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九州君子好人 2019-08-29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人类对于世界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止过,从沙子到宇宙;人类对于自己的探索也从来没有停止过,从外表到心理。

而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向很有趣,从眼前的大地小草到星辰银河,又从星辰银河到微观粒子;而人类认识自己的方向却相反,从眼前的外貌形象到内心潜意识,又内心到整体现象。

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的鼻祖,对于潜意识深有研究,但是今天我们要说奥尔波特,接来下讲一个弗洛伊德与他的故事。

奥尔波特在二十二岁参访维也纳时,写了一封信给弗洛伊德,说他时就在城里,想与他会面,弗洛伊德大方的接待他,但却一声不响的坐着,奥尔波特试图找话题,他提到来弗洛伊德办公室的途中,听到一个小孩告诉他母亲说:他想避开一些很脏的东西,他显露出对脏乱的恐惧,然而他母亲穿戴整齐、衣衫烫过、气宇非凡,奥尔波特认为这与小孩畏惧脏论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但是,如他所回忆的:弗洛伊德用他那双仁慈的、治病救人的眼神看着我说:“那小孩是你本人吗?”奥尔波特目瞪口呆,只好转换了话题。他后来回忆道:“这次经验告诉我,深层心理学研究尽管有种种好处,但它容易钻牛角尖,而心理学家在深入潜意识的世界以前,能够把动机等事情说明清楚,也是同样可以获得认可。”

这件事情对未来奥尔波特的工作有影响,如果说弗洛伊德偏微观,那奥尔波特就是偏宏观的,他做了一件当时几乎没有人可以想到的事情来描述人格——查字典。

奥尔波特带领团队精确地数出了在英语辞典中有多少个描述人格差异的词汇,结果是17953个,之后他又从中挑选出4500个。首先提出了关于人格特质的理论,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了解人。

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因为有一个词汇学的假设前提:人类生活中重要的方面会被赋予描述的词汇,不仅如此,如果某个事物真的重要而且普遍存在,在所有的语言中它都会被赋予更多的词汇来描述。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1897年11月11日奥尔波特生于印第安纳州的蒙特苏马,父亲是一个医师。192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以后又在柏林大学、汉堡大学和剑桥大学学习。1924 年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讲授社会伦理学,后来在哈佛大学任教,1930 年后任该校心理学教授。1939 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37-1949 年任《变态与社会心理学》杂志编辑。1967年因患肺癌逝于马萨诸塞州的剑桥。

他曾在一个有著名心理学家在场的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人格特质论,但他发言后,全场一片沉默,他没有气馁,于1937年出版了《人格:一种心理学的解释》一书。两年后,他就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一般的、现实焦点的神经心理结构。由于有特质,很多刺激便等值起来,从而使人在不同情况下的适应行为和表现行为具有一致性。如具有'谦虚'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也会作出类似的反应。与领导一起工作时,表现为留心、小心、顺从;在访友时,表现为文雅、克制、依从;在遇见陌生人时,表现为笨拙、尴尬、害羞;在和父母亲共进餐时,表现为热情、迎合;在同伴给予赞扬时,表现为不愿露面、不愿为人注意等等。

与此相反,具有不同特质的人,即使对同一个刺激物,反应也会不同。一个具有友好特质的人和一个具有怀疑特质的人对陌生人的反应是很不同的。

奥尔波特认为,特质是概括的,它不只是和少数的刺激或反应相联系。一个特质联结着许许多多的刺激和反应,使个体行为产生广泛的一致性,使行为具有跨情境性和持久性。

但是,特质又具有焦点性,即它与现实的某些特殊场合联系着,只有在特殊的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例如,具有攻击性特质的人,不会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人进行攻击,如对亲戚朋友,一般就不会表现出攻击行为。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1)特质是一种实际存在于个体内的神经心理结构。

(2)特质比习惯更具有一般性。

习惯比特质更特殊,它常常是特质的具体表现,特质是对习惯整合的结果。例如,父母亲鼓励孩子刷牙,孩子天天早上和饭后刷牙,这是习惯。以后刷牙这一行动溶化于更为广泛的习惯系统中,进一步又整合于个人的清洁倾向中,清洁就成为个人的特质了。

(3)特质具有动力性。

特质具有指引人行为的能力,它使个人的行动具有指向性。特质是行为的基础和原因,它支撑着行为。奥尔波特认为,特质可以与动机等同。

(4)可以由个体的外部行为来推测特质的存在,并且从实际中得到证明。

特质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从观察一个人多次重复的行为中推测并证实特质的存在。

(5)特质与特质之间只是相对的独立。

奥尔波特指出个性是一种网状的和重叠的特质结构,在特质和特质之间仅仅是相对的独立。不能把特质看作'孤岛'。

(6)特质和道德判断或标准不能混为一谈。

(7)行为或习惯与特质不一致时,并不能证明这种特质不存在。

这因为一种特质在不同个体上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整合;同一个人可能具有相反的特质;刺激情景和一时的态度左右了行为。人的行为在短暂的时间内就可能和特质不一致。

(8)特质可以作为具有此特质的个体的性格来研究,也可以就其在群体中的分布来研究。

特质具有独特性和普遍性两个方面,从特质的独特性来探讨,就是研究这种特质在某一个人的性格结构中的作用和意义;从特质的普遍性来探讨,则要确定人与人之间在性格方面的个别差异。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奥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两类。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群体都具有的特质,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所形成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这是一种概括化的性格倾向。个人特质为个人所独有,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他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人具有相同的个人特质,只有个人特质才是表现个人的真正特质。他主张心理学家应该集中力量研究个人特质。

奥尔波特又把个人特质按照它们对性格的影响和意义不同,区分为三个重叠交叉的层次。

(1)首要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代表整个个性,往往只有一个,在个性结构中处于支配地位,影响一个人的全部行为。

(2)主要特质。这是性格的'构件',性格是由几个彼此相联系的主要特质所组成,主要特质更不像首要特质那样对行为起支配作用,但也是行为的决定因素。

(3)次要特质。这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只在特定场合下出现,它不是个性的决定因素。

奥尔波特:人格从来不是已经形成的东西,而是正在变成的东西

部分图片、资料来自网络,侵权请私信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