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确认识“肺部小结节”,恐惧焦虑马路边边

 万宝全书 2019-08-26

随着临床健康体检的普及,特别是低剂量CT筛查的普及以及高分辨率CT扫描技术的发展,经常会发现一些偶然性的肺结节。
当胸部CT报告上写着“肺部结节”,甚至是“不除外早期肺癌、警惕肺癌”,这些字眼无疑会让很多人联想到谈之色变的“肺癌”,继而,恐惧和焦虑的心情会让人不知所措。
什么是肺部小结节?
临床上,把肺部内类圆形、境界清楚、直径≤20mm的软组织病灶称为肺部小结节,<5mm的结节称为微小结节,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等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肺部小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并非都是肺癌,除了良性结节,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非转移瘤。
如何区分良、恶性肺小结节呢?
多排螺旋CT已经被普遍应用,CT具有X线无法比拟的优势,分辨率高、可以避免肋骨、脊柱、心脏的阻挡而清晰的观察肺组织,直径≤1.0cm甚至<0.5cm的小结节,现在也很容易被观察到。
医生通常根据结节的大小、密度、形态等来初步判断良恶性。
(1)直径≤1.0cm的肺部小结节又被称为亚厘米结节。有资料显示,无钙化的直径0.5-1.0cm结节,恶性的可能性为6-28%,直径<0.5cm的结节,恶性的可能性为0-1%.
(2)如果结节密度很高,就像石头一样呈现钙化状态,良性结节的可能性较大;如果结节密度非常低,最低时里面完全是气体;虽然密度不是很高,但也不是很低,CT影像上为磨玻璃影等,就需要高度警惕了。       
(3)CT影像上表现为边缘的毛刺、分叶,或者是内部的偏心空洞,或磨玻璃样改变,均是恶性病变的特征。
(4)肺部小结节的位置也是判断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右肺及上叶结节的恶性康乃心较大。
(5)结节的数量(单发或多发)与其良恶性无必然联系。
肺部小结节会有什么表现?

肺部小结节的直径<2.0cm的,一般不会引起患者的症状。
有些患者发现肺部小结节后,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就认为是肺部小结节引起的,担心是病情进展。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因为只有支气管受到影响才会引起咳嗽、咳痰等症状,而如果肺部小结节的体积小,一般不会影响到支气管。
因此,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一般与肺部小结节无关。
动态观察肺部小结节的意义?
(1)对于0.8cm以下的肺部小结节,多数为良性病灶,不必担心,但也不要疏忽,可以3-6个月后复查胸部CT,观察有无增大。如果变化不大,则每6个月复查胸部CT一次,持续3年;观察期间,直径增大2mm,应考虑胸腔镜手术切除。   
(2)对于0.8cm以上的肺部小结节,最长3个月需要复查胸部CT,必要时胸腔镜手术等积极处理;如果3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结节没有增大或缩小,此时改为6个月后复查;再次复查后,结节仍然没有变化,则可改为每年复查一次胸部CT,直到观察结节的时间达到5年。
发现高度疑癌的肺部小结节该怎么办?

对于形态学表现高度怀疑肺癌的肺部小结节患者,医生通常根据结节的不同位置采取支气管镜或CT/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诊断,必要时可能直接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