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好自己的小事,是领导他人的第一步到这一点,告别职场小透明

 慢慢来多少 2019-08-29

前段时间我几乎每天从早忙到晚,后来我仔细地分析了手里的工作以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是因为缺乏沟通和确认的流程,导致大家的努力效率很低,于是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写了下来,发给身边的同事和自己的领导,可是同事们只是说这段时间确实会忙一点,领导也只是表扬了一下我,说我爱思考,还说有时间找我好好聊聊,结果就没有下文了。老子有钱万人线上游戏

对于这件事,我感到更加非常沮丧,我为什么没有得到大家的赞许呢?

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很理解你现在的经历,看到了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但是同事和领导根本就不重视,这让你感到很受挫,自己的一股热情好像都被浇灭了,心想还是干好自己的事情算了。

暂且抛开我们的建议是否足够正确和重要,怎样才能让我们能积极地影响他人,让我们的话更受重视呢?

权威的重要性

这个问题根本上来说,其实是话语权的问题,很多人以为这个“话语权”中的“权”,是权力的权,但其实是权威的权,真正能够影响别人的,其实是我们在对方心中的权威感。

权威分为两种:专业权威和人格权威。

专业权威核心体现在成就上。

这个容易理解,一个人成就越大,我们就会越相信他,越愿意听取他的成功经验。

而一个人的收入、职位、名望都是成就的证明,因此我们会愿意相信赚钱多、职位高、名气大的前辈、领导、大咖。

很多人太过看重专业权威的价值,觉得自己得不到认可和机会,就是因为自己暂时还没有拿得出手的成就来证明自己,以为只要有了成就,比如职位、名望等等,就会具备影响力,既然现在还没有,那就只能等待和抱怨,这是很多职场人都会有的错误认知。

我们往往缺乏专业权威,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提升人格权威来提升自己的话语权,打造影响力。

人格权威的根本其实是行为方式。

当我们能够稳固地按照一套靠谱的行为方式长时间去行动的时候,我们会展现出人格权威,这其实是很多人即使默默无闻,但是最终能取得成功的原因。

人们并不总是迷信权威,如果我们真的只迷信权威,那么就不会有新作家、新导演诞生了,因为机会早就都给了那些功成名就的权威了。

就比如说现在的大导演张艺谋,当年他还只是已经成名的大导演陈凯歌的摄影师,还谈不上有什么大成就,他在一个夏天,突然找到了作家莫言,递上了他改编的《红高粱》剧本,希望莫言让他拍成电影,莫言看着这个根本就不认识的瘦不拉几,看着像农村生产队长的年轻人,都不太相信这人会拍电影,但是最终却别被他的诚意和热情打动了,选择相信这个人,张艺谋抓住了这个机会,一战成名。

人格权威是长时间以一套靠谱的行为方式去行动所带来的,其实对我们来说,就是一直做好自己眼前的小事。

再给你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朋友的公司暑假找了一个实习生来北京,工作内容是电话客服,专门接听用户反馈和处理客户问题的,后来这个小伙子3个月实习期结束之后,给朋友发了一份总结,里面包含了常见客服问题清单,以及应对话术还有解决流程,足足有上百页。

朋友看到后立马找来这个小伙子说:

你毕业了直接到我们公司这里上班,跟人事打个招呼走个面试流程就可以了,过来正式入职,客服主管的位置就是你的,给你再配2个人带。

两个都是没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工作上可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就,但是为什么一个被开除,一个被重用呢?

简答来说,一个人明明没影响力,却要去影响自己遥不可及的事情,一个人埋头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用靠谱来证明自己,最终收获了影响力。

如何建立权威

建立人格权威最靠谱的方法就是坚持做好自己眼前的小事。

把小事做好,能够带来信任的叠加,再加上时间的累积,就会让我们具备影响别人的人格权威。

可惜我们不少职场人常常瞧不上眼前的小事,觉得这些小事没意义,做好了也没有拿地出手的成就,所以就不愿意做,或者做的时候糊弄事,这样的结果就必然导致我们没有权威感,在工作中自然就人微言轻,即使说的话再有道理,也没人听,没有影响力。

所以说做好眼前的小事是积攒影响力,让我们领导他人的第一步。

事实上,工作中坚持做好简单的小事,是绝大多数人脱颖而出的秘密武器。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我第一份工作是《意林》杂志的编辑,工作不久,得知集团即将打造在全国进行巡回演讲的明星讲师,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于是就报名了,当时还有另外几名位同事也想转岗,于是我们一起竞争这次机会。

领导给我们一个半月的时间准备演讲稿,让我们公开试讲来PK,在这一个半月里,我疯狂听各种演讲,一字一句写自己的演讲稿,每天下班在公司楼道里反复练习,每周有机会就找领导聊我的演讲稿,还在他的面前讲上一番,最后我们根本没有试讲比拼,领导就直接定了让我上了。

当时公司做全国巡回演讲的目的,除了进校园打造意林品牌,还要帮助当地邮局提升杂志订阅量,几个月里,我帮助邮局工作人员梳理征订流程,在几个省至少提升了《意林》杂志12%的订阅量,于是领导就让我组建讲师团队,当时和我一起竞争的同事,也都对我心服口服,即使工作几年的前辈,都成了我的下属。

我常常提醒一些职场人,当我们实力有限,没有取得足够亮眼的成绩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一只“蘑菇”,蘑菇是在任何环境下都能生长的蔬菜。

我们常常会像一只蘑菇一样,被同事和领导放到没人注意的角落,不受重视,甚至干些打杂、跑腿的事情,还会受到苛责,在“阴暗处”生长,但这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我们训练能力,磨练毅力的好机会,我们更要先做好眼前的小事,并且持之以恒,让同事和领导看到我们的态度和能力,慢慢积累自己的人格权威,很快我们就会拥有影响力,获得新的机会,最终脱颖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