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论工夫

 愚人道缘 2019-08-29

论工夫

吾教五乘进修工夫、虽各事行不同。然其修心、皆以止观为本。故吾教止观、有大乘、有小乘、有人天乘、四禅八定、九通明禅。孔氏亦曰、知止而后有定。又曰、自诚明。此人乘止观也。老子曰、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微。又曰、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庄子亦曰、莫若以明。又曰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又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惟止、能止众止也。又曰、大定持之。至若百骸九窍、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又曰、咸其自取。怒者其谁耶。至若黄帝之退居、颜子之心斋、文人承蜩之喻、仲尼梦觉之论。此其静定工夫。举皆释形去智、离欲清净。所谓厌下苦粗障、欣上净妙离。冀去人而入天。按教所明、乃舍欲界生、而生初禅者。故曰、宇泰定者、发乎天光。此天乘止观也。首楞严曰、一切世间所修心人、爱染不生、无留欲界。是人应念身为梵侣。又曰、欲习既除、离欲心现。是人应时能行梵德、名为梵辅。又曰、清净禁戒、加以明悟。是人应时能统梵众、为大梵王。又曰、此三胜流、一切烦恼所不能逼。虽非正修真三摩地。清净心中、诸漏不动、名为初禅。至于澄心不动、湛寂生光、倍倍增胜、以历二三四禅。精见现前、陶铸无碍。以至究竟群几、穷色性性、入无边际、名色究竟天。此其证也。由是观之、老氏之学、若谓大患莫若于有身、故灭身以归无。劳形莫先于有智、故释智以沦虚。此则有似二乘。且出无佛世、观化知无、有似独觉。原其所宗、虚无自然、即属外道。观其慈悲救世之心、人天交归、有无双照、又似菩萨。盖以权论。正所谓现婆罗门身而说法者。据实判之、乃人天乘精修梵行而入空定者也。所以能济世者、以大梵天王为娑婆主、统领世界、说十善法、救度众生。据华严地上菩萨为大梵王。至其梵众、皆实行天人、由人乘而修天行者、此其类也无疑矣。吾故曰、庄语纯究天人之际、非孟浪之谈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