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一个“秋”字道尽天凉

 君临天下100 2019-08-30

王羲之《秋月帖》

王羲之《秋月帖》摹本

七月一日,羲之白,

忽然秋月,但有感叹。

信反,得去月七日书,

知足下故羸疾。

问触暑远涉,忧卿不可言。

吾故羸乏,力不一。

王羲之白。

突然就到了秋天,徒然生出感慨!送信的人回来了,收到您上个月的信,得知您的老毛病又犯了,十分忧心。唉,我的身体也一直不乐观,实在是力不从心啊!

这是王羲之给友人的回信。

第一句就因秋天而感叹。

是忽然而至的秋天,让他感到时光的流逝,还是友人的回信,让他格外思念故人?而这一切,都是因为秋天到了!秋天于他,从来不是个轻松的时节,要是再赶上下雨,就更加苦楚了!

王羲之《秋中帖》

王羲之《秋中帖》

秋中感懷雨冷,冀足下各可耳,

(脾)〔胛〕風遂欲成患,

甚憂之,力知問,王羲之頓首。

《秋中帖》又称《秋中感怀帖》,王羲之怕雨,因为每到寒冷的雨季,他的肩胛病都会犯,秋天本萧瑟,再加上绵绵的秋雨,书圣的感伤可想而知!

张芝《秋凉帖》

张芝《秋凉帖》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

不為秋凉平善廣閒。

彌邁想思無違前。

比得書不逐西行。

望逺懸想。何日不懃。

捐棄漂沒。不當行李。

又去春送舉喪到?

美陽。須待伴比。故遂蕳絶。

有縁復相聞。飡食自愛。

張芝幸甚幸甚。

秋风挟着落叶,卷起对友人的思念,道一声安康,倒一声珍重!

空闲时候,满心思念,盼无别离。

远离足下的日子,哪一日不是浓烈的牵挂?

厌弃了随波逐流、漂泊不定的日子。

有缘必会再次相见,饮食得当,爱惜自己。

同样的秋天,因际遇和性情的不同,看到的景致也不同!在米芾的心中,人生处处有精彩。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米芾《淡墨秋山诗帖》

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秋高气爽,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与友人携手登高望远。茫茫人海,与你相遇,道一声:认识你,真好!

即便是送别,米芾的秋天也充满阳光。

米芾《三吴帖》

米芾《三吴帖》

黻谨以鄙诗送提举通直使江西。

襄阳米黻上。

三吴有丈夫。气欲吞海水。

开口论世事。借箸对天子。

瑞节高如松。—岁几繁使。

秋水浮湘月。罇酒屡觏止。

言别不可攀。寥虚看云驶。

这是米芾为即将前往江西上任的友人所作之诗。

在米芾的心中,友人具有恢宏的气度和胸襟,是三吴一带的大丈夫,定能有一番作为,也藉此嘉勉彼此相同的际遇和抱负。

宫中的秋天又如何呢?

赵佶《闰中秋月帖》

赵佶《闰中秋月帖》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

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月助婵娟。

鳞云清廓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都道诗人多悲秋,澄明的冷月和鳞云,又给了宋徽宗一个及时享乐的理由,此刻的他是愉悦的,面对如此良辰美景,除了赞美还能如何呢?

秋天是个矛盾的季节,收获与逝去、繁华与萧瑟、沉醉与感伤,大概美好历来与感伤相伴,感叹时光不老,易逝的韶华却无法经年对望。

正是在收与放、仕与隐、狂与谦的激烈碰撞中,才使书法呈现出或惊涛骇浪或涓涓细流的鲜活生命力。

在飒爽怡人的时节,邂逅一个与书法有关的秋天,读几札书,临几笔帖,当写出那个凉凉的“秋”字,便又多了一个爱上秋天的理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