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飞虎catzbc 2019-08-23

2019/8/2016:37

宣德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为制作精品的铜炉,明朝宣德皇帝曾亲自督促,这在历史上实属少见。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明 史文 松荫抚琴图轴 纸本淡设色

故宫博物院藏

大明宣德炉的基本形制是敞口、方唇或圆唇,颈矮而细,扁鼓腹,三钝锥形实足或分裆空足,口沿上置桥形耳或了形耳或兽形耳,铭文年款多于炉外底,与宣德瓷器款近似。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冲耳炉 13.5cm口径 陈巧生 编号:67282

除铜之外,还有金、银等贵重材料加入,所以炉质特别细腻,呈暗紫色或黑褐色。

一般炉料要经四炼,而宣德炉要经十二炼,因此炉质会更加纯细,如婴儿肤。鎏金或嵌金片的宣德炉金光闪闪,能够给人—种不同凡器的感觉。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雪花金狮耳炉 早期 陈巧生 编号:67272

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史料记载有四十多种色泽,为世人钟爱,其色的名称很多。

例如,紫带青黑似茄皮的,叫茄皮色;黑黄象藏经纸的,叫藏经色;黑白带红淡黄色的,叫褐色;如旧玉之土沁色的,叫土古色;白黄带红似棠梨之色的,叫棠梨色;以及猪肝色、枣红色、琥珀色、茶叶末、蟹壳青等等……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戟耳炉 蟹壳青 早期 陈巧生 编号:65753

明朝万历年间大鉴赏家、收藏家、画家项元汴(子京)说:“宣炉之妙,在宝色内涵珠光,外现澹澹穆穆。”宣德炉放在火上烧久了,色彩灿烂多变,如果长时间放在火上即使扔在污泥中,拭去泥污,也与从前—样。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七世纪 皮色:藏经纸色 重量: 5.1公斤

尺寸:高10.6 X宽30.9 (公分) 口径:20公分

表面雪花金点呈不规则状,有大有小,斑驳陆离,颇可观也。

明末清初文人骚客冒襄(董小宛的丈夫),爱好品玩宣德炉,他写有《宣铜炉歌》及《宣炉歌注》,及《宣铜炉歌为方坦庵先生赋》:

有炉光怪真异绝,肌腻肉好神清和。窄边蚰耳藏经色,黄云隐跃穷雕磨。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八世纪 皮色:猪肝色 重量: 3.1公斤

尺公:高9.2X宽23.5(公分) 口径: 15.6公分

铜质颇佳,红色皮下雪花点点,惟其口顶及底坐未飞出,线条稍有变化,款落「清玩」属私家款识之佳作也。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七世纪 皮色:熟茶梨色 重量: 3.3公斤

通高: 8.2公分、连座:11.8公分

宽度: 22.9公分 口径: 15.9公分

尺寸大,落款清晰,实为佳品。

此前,中国夏、商、周诞生之青铜文化,曾为中国铜文化巅峰。可惜,汉末弥消,被后起瓷文化取代。

青铜器作为人类早期文明,辉煌至极。影响后世:大凡典、章、彝器事,言必上三代。

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发现了青铜,且以“范”铸造成器,其萌芽应为夏晚期,成熟于商、周,经春秋、战国、秦、汉,历时千余年后,日趋衰微。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七世纪 皮色:枣红色 重量:4.8公斤

通高: 9.4公分、连座:13.4公分

宽度: 25.6公分 口径: 17.7公分

华丽精美,无与伦比,枣红色皮下隐现雪花金点斑斑,保绝美之作。

社会之进步,生产力之发展,中国人站在“四大发明”之巅时,却依然留恋青铜文化之恢宏,以致唐、宋、元、明、清以来,百工兴旺,瓷器、铁器、景泰蓝、黄铜器、竹、木、牙雕器等得以发达,却依然沿袭青铜文化之型制、纹饰等继承中创新。

可见,青铜文化对中国文化影响根深蒂固。于是,宋以降,资本主义萌芽在这片文明国土上根植后,明代郑和携大国之威风,驾浩荡之商船,远播中华文明,使诸夷朝贡。

暹罗国那灿若黄金之铜进贡给宣德皇帝后,便续燃了宣德皇帝青铜文化之情节,将所贡三万斤黄铜精炼,统统仿古,制成礼器,以取代早已残破的青铜礼器,亦为各厅、堂、斋、室、庙堂、寺院铸造香炉等实用佳器——“宣德炉”即应运而生,盛传于世,经久不衰。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七、十八世纪 皮色:枣红 重量:1.2公斤

通高:6.6公分、连座:9.9公分

宽度: 18.2公分 口径: 12.4公分

炉之佳品;内底雪花金隐现,妙品也。

在明、清制造之大量黄铜器中,能以皇帝年号命名且成器者,非宣德炉莫属(首批铸造之黄铜成器,大多为仿青铜器之礼器)。

据相关记载,宣德三年首批成炉一万八千件许,其后加铸补鋳若干。后经“十厄”(十次熔炉铸钱,中国古代黄铜为钱),至今所存无几,以至于真宣之辩,始无定论。

宣炉之型制,传约百余,实则四十余种,常见者,十余种也。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五、十六世纪朝 皮色:蟹壳青色上有枣红斑

重量:1.7公斤 通高: 6.7公分

宽度: 18.2公分 口径:12.9公分

皮色上枣红斑颇乌精彩,与台北故宫之枣红斑朝天耳炉相比,因底色暗黝,更胜一等,款识正确,有真正宣炉之气势,绝妙品。年代:十五、十六世纪

自此,辉煌至极之铜文化,在断档一千多年后,再度为宣德皇帝续写。宣德炉以其选料上乘,制作精良,型制优雅,皮色绝妙,落款蕴广等文明集萃,名噪至今。

此即西方称为中国之“文艺复兴”。

宣德炉鉴赏——经典蚰龙耳炉器型

年代:十七、十八世纪 皮色:藏经纸 重量:8.25公斤

通高:11.6公分、连座:16.7公分

宽度: 34.2公分 口径: 23.9公分

宽达34公分,气势宏伟,难得者连原座,雪花金全身,灯光之下,金光闪烁,令人目迷。

宣炉名盛,诞生至今几六百年矣,多有仿制。以余所历,明中晚期、清早期所仿之炉,品质较高,佳器较多。

清中之后,仿量虽大,然重利轻质,佳器极少。

宣炉之真,至今虽无定论,然亦有迹可觅。以余管见,且研且进,细酌微查,所见美器,当以清中以前之佳器,赏玩投资皆可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