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是我国书法艺术中的一种书体,形成于汉代,主要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 始于秦汉年间,是篆书演进到隶书阶段相应派生出来的一种书体,由隶书的简捷写法发展演变而成的,它是隶书草化或兼隶、草于一体的一种书体,唐朝张怀瓘称章草为“即隶书之捷”。 三国时期吴国皇象的《急就章》 皇象的《急就章》为章草确立了一个典范,堪称是西汉以来章草艺术的一个总结。 晋代索靖的《出师颂》 西晋陆机的《平复帖》 东晋王羲之的《豹奴帖》 明代宋克的《急就章》 宋克,明朝初期最有代表性的书家。他的章草很有影响力,使得章草重拾书法地位。 今草 今草又叫“小草”,始于汉末,是人们适应隶书向楷书、行书发展的趋势,根据书体变化带来的字体形态上的变化,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从而形成的一种更加自由简便的草体。 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 王羲之创制了妍美流变之体,为今草确立了基本标准。使今草与章草界限分明,成为两种书体。 南朝智永的《真草千字文》 智永的主要功绩是将王羲之的草书进行了规范化,起到了传承的作用。 东汉张芝的《冠军帖》 张芝开启了士大夫热衷书法艺术的先河,成为魏晋时代书家的偶像,其草书艺术对后世影响颇大。 东晋王献之的《中秋帖》 王献之最大的贡献是在其父王羲之儒雅、清新、妍美格调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向更加潇洒流美的方向追求,将任情恣性的书法本质发挥出来。大草书法从王献之开始正式有了格局。中国书法浪漫主义精神开始凸现。 唐代孙过庭的《书谱》 《书谱》既是书法理论的经典著作,又是草书佳作。米芾评孙过庭草书:“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 唐代怀素的《小草千字文》 狂草 狂草又叫“大草”,笔意奔放,体势连绵,字形变化繁多。形成于唐代,以张旭、怀素为代表,至此,草书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唐代张旭的《古诗四帖》 唐代怀素的《自叙帖》 北宋黄庭坚的《诸上座帖》 黄庭坚草书的成功之处是将张旭、怀素开创的大草带入一个新天地,将激情冲动下的张狂效果变成一种理性的结构,但是在理性的书写之下依然有一种张狂的意味和气势。在大草的历史进程中,黄庭坚是一个新的高度,艺术成就可以与“旭素”分庭抗礼。 元代鲜于枢《论草书帖》 鲜于枢恪守二王一路小草,抨击黄庭坚的大草。为元代草书的代表人物。 元代吴镇《心经》 吴镇在草书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以画法入书,大胆顿挫和涨墨。他是元代有数的草书名家,也是草书野逸派的代表。 元代康里巎巎《李白古风诗卷》 康里巎巎草书水平很高,笔意中参有章草的技法。 明代张瑞图的《草书杜甫诗》 张瑞图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用笔方折禁束,盘旋跳荡,下笔直入平出,显得尖锐突兀;点画时用翻笔,跳荡不羁;注意横向趋势,左盘右磔,上大下小,左高右低,摇摆不定,产生极强的动态效果。字距小,行距大,行成串。 明代祝允明的《洛神赋》 祝允明以大草最为出名。六十岁以后始出自家面目。草书多面手,小草、大草、狂草样样精通。最大的贡献是在章法上随意穿插,打乱秩序,有乱石铺街之趣。 明代徐渭的《草书诗轴》 徐渭以草书名世。徐渭把草书古典规范抛到一边,在祝允明的基础上“变本加厉”。点画狼藉,如枯叶乱飞,光怪陆离,神出鬼没,无所顾忌。 明代董其昌的《草书张籍七言诗》 董其昌禅理书画皆有造诣。大学问家,字里行间充满书卷气、文人气,超尘拔俗。 明末清初王铎的《王屋图诗卷》 清代傅山的作品 现代于右任的《行草李白扶风豪士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