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镜花水月00039 2019-09-02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香鸭烟轻爇水沈,云鬟闲坠凤犀簪。

珠帘半捲开花雨,又见芭蕉展半心。

在古代文人的诗词中,常出现嘴吐香烟的“香鸭”,“香鸭”即炉体为鸭形的香炉,由汉代的雁炉演变而来,多以铜铸成,周端臣《青铜香鸭诗》:

谁把工夫巧铸成,铜青依约绿毛轻。

自归骚客文房后,无复王孙金弹惊。

青铜香鸭表面的熏器表出现绿铜锈,仿佛仍生机勃勃地遨游在湖面。鸭炉中空用以燃香,香烟在鸭口中徐徐吐出,十分有趣。刘崧《咏金鸭炉》:“铸得黄金鸭,焚兰伴夕眠。中心灰未得,煖火自生烟”。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鸭炉形制小巧可爱,憨态可掬最受女子们所喜,陈设于闺阁之中,能增添几分柔情“宝鸭香温,帘下了,占尽寒闺清致”。秦韬玉《咏手》诗曰:

一双十指玉纤纤,不是风流物不拈。

鸾镜巧梳匀翠黛,画楼闲望擘珠帘。

金杯有喜轻轻点,银鸭无香旋旋添。

因把剪刀嫌道冷,泥人呵了弄人髯。

此诗描写女子房中银鸭香品燃烧殆尽,女子以纤纤玉指补添香料的场景,银鸭和金杯、鸾镜、翠黛、珠帘等物质符号相映成美,堆砌出流丽瑰缛的情境。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香鸭的出烟方式,适合焚烧香篆,看香鸭徐徐吹烟颇有闲情雅趣,邹祗谟《惜分飞》“金鸭炉中香篆袅。翠盎文鱼长绕。”;周绍昌《和郑斋同年落叶诗》 :“篆香烟袅鸭炉温,伏枕黄昏深闭门”。

“晨兴最好是名香,宝鸭炉头篆字长”,清晨起床,在鸭炉中焚一炉晨香,是古代女子们的日常。梁清标《春闺》词曰:“奁镜初开,流苏乍暖,启窗犹寒。引螺黛、巧画双眉,宝鸭频添,香篆袅袅轻烟”。

早春时节,一位芳龄女子晨起对镜画眉妆扮,并在宝鸭香炉中燃焚一盘篆香。篆香,是古时最具特色的焚香方法之一,将香粉置放于香篆模具中,压制成不同的图案,即成篆香。篆香点燃后鸭炉固有的张口姿态“吹香”,袅袅香烟幽趣而韵长......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熏香小鸭日夜都在闺阁中吹送香烟芳香居室,和凝《和满子》诗曾感叹道:“却爱熏香小鸭,羡他长在屏帏”,诗人羡慕熏香小鸭能夜夜伴着美人身边。

“屏帏”即床周围安置的一圈屏风,“熏香小鸭”就放置在床屏与床帏之中,彻夜焚香,为睡眠制造清馨、爽净的氛围。古人非常重视夜晚熏香,美学家李渔《闲情偶寄》“床帐”条论述:

“白昼闻香,不若黄昏嗅味。白昼闻香,其香仅在口鼻。黄昏嗅味,其味直入梦魂”。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夜晚睡觉时,熏香小鸭中的香要替换为“帐中香”,李商隐《促漏》:“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夕熏”就是帏帐中使用的帐中香。南唐宫中常以蔷薇水(玫瑰香水)、鹅梨与沉香制作的帐中香,五代十国《宫词》:

照夜珠悬直宿深,风帘不卷海棠阴。

法香方子新搜得,试取鹅梨注水沉。

“试取鹅梨注水沉”,描写的就是用鹅梨汁与沉香,制作果香型的帐中香,《陈氏香谱》载“帐中香”:

沉香一两(剉如炷大)、鹅梨一个(切碎取汁),右用银器盛蒸三次,梨汁干即可爇。

被鹅梨汁浸蒸过的沉香,清润可喜,直接焚烧不会有焦气,非常适合在鸭炉中熏焚。用鸭炉焚烧帐中香,很像是其本职“工作”。香学大家黄庭坚曾作诗《有惠江南帐中香者戏答六言》,分析帐中香的所用香材及焚香环境、香器,使用的也是香鸭:

百鍊香螺沉水,宝薰近出江南。

一穟黄云绕几,深禅想对同参。

螺甲割昆仑耳,香材屑鹧鸪斑。

欲雨鸣鸠日永,下帷睡鸭春间。

熏香小鸭:心空火自燃,百合口中烟

除了居室中放置鸭型香炉,厅堂中有时也会有鸭炉的影子,李弥逊《在庚申季冬立春日还乡,公晔置酒孟园从容道旧有诗次韵》:

孟园花色璨琼瑰,倦客随春此地回。

静院茶瓯浮积雪,深堂香鸭乱真梅。

古人焚香讲究不同的居室环境,焚用不同的熏香,厅堂焚香不宜帐中香。通过“深堂香鸭乱真梅”之句,可知厅堂香鸭内焚烧的应该是模拟梅花香味的熏香,香品非常精妙可与真梅花的香气作比。

香鸭与狻猊、麒麟等造型的香炉相比少了些了皇家贵气和宗教的威严,但更贴近生活,给人清闲安逸,悠游自在之感,袁绶《浣溪沙》:“鸭炉添炷水沉檀。妆成慵自倚雕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