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核医学检查的辐射到底有多大??? 看完这篇文章您就明白了!!!

 ai如流星 2021-03-25

不知道您有没有碰到过以下情况:

1、当别人碰到刚做完核医学检查的您,就会像碰到“瘟疫”一样,“嗖嗖嗖”的离您远一点,生怕您对他造成辐射;

2、临床科室的护士不准刚打完针的受检者回科室,认为有辐射;

3、当医生建议患者做骨扫描或者PET-CT时,您周围的人都不让您做,讲“有辐射、有辐射,不能做”;

.......

相信很多医生及病人或多或少见过类似的情况......


核医学的检查及治疗都离不开核辐射,对于做检查的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做了核医学检查的患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又是多大?孕妇及儿童能不能做核医学检查?

那么真相到底怎样呢?看完本文,您就会明白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首先,我们看一下,何为辐射?

辐射的本质是能量交换/传播,宇宙中任何非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存在辐射,也就是说,辐射无处不在。辐射对我们人体是否有伤害,就看辐射能量高与低。

按能量大小,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及超声波等)和电离辐射(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X射等)。

一般的非电离辐射能量很低,对人体伤害小,不需要特殊防护。日常生活中,用的最多的就是微波炉,原理是食物通过吸收其发出的电磁波产生热效应,只要你没有置身于微波炉内,就是安全的。

由于电离辐射的能量相对较高,需要注意防护。

在日常生活中,电离辐射主要有两类:

一是天然本底辐射,如宇宙射线,存在于土壤、岩石、水和大气中的铀-238、铀-235、钍-232、钾-40、镭-226等;

二是人工辐射,包括医疗辐射(如胸片、CT、全身骨显像、PET-CT等)及核事故等。


本推文主要给各位普及核医学检查项目的辐射问题↓↓↓

核医学检查与放射科的检查有明显的差异:

核医学检查是需要将具有放射性的药物注射或口服到人体内后,再进行检查;就是说,注射了药物的患者是具有辐射的,但检查用的核医学仪器是没有辐射。

放射科的检查是运行的仪器有辐射,患者本身不带辐射。

核医学的放射性药物具有独特的性质:半衰期,包括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和有效半衰期。

物理半衰期指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通俗的比喻:100502512.5,每经过一个半衰期减少一半);

生物半衰期指的是生物体内的放射性元素经各种途径排出一半到体外所需要的时间;

有效半衰期指物理半衰期和生物半衰期综合作用下,体内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活度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人体所受的辐射能量强度怎么反应呢?就是剂量当量,其国际制单位为:希沃特(Sv)。

1希沃特,即1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射线能量。

由于希沃特单位较大,常使用毫希沃特(mSv)、微希沃特(μSv)。

1 mSv=0.001Sv1μSv=0.000001Sv

辐射无处不在,举几个栗子:

香蕉当中约有 0.0117% 的放射性钾(钾40),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约 0.1uSv的辐射;

在飞行到30000英尺高空时,辐射的强度约2μSv/h,也就是飞行10小时,接受的辐射约20μSv;

香烟内具有放射性的钋和铅,如果每天一包烟,每年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35mSv

全球不同地区的天然本底辐射剂量值存在差别,我国天然本底辐射平均剂量约3.1mSv/年(约0.35μSv/h),芬兰和瑞典较高,约6~8mSv。

我国对健康人群设定的年平均电离辐射剂量限值为1mSv,医务工作者的剂量限值为20mSv。

国家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级别标准 


核医学检查项目,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是多少呢?

与X线、CT检查比较一下

从2007年ICRP(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报告数据可以看出,做一次胸部CT的辐射剂量比全身骨扫描还要高,而增强CT更高。

做一次18F-FDG  PET-CT和腹盆腔增强CT的辐射剂量差不多,其中18F-FDG的辐射剂量约5 mSv,主要辐射剂量来自于CT因此,单次核医学检查的受检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小,不会对该受检者造成有统计意义的损伤。

我们再看一下,核医学常用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

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越短,其在体内滞留的时间越短。核医学检查最多的项目骨显像所用的99mTc,其生物半衰期才3小时;而PET-CT所用的18-F的生物半衰期则更短。


全身骨显像检查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又是怎样的呢?

下面我们以真实数据来分析做了骨显像的检查者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影响:

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周围人群接触1例受检者所受的辐射剂量如下: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得出:

临床医生、护士:假设病房同一位护士对受检者当天进行6次接触,此位医生、护士一年接触500例这样的受检者,那么该位医生、护士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500μSv[即0.5mSv,此剂量远低于公众的辐射剂量(1mSv]

其他科室:假设超声科医生给刚注射的骨扫描患者进行B超检查约0.5小时,所接受的辐射剂量约35μSv,相当于坐18个小时飞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实际上在核医学科接受检查或治疗的患者,离开核医学科时,体内的放射性药物已经过了一定的半衰期,辐射量会比前面的例子低得多,一般不会对周围接触人群造成影响。


18-F FDG PET-CT检查对周围人群的辐射又是怎样的呢?

看一组数据,PET/CT受检者在不同时间和距离所测到的辐射值

对于PET-CT检查,受检者开始显像的时间为注射药物后1小时左右,结束显像时间多为注射后2个小时,个别受检者需要延迟显像,可能需要3个小时后才能离开核医学科。

根据上表数据分析:由于PET-CT检查所用的放射性药物的半衰期很短(110钟),受检者做完检查(2小时),体内的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对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当量随时间/距离的延长而降低,已经达到安全的剂量水平。

因此,PET-CT检查是相当安全的,并不是网上流传的那样“做一次PET-CT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的辐射”。


对于儿童及孕妇会受核医学检查的影响吗?

根据2016年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发布的妊娠期诊断指南,该指南指出妊娠期的胎儿需要接受60~310mGy剂量才会出现流产、发育迟缓、先天畸形或智力发育障碍等不良影响。

图片表来自:全松.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关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影像学检查安全性指南的解读[J]. 现代妇产科进展(09).

孕妇接受一次胸片、骨显像、肺灌注核素显像、PET-CT检查,胎儿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分别为0.0005~0.01mGy4~5mGy0.1~0.5mGy10~50mGy,明显低于前述限值。因此,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支持孕期可进行小于5mGy99mTc相关核医学检查,并且认为哺乳期妇女接受放射性核素检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核医学科的工作人员,虽然天天与放射性核素打交道,但年个人剂量远低于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限值(20mSv/年),远低于非职业人员(不在放射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的年接受剂量(5mSv)。

因此,抛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规核医学检查产生的电离辐射剂量都在严格控制的范围之内,合理范围内应用核医学检查和治疗,患者的获益远远大于损害,同时也不会对周围人员造成辐射损伤。

正确认识辐射懂辐射,特别是医务人员,不谈“核”色变,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服务患者。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2014年全国核医学现状普查简报.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2014,34(5):389.

2、卢宁, 汪静, 乔宏庆, et al. ^18F-FDG PET显像中受检者周围人员的辐射剂量监测[J].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04, 24(3):186-188.

3、全松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关于妊娠期及哺乳期影像学检查安全性指南的解读[J]. 现代妇产科进展(09).

4、李冰, 杨端节, 吴德强. 核与辐射应急照射情况下公众照射的防护[J]. 辐射防护, 2017(2).

5、刘斌, 蒋丽莎, 杨晓川,. ~(18)F-FDG显像患者对公众人群及核医学技师辐射剂量的估算[J].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6(1):134-13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