,肉要打成肉泥,水果要压成汁,蔬菜也要切碎,殊不知这样做反而会影响宝宝口腔肌肉的发育。宝宝说话经常流口水,说话不清楚或口吃结巴,往往都是因为他们的口腔肌肉得不到锻炼。 正确做法:宝宝每个年龄段辅食的添加要有不同,从细到粗以此来锻炼孩子的咀嚼能力。
孩子身边充斥电子产品现在科技越来越先进,手机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所以现在很多家长,孩子一发脾气,就给手机或者让宝宝看电视,想让孩子安静下来。给宝宝玩手机或者看电视,时间过长,和孩子的沟通时间就慢慢的减少,无论是手机还是电视,都是单向性的表达,没有互动和交流。这不利于儿童语言的发育。 正确做法:家长应多花时间来陪同孩子玩耍学习,多与宝宝进行交流对话。建议3岁以下的宝宝尽量不玩手机、iPad和其他电子设备,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宝宝语言发育,也可以保护宝宝视力。 让宝宝尽早说话的方法0-1岁阶段语言训练 1. 说给宝宝听 虽然此阶段宝宝还不会说话,但宝宝可以通过耳朵接受信息,为他们未来的说话奠定基础。如果父母通过清晰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相应的动作,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传达给孩子,孩子就会对你说的话产生极大的兴趣,也会跟着咿咿呀呀表达起来。 2. 制造发声的机会 当宝宝会用“咿咿呀呀”等声音表达自己需求时,这是培养宝宝模仿发音的好时机。当他们表达想要有人抱、要喝奶时,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用简单的语言替他把这些需求说出来,宝宝每天重复的听,就等于在他脑海中强化了这些语言,最终使孩子们模仿变得更容易。 1-2岁阶段语言训练 1. 多给予刺激促使宝宝讲话 身边的物品都是教育宝宝学习语言的好工具。家长可以经常将这些物品的用途、形状、名称等告诉宝宝,而后再考考宝宝这些物品是什么、是做什么用的等等,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学到很多知识,还可以促进宝宝的语言发育。 2. 满足要求晚半拍 宝宝想要的东西,家长不要马上满足他的需求,而是要鼓励他让他说出自己想要什么,只有这样,宝宝的语言才会成长,他才会大胆地表达。 3. 重复说过的内容 准备一套动物卡片,在宝宝认识动物后,让他告诉妈妈每张卡片上都是什么;或者可以买些简单的图画书,家长讲述,让宝宝重复一遍,反反复复。反正,利用各种机会让宝宝开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