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律如何保护一个好人

 恰恰365 2019-08-21

8月27日,昆山,“纹身男”和朋友驾驶宝马车,违规驶入非机动车道,触碰到无过错“白衣男”的电动车。“纹身男”随即下车对“白衣男”推搡、殴打。之后,返回宝马车中,抽出砍刀砍杀“白衣男”。因用力过猛,砍刀落地。“白衣男”顺势捡起砍刀,猛砍“纹身男”,致其死亡。

案情并不复杂,亦非特别重大,但有两种情绪不容忽视:一是欢欣。网络对“纹身男”之死发出“死有余辜”的快意。死本是一种大悲伤,然而,“纹身男”的死,带给社会的竟是一种喜乐。二是忧虑。人们普遍为“白衣男”担忧。担心他受到法律的严惩。这种担忧引发对防卫过当的法律拷问。究竟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普通社会成员如何操作?由此引出一个社会问题,法律如何保护一个好人?

法律的意义在于公正、道德、惩戒,在于始终不渝地追求正义,在于惩治坏人、保护好人。那么,法律如何保护一个好人?如何体现公正?比如,黑恶势力,往往有刀枪、有组织。一般群众,没刀枪和组织,唯一的护身之器就是国家法律。那么,法律能为好人提供一个什么样的保护呢?

如果涉黑成员欺负无辜群众,按伤害案处理,就是坏人沾了便宜。好人就会无所适从。反击是伤害他人,注定受到法律制裁。不反击,合法权利被侵害,人身财产失去安全。

实践证明,伤害案件,如果不能及时查处,就对坏人形不成有效震慑。老百姓会误认为坏人有关系,不好惹。伤害案在立案后,公安机关往往不能立即抓人,而是先由双方当事人到公安机关开证明,然后再去做法医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属轻微伤和重伤的,由公安机机关立案处理。属轻伤的,当事人可以到法院直诉(公安机关可先期取证),法院调解不成,再依法判决。

在这个过程中,耗费时日。广大群众看不到行凶者及时受到惩罚,相反,看到的是漫长的举证和取证过程。更让人苦恼和憋屈的是,往往这个时候,冲突双方背后的力量开始活动,有的证人不敢作证了,有的证据自然消失了。

比如,某办案人员介绍调解伤害案经验时,说,就是一个“拖”字,什么时候双方没劲儿了,怒气小了,就好解决了。那种“拖”,实际是伤害了好人,放纵了坏人。我认为,恰恰相反,处理伤害案,最重要的是一个“快”字。因为事件刚刚发生,群众记忆犹新,坏人还没有来得及活动,旁观者正义感犹存。这时候,越快越容易取证,越快越有利于查明真相,越快越能体现法律的威严和社会正义。

正当防卫、防卫过当,有什么具体界定?如果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即使专业人员都要争论不休,那么,这样的法律条款,如何对好人实施保护?在现实生活和司法实践中,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和可操作性?

社会不能总让好人吃亏,坏人占便宜,更不能总是对坏人太好,对好人太刻薄。那样,如果一辈子做好人,就会经历许多艰难;如果一辈子做坏人,到头来,只要放下屠刀就可以了。

社会不能总是把好人逼急了,拿生命去做赌注;更不能把好人消磨的完全没脾气了,忍了再忍,只好仰天长叹。法律,一定要挺起脊梁,为遵纪守法者直腰,因为,人民渴望正义和尊严。

一个人既然决定做坏人了,既然高高举起杀人的屠刀,既然要侵害无辜的他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就应该从立法、执法、审判、监管,等诸多环节,给他一个明晰的警示,让他在一开始的时候,就失去优势,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只有这样,好人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坏人才能有所畏惧。

请永远记住,好人手中唯有法律。2018.8.3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