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士下山😀 入错行的陈凯歌

 木叶lee 2019-08-25
摘要:从当下来说,以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导演,他们在商业上无法匹敌那些纵横资本界的IP玩家,从艺术上,他们干不过一直被迫留存于半地下和三大电影节里的“第六代”。那么63岁的陈凯歌是不是该考虑一下退休生活的安排呢?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除了像《霸王别姬》那样偶得的作品之外,其他的电影都在证明,作为导演,陈凯歌缺乏才华。某种程度上说,如果拍了30年,仍然保持这样的水准,那只能说明他基本算是入错了行。不提《无极》,即使那些没被人嘲笑的及格作品,也都只是充满匠气而已。30年来,陈凯歌基本上没能独立创造出任何新东西。

这一次,陈凯歌的失败从选择改编这本原著起就注定了一半。他挑选了一个几乎无法影像化的故事。或许,他被原著中纷繁交织的人物关系触动了,觉得江湖烟雨和人事纷争改编成电影一定会充满戏剧冲突。但原著当中那些吸引人的东西都是无法具象的,那些气息、哲思以及精神上的微妙变化,这一切如何落地呢?所以,《道士下山》最适合的形式就是文学,而非电影。如果非要拍成电影,就必须彻底写意,而陈凯歌把自己卡在了虚实之间。让这部电影沦为了一部处处吊着威亚,却又努力营造超然氛围的过气武侠片。那些肉身可以脱离地心引力,脚一点地就能躲避子弹的桥段,陈凯歌在拍摄的时候,难道不会因为自己缺乏想象力而感到沮丧吗?

《道士下山》的原著远比电影中呈现的复杂得太多,它融合了武侠,教义,中统,特务,转型时代的中国社会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人际关系图表。某种程度上说,其表,讲的是武林纷争;其里,说的是中国社会和人心齿轮上不可挽回的错动。但这一切复杂的意涵,都被陈凯歌点滴不留地抹杀了。故事脱离了时代,变得近乎玄幻。他只选取了武打和情感这两条最俗常、最浮夸的线索。与其说这是一种鸡贼的商业考量,不如说这就是在创作上的偷奸耍滑或者缺乏能力。那些在打斗、情爱和兄弟情义背后影影焯焯、复杂幽深的内容,把握起来或许超过陈凯歌的能力太多。更何况,那里面还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价值观。在综合考量之后,陈凯歌留下了打斗场面可以贩卖特效;留下了儿女情长,可以贩卖床戏和基情。但问题是,如果这样去拍,又何必买下徐皓峰的原著?你自己按照这种低层的设想,重新编造一个故事不也挺好?这并不是陈凯歌第一次做出这样简单粗暴的削减和筛选了。当年的《梅兰芳》只保留感情线的剪裁方式,已经饱受争议。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即使他大刀阔斧砍掉《道士下山》原著中的所有精华,留下这不多的糟粕也还拍得如此冗长。以至于进行到最后三分之一,或许连陈凯歌自己都意识到这样干瘪的故事线不值得如此大张旗鼓,又赶紧收撤战线,让整部电影显得虎头蛇尾。

《道士下山》的前40分钟,基本都由王宝强和范伟在表演对口逗比。陈凯歌甚至都懒得运用导演的功力把这些演员的表演形式进行一些安排。在戏中,他们用的基本都是自己最不费劲的、大家最熟悉的表演风格。王宝强装疯卖傻,范伟装憨卖呆,林志玲媚笑娇嗔,到如今这个时代,你作为一个有着30年执导经验的导演,仍然让演员保持着像拍广告代言一样的状态,那么导演还有什么存在的必要吗?

《道士下山》原著中的人物出场是环环相扣的,人物与人物之间,有的为因有的为果。电影开头不久,王宝强扮演的何安下杀了师娘,在心里种下恶因,原本可以以此为由,导致后来一段又一段需要报偿的纷乱,但电影根本就没有对于更深层精神进行探源的野心,所以,这样一来,人们都会疑惑,客串了几场的范伟和林志玲到底有什么用?

