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nj200801 2019-08-22

《卖油翁》是一则寓言故事,作者是大名鼎鼎文学家欧阳修

欧阳修的散文创作可以说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并且他自己还开创了一代文风,优秀的他得到了世人很多的关注。

而这个《卖油翁》的寓言故事本可以原原本本放在教科书里面,但是为什么在教科书上呈现的故事却是将最后一段话删掉了呢这其中有何深意?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卖油翁》的文章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主人公卖油翁能做到透过钱孔而滴油,还能和陈尧咨射箭两件事情,作者就是想通过这两件事情来跟我们说“熟能生巧”这个道理

这个故事看起来一点毛病都没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教科书的每一个版本,最后那一段话总是删去的,可能我们会觉得是不是出版社有偏见之类的。

但事实并不是这个原因。这文章最后的一段话讲的是“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这句话看起来很简单,但是里面的寓意就深了。

《卖油翁》里面如此简单的一句话,却包含了庄子的两个典故“解牛斫论”这四个字已经告诉我们典故的名字了,一个典故是我们熟悉的“庖丁解牛”,还有一个典故讲的是“轮扁斫论”。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庖丁解牛是一个很有名的故事,讲述的便是以前有个厨师,他为了跟梁惠王展示刨牛的技巧,因为这个厨师宰牛的技术很利落,也很有节奏感,梁惠王整个过程都觉得这个厨师很厉害,拼命的夸这个厨师的技术高超,但谦虚的厨师还是觉得自己的技术都是因为解牛有19年了,所以才对牛的身体结构这么了解。

轮扁斫论讲述的是轮扁的木匠说齐恒公读的圣人留下来的书是糟粕,齐恒公大怒。但是轮扁的木匠却解释说,自己做木匠的整个过程根本没办法和自己的儿子描述,就算教给他的东西他也无法领会,而且也觉得留给儿子的经验也是糟粕,所以齐恒公读的是死去古圣人写的书,恐怕也是糟粕。

第一个典故是要告诉我们很多事情熟能生巧,厨师通过很长时间的历练,他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无法超越的境界。

而第二个典故是要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一样的,多么相似的经验都不如自己的感受,并且木匠也指出只有长期的实践才能换来得心应手,技艺这东西也是需要长时间的付出才能给出一个答案。

《卖油翁》最后一段话为何被教科书删掉了?其中有何深意?

听起来这两个典故好像没有什么大毛病,但是庄子的典故有点顺应天道,可能怕把他的典故放在《卖油翁》里面孩子看了会误解吧,所以才把最后一句话删掉。

从这些匠人精神我们可以得知,做事情一定要坚持不懈,并且认真的对待。可能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有瓶颈期,也可能会遇到困难,这个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并且继续坚持自己的初心,时间总是不会亏待我们。

或许我们都是平凡人,生活的处境总会有大起大落,有时候也想要把自己走过的路找到合适的人诉说,总会有那个人愿意听你讲故事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