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GIF 59岁的江西人朱先生近两年来吃饭多了胃疼,总感觉胸腔内有异物感,今年初状况越来越严重,吃饭就会出现咳嗽,到当地医院检查发现患了食管癌。 为了明确诊断和进一步治疗,患者朱先生来到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一般早期食管癌病灶长度仅为2~ 4cm,像这例长病灶、全周型的早期食管癌在全国都极其罕见。”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消化内科主任肖冰教授说。 目前食管早癌治疗有两种方法: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术)和外科根治术,肖冰教授介绍,幸运的是朱先生的食管癌尚属于早期,且癌组织未突破黏膜下层。 但是术前行内镜下的碘染色发现,癌组织侵袭范围比专家预料的更广,病变黏膜长达11cm,其中食管下段约5~6cm长的病变组织侵犯食管全周,其余的部分也侵犯食管全周的3/4以上,大大加大了内镜手术难度。最终各专家讨论决定行内镜黏膜下隧道剥离术(ESTD术),即在黏膜下建立隧道行ESD术。 全国知名内镜手术专家、南方医院龚伟教授参与了手术方案的制定,并在胃镜下为患者行EST D术。他凭借深厚的医术功底和丰富经验,最终成功将患者食管内的癌黏膜完整剥离干净。 术后时隔3月,近日患者返院复查,没有再出现明显的吞咽困难,一般情况恢复好,复查胃镜并在原病灶的上下左右8个点进行分别食管黏膜活检,病理提示均为炎性细胞,未见癌细胞。 医生提醒:40岁以上需做胃肠镜! 肖冰教授说,肿瘤早期发现是可以治愈的,5年生存率达95%以上,关键是从市民到医生都要有这个意识。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4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死亡率居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4位。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表明,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其中福建省南安县、广东省的汕头地区和梅州地区等是华南地区食管癌相对高发区。 早期食管癌症状多不明显,只有胃镜检查可以发现和早期干预。 肖冰主任建议,40岁以上一定要做胃肠镜检查,首年检查无问题的,可每隔3~4年复查一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