除了王宝强完全未被激发出来的演技,王学圻也被毁了。这个从《黄土地》开始,就和陈凯歌合作的优秀男演员,这一次被安排了一个令人讨厌的角色。一个故意装作处乱不惊、手里盘着串儿、没完没了给人家讲道理的唠叨和尚。他永远用玄学和哲理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话,无论见到满脸惊悚的王宝强还是满身鲜血的郭富城,都一脸装出来的恒定表情。说真的,他讲的那些鸡汤文,还不如陆琪说得清楚。

如果非要说这部电影有什么地方值得肯定的话,视效和音乐或许还是及格的,但不知道是不是由于国外团队的原因,所有音乐都与原本的东方情景严重违和。这或许也可以忽略,但人物形象设定中,有一个桥段实在令人无法直视。王宝强和房祖名吃了一口野味,有毒,产生了幻觉,俩人突然间变成了炸着头发,眼神呆滞的样子。这是什么鬼?《怪物史莱克》的模仿秀吗?两个人还一起去偷钱被人一顿爆揍,这又是什么鬼?《笨贼一箩筐》吗?

在原著中,每个人的出场和退场都是很讲究的,他们之间充满试探和过招,纠缠着敬意与敌意,但在电影中,所有人都跟二货一样,刚认识没两分钟,就脱光膀子让对方摸自己的脊背,显摆功夫,这是武林过招吗,难道不是夜店约炮吗?

陈凯歌到底想要什么,自己完全没有搞清楚。他希望拍出东方韵味,但担心过于沉闷,就又加入了搞笑元素,之后看起来有些太过轻飘,就努力增加那个老和尚道德公开课一样的叨逼叨以增强哲理。最终被自己的惊慌弄得进退失措。更不要提电影中很多地方充满敷衍感的剪辑了。比如,如果你没看过原著,都不会明白,那个来庙里求子的姑娘和王宝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电影,尤其当下电影的大忌就是看重说理而轻贱故事。陈凯歌还是忍不住把《道士下山》变成了一堂教观众该如何做人的公开课。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缺乏自信。

至少,在无极之前,陈凯歌还是更乐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艺术家的。那么,作为创作者,最基本的检验标准就是作品是否能穿透时间。如果我们回头去认真看一遍陈凯歌的所有作品,就会发现,之前的所有溢美之词都显得无比可疑。即使最早期的那些被认为奠定了陈凯歌地位的作品也同样如此,《黄土地》里的流于表浅的形式,《大阅兵》中既不敢真的批判又不想全面歌颂的犹疑,《孩子王》中拖沓与沉闷,都在显示着这个导演到底能走到多远。只不过,彼时,人们的眼界未开,也没有互联网呈现更广泛的评论而已。

作为一个整体,“第五代”已经完全没必要期待了。他们成为了时代的炮灰。或许,这并不能全怪他们本人,他们只是赶上了一个全世界未曾有过的快速旋转的时代。中国似乎有一种比全世界更快的自转速度,它的离心力把那一代人都扔飞了。

多年以前,陈凯歌也好,张艺谋也罢,被人们认可,就是在一个旋转刚刚开始,尚未真正加速的时刻,而他们的经验与智识又恰好领先沉默的大多数一点点,在那个临界点上,他们声誉日隆,但很快,时代就不再是他们所能把握的了。尤其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之后,当下的世界对于第五代导演来说,近乎科幻。无论如何,他们都无法再把抓住当下的笑点和痛点,即使陈凯歌做过努力,拍了一部《搜索》,但也只是徒有其表。他努力跟上时代步伐的踉跄,有时都有点令人心酸。那部作品,只能说导演的态度可嘉,技术呵呵,精神指向哈哈哈。

他们的精神底色根本就是与当代割裂的,所以,无论张艺谋开拍的《长城》,还是陈凯歌选择的《道士下山》,或许都有更实际的考量——既然我无法把握当下,那我就用自己的电影技术重现一个过去时代的故事。所以,他们就愈发依靠视效和排场。但这一切又怎么骗得过早被美国试听效果洗染过的新一代观众呢。更何况,隆重的效果里包裹的都只不过是一个个委顿的故事。

从当下来说,以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基本上已经成为了博物馆导演,他们在商业上无法匹敌那些纵横资本界的IP玩家,从艺术上,他们干不过一直被迫留存于半地下和三大电影节里的“第六代”。那么63岁的陈凯歌是不是该考虑一下退休生活的安排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