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接触到很多即将寻求工作的毕业生。他们对于将要直面的社会生活,充满期待而又满怀忐忑。不少人迫不及待得希望获得一份高薪水的工作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并且希望早日实现买车买房、财务自由。 当他们满怀期待地向我取经:“做哪行最有钱景?该如何找到高薪的工作?”时,我不禁一时陷入沉思。作为一个在职场奋斗了七年,从基层一线干到转型管理,再到如今出来自己合伙创业的职场“老狗”,其实我想告诉他们: 哪里有什么寻找“高薪”工作的方法,人生最大职业陷阱就是追逐“高薪”的工作。 大多数人,判断一份工作的好坏的标准是:“看公司大不大,看福利好不好,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看薪水高不高”。其实何止是刚出学校的毕业生,甚至很多已经闯荡过江湖的职场老油条,也是如此“务实”。 我还记得在创业之初,曾经计划花2年的时间进入我理想的培训行业积累经验和人脉。可想而知,跨行业、跨专业的起步阶段很艰难,收入很低只够生存,攒不下钱。家里的父亲,在得知后情况后,居然托人介绍了一份在电脑城销售电脑的工作让我去做。 他的理由非常简单:这份工作的月薪能有7000,比你目前的工资水平高多了。这不禁让我对这种粗暴的比较方法和奇特的逻辑感到非常震惊。 为什么我们对于工作的选择首先考虑的第一因素是薪资水平?高薪工作是职业生涯的终极目标吗? 答案很明显是否定的。虽然能够理解,谁都想把每天工作的八小时卖得价钱高一点,在同样的工作中赚更多的钱,本没什么错,但这并不是工作对于人生的全部意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曾经概括过工作对于人生的意义,我个人把这些意义概括为三个等级: 第一等级,也是最低的等级,工作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生存感、目标感以及安全感。 工作让我们获得维持自身生存的报酬;并让我们的时间得到填充,生活不再餐风饮露、活着也不再漫无目的、无所事事。 第二等级,工作解决人的发展需求、变化需求和社交需求。 这个阶段开始,工作让生活变得生动有趣而富有成长性和不确定性。毕竟,没有谁喜欢一成不变的枯燥生活,而在工作中人们取得成绩,拓展交际圈,并实现个人的能力成长。面对不同的生存环境变换,生活变得更加精彩而充满期待。 第三等级,工作让人自我认可和价值现实 在这个等级中,工作赋予人超越金钱与物质的追求,给到人自尊和价值认可。让人获得声望、地位等更高层级的精神奖励。 不难发现,其实从第二个层级开始,工作赋予每个人生命的价值就已经远不是简单的薪酬数字可以衡量的了。如果人一直把工作中最低级的需求(薪酬)当做职业生涯的追求,则必然随着年岁的增长,在未来遭遇职业瓶颈。 最明显的例子:2012年,我在深圳的宝安工业区做人事招聘的时候,人们都想去加班工资开得最高的工厂上班,为月薪比平均水平高500块的职位争破头。 但是在2015年,实体经济萎靡,外资工厂外迁东南亚,制造业加紧了产业升级,多数人又不得不开始了新工作的寻找,但是他们此时已经没有职业竞争的优势了…… 是为心中理想“安贫乐道”?还是迫于生活的压力“忍辱负重”? 每年的毕业季,总有这个热门的话题被问起:“喜欢的工作和高薪的工作,该选哪个?” 理想之路,总有窘困之时,而选择高薪工作,即时变现,本也无可厚非。甚至“理想”的工作本身就可以是“高薪”工作。 但是人们却常常忽略:他们心心念念、奔走追逐的“高薪”的工作,可能是个伪命题! 1、“高薪”工作也具有周期性 2010年前后,电商兴起,电商人才千金难求,之后大批人涌进电商行业,甚至连大学也专门开设电商专业,结果如何呢?仅仅几年过后热度褪去,行业趋于理性,原先的“高薪”工作也沦为普通工作。 同样类似的,还有七八年前的金融行业,曾经造就无数白富美、高富帅,在去年,机构却频频爆雷,陷入寒冬,从业者一片哀嚎,被迫转行。 纵观所有的行业和工作,其实都有兴衰的周期,那些看起来很赚钱的工作,有可能只是恰巧赶上行业的兴盛期,正如小米董事长雷军所说:赶上了风口,猪都会飞。但是,仅仅为了追逐高薪,当风口过去,猪也会摔。 2、“高薪”工作的机会成本其实很高 当我们作出一个选择而放弃另一个选择的时候,往往也就放弃了获得另一个选择所能带来的收益。这个失去的收益就是成为了我们做选择的机会成本。 同理,在选择“高薪”工作时,放弃自己更喜欢或者更适合的工作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机会成本。试想一下,如果当年马云迷恋“高薪”大学外语老师的工作不肯下海创业,那么他所放弃的就是创造整个阿里集团的巨大机会成本。 那些只为赚钱,追逐“高薪”工作的人往往成为机会成本的短视者,忽视了做自己擅长的工作更容易创造更高的价值;而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更容易收获爆发性成长。选择任何一种,超越“高薪”的工作,其实只是时间的问题。 更有甚者,为了单纯地追逐高薪水的工作,有些人往往还浪费自己的潜力削足适履,或者不自量力做自己驾驭不了的工作。这样更加堆高机会成本。 3、真正提升工作收入的是工作能力 从来没有凭白来的“高薪”工作。想要在职业上获得高收入,肯定需要硬实力支撑。所以对于绝大部分职场人士而言,真正能帮助职业收入提升的因素是个人的工作能力。 而对于工作能力的积累和成长,兴趣和热爱的驱动显然比金钱的驱动来得更有效。就像中国足球队一样,即便是重赏之下球员也并不会更加敬业。真正能让能力提升的源动力,唯有自发的兴趣和热爱! 老话常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其实各行各业的工作,都有“高薪”存在 实现中,职业生涯想要高收益,除了选对行业、找对方法,其实还有兴趣、能力、天赋以及行业坚守,单纯的为了追逐“高薪”的工作,往往会缘木求鱼,求而不得。 即便真的迫于生存的压力必须优先确保收入,那么设置阶段性的职业目标就变得非常有必要:在生存的基础上兼顾职业的发展和长远的人生规划。 每个人的职场生涯,都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命运抗争,除了要有追逐“高薪”工作的野心,更不可缺失在落寞时坚守的决心。 一腔热血,韶华豪迈,自然要付诸理想与热爱。 作者:擎冰。跨界媒体人,企业培训师,成长中的职场创作者。立志呈现有料,有趣,有温度的内容以飨读者。 注:以上文字系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老铁博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