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更:明代处世奇书《智囊》,上智卷一见大二篇《诸葛亮》

 思树怀源 2019-09-01

明代处事奇书《智囊》——冯梦龙

二更上智卷一 见大 第二篇《诸葛亮》

原文:

有言诸葛丞相惜赦者。亮答曰:“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故匡衡、吴汉不愿为赦。先帝亦言:‘吾周旋陈元方、郑康成间,每见启告,治乱之道悉矣,曾不及赦也。’若刘景升父子,岁岁赦宥,何益于治乎?”及费祎为政,始事姑息,蜀遂以削。

政,不忍猛而宽。于是郑国多盗,太叔悔之。仲尼曰:“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商君刑及弃灰,过于猛者也;梁武见死刑辄涕泣而纵之,过于宽者也。《论语》“赦小过”, 《春秋》讥“肆大眚”。合之,得政之和矣。

此篇讲述了国之大计:刑法国策的实施,亦是集体管理之良方。

有人批评诸葛亮的赦令吝啬,不够宽容大度,而法令又严苛残酷。诸葛亮回应称:治理天下本该以至公至德之心度天下,而不应当随意施舍不当的小恩小惠。所以江东之地国泰民安,比蜀地更加安定,正是因为如此,无辜开赦罪犯是为不好之事。刘备在与陈纪、郑玄等人交谈中也明了天下兴衰治乱之道:仁以待民,赏罚分明,严于律法。刘表父子年年大赦天下,结果地方祸端频生,民苦贼乱。费祎主政时,姑息宽赦之策使得蜀国国力渐虚,削弱不振。

全文所讲之道在于:法律和宽赦的限度和方法,最有效之法在于以下四点

一、大德大能之人,才可能以宽容之法治理人民。盛大网络创始人陈大年正是这样的人,发奖就发特斯拉汽车,几乎不参加公司会议决策,高度放权员工,大德大能之人才能宽容以待下属。

二、品德次一等的人就必须严令峻法治理天下,猛烈的大火,如此一来,人们见到便会害怕,那么被烧死的人就不多。而平静的河水最能淹死嬉戏打闹的人,宽容治理非常人所能及。雄才大略汉武帝正是因为严刑峻法约束下属和百姓,使得刚柔并济缔造了从汉开始中国千年来的大国之称。

三、以宽容之态约束人的残弊不良之气,要以严厉整顿轻慢犯罪,如此一来,人事通达,政风和谐。

若是严刑峻法而不考虑民下感受,如商鞅之变法对于弃灰于道便要施以刑罚是为不妥,过于严厉,百姓凋残不堪。

而宽容之至的话便也就过分宽容和懦弱,百姓便会轻慢无礼。梁武帝正是因为见凡人死刑在即而泪流满面便释放死犯,致使国家动乱不堪。

四、即使不能做到如此,那也必须严刑峻法,即使会致使很多人感到不满,但是至少会让真正遵纪守法的百姓感到满足,严刑峻法对于真正的有罪之人来说是十足的恶意,商鞅变法虽然残酷和严苛,但是也正是商鞅之措,秦国真正意义上崛起和富足,百姓开始懂得自立自足,自觉的遵守法令。

《论语》曰:“于小错予以宽容”,《春秋》讥斥“放纵大过错之人”。

我在曾经的工作经历中遇到一位俱乐部的执行经理,整个人很瘦,脸上棱角分明,给人以凌厉之感,聊天的时候却发现不苟言笑的外表下是一颗温润如玉的心,但是在管理下属进行俱乐部事宜安排时,整个人雷厉风行,极其严格。这就是他能够做到这个职位的原因——刚柔并济,有充足的人格魅力和性格特点,但是对于工作必须一分为二,不可混淆。作为一个管理层,如果在工作中泰国宽松待人,整个工作氛围就闲散无度,极有可能让自己丢了饭碗。

而最为明显是学校的教师,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当是怎样的?宽容还是严厉,当然都不是,我这一生的恩师是一个嗓门儿极大,表情浮夸,每次管教我的时候都声嘶力竭,满脸通红,整个声音都是嘶吼的。但是我却完全不会因为这样的行为而感到惊恐,因为我了解他,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一流,也是个仁爱的老师。这样严苛浮夸的管理方式和交流方式是必须存在的,一个优秀的教师懂得分寸,懂得刚柔并济,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会坚毅充满自信。

二更:明代处世奇书《智囊》,上智卷一见大二篇《诸葛亮》

下文更新:上智 卷一 第三篇《光武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