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临床应用体会 作者/刘丹 “经方”即东汉时期张仲景攥写的《伤寒杂病论》的方子,因其为经典故称之为经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的理论与应用,经过历代著名医家的沿用与证实,均认为仲景所创之方剂,配伍严谨而独特,选药精确而深奥,疗效卓著而可靠。《伤寒杂病论》理、法、方、药兼备,经过我们在临床中的应用,经过总结古人的临床经验,可以说《伤寒杂病论》的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组方严谨,第二个主次分明,第三个效宏药少,第四个有的放矢,第五个变化巧妙,第六个易于应用。由于它具备了六个特点,所以人们把张仲景的方称为经方,也称为“方书之祖”。 我在临床中治疗各种疾病首选经方。既遵奉仲景之旨,又灵活变通其方。谨守辨证,经方合方治疗多种疑难杂症,均收到较满意的效果,现略陈管见,以资参考。 1.桂枝加附子汤合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陈某,男,26岁,河南息县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各大省级医院寻求治疗,效果不理想,服用诸多中西药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 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生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30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12剂。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用方体会: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受凉加重,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用乌头汤合桂枝加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加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生川乌、生草乌逐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地龙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2.四逆散合温经汤加味治疗不孕证 李某,女,30岁,遵义人,婚后多年未孕(丈夫经检查正常),经中西药治疗未达到预期目的。2016年10月6日初诊,婚后不孕,手足不温,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晚睡晚起,形体肥胖,月经周期不正常且有血块,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时有烦热,舌质暗红,脉细涩。 辨为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用温经汤合四逆散合方:柴胡12g,白芍30g,枳壳12g,炙甘草12g,川芎10g,吴茱萸10g,麦冬12g,当归15g,人参10g,桂枝10g,阿胶10g,牡丹皮10g,生姜10g,半夏10g。6剂。第1次煎30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手足转温,情绪好转,以前方6剂;三诊:手足温,小腹冷痛感不明显,情绪正常,经期无血块,以前方6剂;四诊:经期基本正常,以前方6剂;五诊:小腹冷痛感已消除,以前方6剂;六诊:诸证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七诊:诸证消除。共吃药6个月,后怀孕产下8斤重男孩。 用方体会:根据婚后不孕、手足不温,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晚睡晚起,形体肥胖,月经周期不正常且有血块,小腹冷痛,经血夹有瘀块,舌质暗红,脉细涩,辨为寒瘀;失眠多梦,心烦易怒、时有烦热,辨为气郁。方以温经汤温经补虚,化瘀止痛;以四逆散透邪解郁,疏肝理脾。兼以清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3.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合麻杏石甘汤治疗三个月高烧 陈某,男,12岁,仁怀市人,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现发热(39.8℃),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可仍然发热,近因老乡朋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发热(最高40.1℃,每天发作3~4次),咳嗽,咽喉肿痛,饮食不佳,口干喜冷饮,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辨为少阳、太阳合病,给予小柴胡汤半夏厚朴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麻黄8g,厚朴30g,茯苓30g,杏仁15g,紫苏15g,生石膏30g,大枣12枚,生姜10g,柴胡25g,半夏15g,人参10g,黄芩10g,炙甘草6g。