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笛1 姜莉云1* 李垚1 郑玉1 董月秋1 (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昆明市东风东路26号,650011) 摘要:本文依照《中医内科学》[1]胃脘痛证型分型方法,并采用中医证型比例覆盖方法进行统计分析。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收治396例胃脘痛患者病例分析,再结合运用《黄帝内经》[2]中“标本中气”传变理论,分析讨论并得出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比例的趋向性及多样性,对中医临证治疗及新药开发提供指导。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证型;标本中气。 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现代西医学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属于中医学胃脘痛范畴[3]。故胃脘痛为脾胃系病证中常见多发病。本研究通过对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我院脾胃病科收治396例胃脘痛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型比例统计分析,结合“标本中气”理论分析探讨,对上述各病种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作一探索,对以后该类疾病中医研究提供依据。 一、一般资料 本资料收集的396例病例中,男性253例,占总例数 63.9%;女性143例, 占总例数 36.1%;男女之比为1.77:1。年龄最大者84岁,最小者21岁,平均52.5岁。其中 21–35岁者44例,占11.2%;36–60岁者144例,占36.4%;61岁以上者208例,占52.4%。 二、纳入标准 本资料纳入统计病例以2011年1月-2012年12月两年间,昆明市中医医院脾胃病科以胃脘痛为第一诊断收住入院的病例为对象。其病种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15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12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0例)、慢性糜烂性胃炎(27例)、胃部溃疡(2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例)、十二指肠球炎(15例)、急性胃炎(4例)。以上病种均以入院后第一周内我科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结果,并结合出院诊断为诊断纳入。中医辨证分型按2007年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为依据设计证型分类规范。 三、中医证型及病种证型统计 以《中医内科学》证型分型为基础,拟定7个证型分类。分别统计各证型在纳入病例中实际占有例数及覆盖百分比。 表1 中医证型比例覆盖统计
表2 脾胃虚寒型在各病种中分布比例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396例胃脘痛病例中,脾胃虚寒型所占比例最多,共计141例,占总例数的35.6%,以下依次为肝气犯胃型、寒邪客胃型、湿热中阻型、饮食伤胃型、瘀血停胃型、胃阴亏耗型。除排名第一位的脾胃虚寒型外,其余6证型占总病例数64.4%。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大部分以胃脘部(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现代西医学消化病中,脾胃虚寒型比例超过三分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