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记者 王志彦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总体方案》提出,新片区要发挥开放型制度体系优势,推动统筹国际业务、跨境金融服务、前沿科技研发、跨境服务贸易等功能集聚,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整体提升区域产业能级。 临港是上海产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区域之一,产业发展将是临港新片区建设的重要看点。未来,这里将飞出哪些“金凤凰”,受到普遍关注。 “2+3+4”产业体系 经过十余年发展,目前临港已初步形成“2+3+4”产业体系,是中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之一。 近年来,临港在前期已形成的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上,抓住全球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等智能制造领域突破式发展的重大机遇,重点培育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两大先导产业,大力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海洋装备、智能汽车三大支柱产业,积极拓展软件及信息服务、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航空航天、节能环保四大新兴产业。临港诞生了核电、汽车、集成电路等领域多项“全国第一、世界一流”的产品,突破了一系列卡脖子的关键技术。 今年以来,在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临港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投资逐步释放。特斯拉超级工厂(一期)总投资约160亿元,厂房第一阶段主体结构已接近完成,后续将开始产线安装和设备调整,力争11月份具备组装生产条件。 除了特斯拉项目,积塔半导体一期正常施工,主体厂房5月底封顶。汉能移动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项目聚焦光伏领域的装备、靶材和芯片等板块,总投资约757亿元,项目将于9月底前完成过渡厂房改造工作,并于四季度投入使用。 聚焦两大核心产业 打造高端产业集群,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是临港新片区揭牌后的核心建设内容。具体而言,临港正依据自身产业基础,聚焦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进行发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临港地区的规模与影响力正与日俱增,已落地特斯拉、上汽、奔驰等十余家业内顶尖企业,基本形成国产自主品牌、外资顶级品牌与造车新势力同台共舞,建成项目产能持续攀升、在建项目加速建设达产、储备项目加快选址落地的良性发展格局。 截至今年2月底,临港地区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产业落地总投资已超过240亿元。为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先导产业赋能智能网联汽车,目前已基本建成4.2公里封闭测试道路和26.1公里开放测试道路,东海大桥海铁联运运营示范项目申报上海市“AI+交通”示范场景,打造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集成电路领域,临港已落地新昇、积塔等30余家代表性企业,并正与业内标杆企业密切接洽,涵盖设计、制造、装备、材料、封装和测试等产业链关键领域。目前,已入驻企业发展势头良好,新昇半导体300毫米大硅片(一期)已实现10万片/月的产能,初步打破我国大硅片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从产业协同上看,集成电路产业与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临港主要产业形成了“产研结合、相互赋能”的协同效应。 新片区的设立,无疑将让临港产业发展装上强大的“引擎”。据悉,相关政策配套也将陆续出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