3剂。第1次煎45分钟,第2次煎30分钟,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用药第二天发热2次,体温在38.4℃左右,第三天发热发作1次,体温在37.6℃左右,第四天起再未发热。为了巩固疗效,又以前方治疗6剂。随访半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发热、舌质红辨为热,再根据口干喜冷饮、苔薄黄,脉弦数辨为热郁营卫证。以小柴胡汤清热益气;半夏厚朴汤宣畅中焦气机;以麻杏石甘汤清宣郁热。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总结:只有学习才有进步,唯有总结才有提高。在认识问题的时候不断地总结经验,在经验认识的基础之上不断地向纵深思考,思考的过程中就形成了理论,理论是需要来总结的。学第一遍是一种认识,学习第二遍又是一种认识,学习到一百遍,认识就进一步升华。 附子,我之最爱! 作者/王彦权 附子一药,是一味毒药,但只要辨好、用好、煎好,更是一味好药、效药、妙药! 我临床也喜用附子,常量一般3至15g,16至20g算较大量,20g以上算大量,煎服法常量69分钟,较大量86分钟,20g至30g煎96分钟以上,最大量用过56g,煎2小时,救治一肺癌心衰呼衰重证,很有效,服后精神好转,但反作用有病人鼻子冒火3天,得用冰袋外敷。 附子可治的病证 附子证包括:阴证、寒证、虚证、瘀证、湿证、疼证。附子可治的病或证:痹证(包括风湿、类风湿关节炎,腰椎病等各种疼证),少阴证(身无力,无精神,脉沉细,也包括多数抑郁证),心脏病(心衰,风心病,肺心病,冠心病),妇科病(痛经,盆腔炎,不孕,产后隆闭等),血管类病(周围血管病,脉管炎,坏疽,门脉血栓等),呼吸系统病(久咳,肺纤维化等),汗证(自汗,盗汗等),顽固失眠阳虚证,脾胃病(结肠炎,胃炎,久痢等)…… 附子好,但用量得有度,并严格遵守煎服法,用的好,附子既是破敌的猛将,又是以柔克刚的太极高手,总之,用好附子,是临床提高疗效的关键!附子,是温药之猛将!是疼证的要药!是阴证的克星!是救命之仙丹!是扶正的必选!是活血之动力!是心衰的首药!是生津之妙助!附子对治病的利远大于弊! 凡头疼日久,面暗唇青,怕冷干呕,无口干、苦、臭,大便不干结者,脉沉紧者,我常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吴茱萸汤加川芎,效果好,并且显效很快; 头晕,恶心,舌苔白厚腻,相当于现代西医讲的梅尼埃尔征病人,有相当一部分,有使用真武汤机会,效果甚好,当然也得符合阳虚水泛的辨证; 失眠病人,白天无精神,晚上睡不着,怕冷,身无力,阴证明显者,我常用桂枝加龙牡汤加附子效佳,如伴口干舌红心烦,心肝胃火旺兼见下元不足者,在上方基础上可佐百合饮、栀子、黄连,清上温下,寒温并用,常出奇效; 我还用附子理中加熟地,治一老年人脑梗后引发痴呆,一周即大效,用药不足一月,彻底恢复,正常洗衣做饭,与人聊天; 抑郁病人,麻黄四逆汤也出奇效; 颈椎病,在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基础上少佐附片,止疼效果更佳; 咳嗽日久,咽痒,咳吐白稀痰或白泡沫痰,小青龙加附子,经典配伍,效果好的很; 心包积液、肺积水、胸腔积液、心衰、肺心病只要现阳虚痰湿为患,小青龙合真武汤应用机会甚多,且常现立竿见影之效。 胃脘痞满,身无力怕冷,局部(胃)热,全身寒(全身机能沉衰),附子泻心汤,仲师开创芩连与附子,寒温并用,标本之作,对临床不仅有实效,更有示范及启发意义; 大便溏薄,完谷不化,一日数次,腹疼喜按,太少合病,附子理中,又一经典组合,此方服下,不仅肚子好啦,人往往精神振作,工作效率提高,很多病人反映,服此方后,多年怕冷、手冻、脚冻的毛病也不见啦; 少腹疼,特别妇女不明原因之小腹疼,用当归芍药散加附子,效佳,当然男子如见少腹冷疼,也可试用; 下肢静脉曲张,坏疽,阴疮口不长,晚上脚暖不热,腿凉疼,麻附辛配芍药甘草牛膝汤或当归四逆汤,用上即效…… 既需有预防附子毒副作用的方法,还需有救其中毒症状的经验 附子一物,大毒之药。中医中药的特点,即以毒攻毒。正因为其大毒,乃有大效。内经曰:“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食养尽之,中病即止。”附子既然是治疗多种疑难重症的猛将,肯定毒副作用也不小。既需有预防其毒副作用的方法,还需有救其中毒症状的经验。 先说说预防附子毒副作用的方法: 一,治病宜小量开始,看病人适应情况逐渐加量,一般首次以3至15g为宜。 二,配伍,甘草、干姜、生姜、大枣此四味均可解附子之毒,同时又可助附子之用,我临床用附子,常量用附子时,同时配伍同量之甘草、干姜、生姜、大枣,如遇阳明有热,干姜、生姜不用时,甘草、大枣量加倍,如特殊病人,附子用20g以上时(一般不超30g),甘草一味适当加量,甚至1倍于附子,大枣、生干姜多同用。 三,煎服法,久煎,时间我已说过,只能长不能短,另外,如煎药中间,水少,加热水不能加冷水,如加水则煎煮时间适当延长(意思同足球赛伤停补时)。 四,口尝,药煎好时,口尝以不麻舌为度,如麻,可延长煎煮时间。 一般做到上边几点,用附子还是很安全的,不过一旦附子中毒,可用绿豆、甘草各100g煎水,另兑蜂蜜适量口服解毒。 用药之事,生命所系。对于超常规用附子之人,应告其附子的正副作用,尤其是强调其副作用、中毒症状、预防方法、解救措施,包括必要时到医院抢救等。这要作为常规,以达到万无一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