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拳螺旋式弧形动作与内劲运转的练习

 觅书时代 2019-08-28

      太极拳的弧形动作,是内劲作旋绕运转时的外形,缠绕绞转,极为缠绵曲折,在大螺旋式和无数小螺旋式的发展路线上进退屈伸,形成为圆形动作,是太极拳练法特点的精华所在。内劲运转的主要特点是:源动腰脊,旋腰转脊,节节贯串地劲贯四梢(手足尖端)。上行为旋腕转膀,形于手指,下行为旋踝转腿,达于趾端。螺旋形地缠绕绞转,形成为一系列无限延长的复杂的空间螺旋运动。手外旋(掌心由内向外翻)称作“顺旋”(螺旋式前进),手内旋(掌心由外向内翻)称作“逆旋”(螺旋式后退),顺旋、逆旋,始终“掤劲”不丢。“太极是掤绷劲,动作走螺旋”,概括地突出了太极拳技术上的特点。

顺旋为动分,为离心力,丹田劲运至四梢。肩催肘,肘催手。胯催膝,膝催足,呼气,发劲。

       逆旋为静合,为向心力,四梢劲复归丹田,肩带肘,肘带手;胯带膝,膝带足,吸气,蓄势。

       过去某些太极拳专家,形容这种练法为“缠丝劲”,“抽丝劲”,“麻花儿劲”,既然太极拳的动作是螺旋式的弧形动作,运劲似螺旋式的缠绕伸缩,我们可以称它为螺旋劲。这种练法能使全身内外的肌肉、骨节、内脏器官、机能等都参加活动。

      它要求“曲中求直”,处处是曲线,处处是直线,为曲直两者的统一。

      太极拳的圆形运动,好比地球的公转,在划圆圈时内劲的旋转,象螺旋式的缠绕进退,则好比地球在公转时不断地自转。因此它是分阴分阳而又阴阳互根的。如果圆形运动没有螺旋式贯串其中,就等于月球环绕地球运行,只有公转而无自转,这种圆形运动仍然是走的直线。

      太极拳每一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都是由一个圆圈构成。所谓“妙手一着一太极”,指的是一有动作,就打一个圆圈。这一个圆圈当中,应该包含有阴和阳两种力量,要有柔有刚,有虚有实,刚柔相挤,虚实渗透,这才是太极拳的“妙手”。凡是偏柔或偏刚的都不能称作太极拳的“妙手”,因为它们都偏于一面,“是从不同的两极发生的东西”,没有起到阴阳相反相成,互用并存的作用。这个圆圈运动,有全圈、半圈、顺圈、逆圈、直圈、横圈,在整个拳套内错综地交织着。动作的前进、后退,上起、下落,左旋、右转,都要带有走弧形、划圆圆的形象。“所画之圈有正斜。无非一圈一太极”,“手足运动,不外一圈,绝无直来直去。圈有正有斜,有顺有倒,种种转法,亦各不同,当因其势之自然者转之”。

      这个圆圆运动的内容,有直线、平线、斜线、来复线、弧线等,跟力学、数学的原理有密切的关系。内劲的运转,由腰脊达于手足尖端象螺丝形地缠绕进退,跟中医的经络学说有密切的关系。

       初练太极拳时转圈的幅度要大,练习日久后转圈要逐渐收小,这是“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锻炼步骤。圆形动作是达到和谐与连贯的必要前提,练到纯熟后,逐渐达到“得心应手”,“心身相应”的境界,就能够一动无有(内外、上下、左右)不动,一圈无有不圈(外形有:手圈、肘圈、肩圈、胸圈、腹圈、胯圈、膝圈、足圈;体内有:内脏作轻微的旋转按摩,畅通经络,循环系统。内外、上下、左右自然柔和地同时协调动作)。因此,太极拳家认为练太极拳时,是“全身都是圈”、“全身处处是太极”。“精炼已极,极小亦圈”,这是由大圈练至小圈,由小圈练至没圈,由开展而渐至紧凑,由有形而归于无迹的最高级的技术成就。由极小的圈练到外形上看不出有圈,是只有圈的意思而没有圈的形式,这种境界是只有下苦功极深的才能做到。在练习太极拳和推手的长期实践中都能体会出凡功夫越深者,身体各部分的转圈(位置移动)便越小越细微,越正确协调,达到所谓“紧小脱化”的境界。

转圈不论大圈、小圈、没圈(有圈的意思,但在外形上不容易看出来的称为没圈),都应该有内劲作主导。这种内劲是通过长期锻炼,用意识贯注而逐渐形成“似松非松”,“不刚不柔,亦刚亦柔,似刚非刚,似柔非柔”,“刚柔相济”的极为沉重而又极为虚灵的一种内劲。功夫下得越深,内劲的质量也就越高。

       内劲发源于腹部(丹田),丹田劲如以十分计算,用意识将六分劲上行分达两肩.缠绕运转至膊、肘、腕、掌透达于两手指尖,先小指,依次至无名指、中指、食指、大指。将四分劲往下运行经胯分达两腿缠绕运转至膝、足,透达于两足尖,先小趾,依次至大趾,这是随着动作的开展、引伸、呼气而运转缠绕到四梢(两手尖、两足尖)的,是由内而外的顺旋,称为前进螺旋劲。这就是呼、伸、进、放、开、发劲。等到内劲贯到九分,神气贯到十分,姿势似停非停的时候,动作的开展者转化为合聚,引伸者转化为回缩,呼气将尽转化为缓缓吸气,这时内劲之上下行到达四梢者复由原路线缠绕退行至腹部(复归丹田),是由外而内的逆旋,称为后退螺旋劲。这就是吸、屈,退、收、合、蓄势。目前流行的杨式,原来仍然包含有这种运劲方法,当年称作‘正身法”。太极拳所以练时必须缓慢,不能快速,就在于追求“运劲须无微不到,的锻炼方法,开头就用快速练法,必然处处滑过,做不到处处恰到好处。只有练慢的功夫到一定程度后才开始由慢到快,快后复慢,既能慢到十分,又能快到十分,如此反复锻炼,使能极虚极灵,又能极轻极重,快慢随心所欲。这种内劲的质量是无限止的,内劲越是充沛沉重,越能显出轻灵的作用。加强了“忽隐忽现”的效果,使对方不能适应而失去平衡,处处被动。

       至于内劲运转时的轻重、刚柔、快慢、虚实,应该是忽隐忽现的,这要靠炼者的细心体会,灵活运用。每势起承转合的锻炼方法,不但要默志揣摩,并且要多作观摩,多请教有经验的人作指导和示范,才能进步较快,而不致在锻炼过程中发生流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