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2-1”练习法:快速阅读的秘密

 timtxu 2019-08-31

很多人习惯一字一句看书,我也不例外,生怕错过了那些重点精华部分。但是一字一句地看不仅费时,而且有时阅读效果并不好。看了一句可能就忘记前面讲的是什么,于是又从头开始看,通常看了几天还徘徊在前几章,导致阅读信心下降,觉得书本没意思,看不下。但是一旦提升阅读速度,又发现理解力跟不上,唰唰翻完了,只能知道大概讲了什么,里面的关键点一无所知。

有什么方法可以在提高速度的同时,增强理解力呢?克里斯蒂安·格吕宁在《快速阅读》一书中的“3-2-1”练习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3-2-1”练习法:快速阅读的秘密

基础版

1. 拿一本没有读过的书当作“练习书”,选择一个段落或者章节,用平时阅读的正常速度阅读3分钟,3分钟后标出阅读结束的位置。

2. 接着开始第二遍阅读,要在2分钟要阅读到相同结束位置。可以使用手指作为引导工具,一行一行指着文字移动,带动眼睛阅读。如果2分钟内没有完成,就重新再来一遍,直到能够在两分钟内阅读完成相同的篇章。

3. 最后进行第三遍阅读,这次需要在1分钟内完成相同篇幅的内容。同样,如果没有完成也要不断重复,直到能够成功为止。

基础版的练习重点是在于速度,开始的时候会觉得很不适应,只是觉得手指在划,自己啥也没有看进去,但是还是不能忽悠自己,一味想着扫视完内容就好了,还是要提高注意力,专注地读完内容。

在完整操作“3-2-1”练习法几次后,可以用不影响理解的速度再读一遍,会发现其实阅读的实际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这是因为什么呢?

有个著名的实验:试想某人在高速公路上保持每小时180公里左右的速度行驶一个小时之后,把转速表盖起来,要求把行驶速度降低为每小时50公里,几分钟后再看那个转速表,我们就会发现车的实际速度在每小时80~100公里之间,这就是“高速公路效应”。经过一个小时的快速驾驶,大脑和感官会产生惯性,在无形中提高了主观判断快慢的基准:80公里相对180公里就是“低速”。

同样,对阅读来说,加快阅读速度用来提高大脑判断的基准线,那么当以理解为前提阅读时,大脑对速度的感知就有一个新的基准,使你在不知不觉中达到更快的阅读速度。比如我个人的训练记录,平时阅读速度为300字每分钟,练习最后1分钟阅读时速度为600字每分钟,之后再以理解为目的阅读时,速度可以增进为400字每分钟。

在每次练习完毕之后,再阅读一分钟,估算出当天的阅读速度,列出阅读进度表。量化自己的阅读速度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天的进步。

“3-2-1”练习法:快速阅读的秘密

升级版

1. 完成第一遍3分钟阅读后暂停一下,根据记忆制作一张视觉卡片,制作过程不超过两分钟。视觉卡片包括整个阅读部分的框架以及内容要点。格吕宁在本书中说的视觉卡片,其实就是思维导图。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非常困难,只能写出了一两个关键词,框架也把握不好,但是即便这样也是一种进步,也是主动阅读的开始。多练习就能掌握,也会发现其实并不困难。

2. 在第二遍2分钟阅读之前,有意识地总结自己理解和记忆的缺口,比如说哪些分支上的关键词是要补充?哪一些部分我们还有没有理解?带着这些问题开始阅读,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自己时刻处于主动阅读的状态。读完之后,我们对视觉卡片进行补充,并且再一次提出新的问题。

3. 第三遍的1分钟阅读,针对新的问题提取出更深层次的信息,将视觉卡片补充完整。这波操作能够深入了解信息,并且锻炼梳理书籍或者文章脉络的能力。习惯了如此紧迫的时间梳理文章的脉络,平时阅读书籍时的理解和记忆也会是小菜一碟。

熟练“3-2-1”练习之后,对于书本理解能力以及阅读速度都能大幅提升,同时可以制作出很多的视觉卡片。这些视觉卡片就是一本书或者文章最精华的部分。在后期复习回顾时,只要再重复阅读视觉卡片,我们就能够快速联想起书籍的内容,强化短时记忆。通过不断的加强记忆,把这些知识带入长期记忆,成为真正能充实自己的养分。

并不是要通过这个练习,一味的追求阅读量,也不要在这个练习中为了自我安慰而自欺欺人。希望大家能通过扎实的练习达到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的同时提升。很羡慕那些看书看得快也吸收非常快的人,大概因为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知识框架,并且能把每一本读过的书都融合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而我们也可以通过“3-2-1”练习法,提高自我理解能力,深入阅读书籍理解书籍,逐渐构建起自己的知识框架,不负每一次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