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襄王用的那些狠招

 旧时斜阳 2019-09-02



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故事说的战国时的齐国。

齐国的国君原本是姓姜的,后来被齐国的大夫田氏家族取代。

取代的法子说起来很一般,却又十分的有效。

齐国传到第二十五代统治者齐景公的时候,齐国已经在走下坡路。

恰逢齐景公是个奢侈之君,特别到了晚年更是好治宫室,聚狗马,喜奢侈而厚赋重刑。

国内的老百姓日子不太好过。

为了避免被饿死的可能,齐国的老百姓只能向田氏家族借米。

为了方便借米,田家制作了大、小两种斗,大开自己的粮仓接济饥民,用大斗出借谷米,用小斗回收还来的谷米,这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勾当。

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唯独田家家主田僖子却大力支持此事。

这等敢于舍弃的本色立即征服了齐国老百姓。

齐国人民不肯再为国君种田效力而投奔于田僖子门下,一时“民归之如流水”。

不久,田家取代了姜氏家族,拥有了整个齐国。

什么是手段,这才是手段,人世间的事情,有了付出才有回报,付出越多,回报越大。

对此,拥有了齐国的田家心知肚明,一直把老祖宗这种手段当做座右铭,时时铭记。

但历史一旦开了口,总有那么几个效仿者。

公元前284年,齐湣王内被人民所怨,外被秦国仇视其强大,五国发军攻齐,于济西大破齐军,斩杀齐将韩聂,其余四国相继撤退。唯独燕国的大将乐毅继续攻陷齐国。

危亡之际,田单坚守即墨,以火牛阵击破燕军,收复七十余城,因功被任为相国,并得到安平君的封号。

这一年,齐国很冷。



田单在朝中理完政事,乘了车子,要回安平城。这时满天纷纷扬扬地下着鹅毛大雪,一个老人因为太冷,躺在地上不能走。

这一幕恰逢被田单看见了,他就把身上的裘皮大衣脱下来,盖在了老人的身上,给老人御寒。

这事儿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了齐国。

自然也传到了齐国国君齐襄王的耳朵里。

齐襄王在历史上的评价并不好,为人也没什么本事。

但有一点却是做得极好——牢记祖训。

得知田单解裘救人,就立即意识到危险来了。

同时心里明白,对于田单这样的聪明人,如果不早做防范,吃亏的将是自己。

他倒是想了许多法子,可为人着实平庸,许多法子自己看看都会闹笑话,别说对付田单这种高手,就是对付无名小卒也不见得管用。

这种求而不得的日子很苦恼。

好几个晚上都没睡好觉,差点弄出抑郁症了。

这天,他自言自语的说“田单这么收买人心不是想谋权篡位吗?我要是不早做打算,恐怕来不及了。”(“田单之施,将欲以取我国乎?不早图,恐后之。”)等说完才发现自己有些失言了,这些东西自己心里知道就好,怎么能说出来呢?

万一被人知道可如何是好。

基于这点,他左右看了一眼,只是一眼,差点没把他吓死。

台阶下还坐着一个人,那人低着头在串珠子。

心理素质不是一般的强悍。

齐襄王有杀人的意思,可看这人神态有些与众不同,忍不住把他叫了过来,问道:“刚才我说的话,你都听到了?”

那人倒也不否认,点了点头说“该听的,不该听的都听到了。”

齐襄王心里有气,忍不住道:“你觉得这事儿该怎么才好?”

那人道:“你这是要我帮你出主意?”

齐襄王说:“有总好过没有”。

那人哦了声,说道:“主意我倒是有一个,田单喜欢做好事,大王不如顺势,好好嘉勉田单的善事。”

齐襄王为人虽平庸,但不傻。


立即就明白了过来。这是变坏事为好事,让田单替自己收买人心。

于是,第二天一早,齐襄王公开表彰嘉奖田单:“寡人忧民之饥也,单收而食之;寡人忧民之寒也,单解裘而衣之;寡人忧劳百姓,而单亦忧之,称寡人之意。”

寡人一直很担心老百姓,田单知道寡人的担心,所以经常接济百姓,给他们食物和衣服,寡人这样担心我的百姓,田单所有的心思和我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这一招很高明。

轻轻松松将田单所有的功劳都占为己有,就连那点意思,也是秉着自己的意思去做的。

百姓不知真假,纷纷赞扬齐襄王。

齐襄王很高兴,对这个偷听自己说话的人很器重。

过了几天,那人又说,光是让百姓知道意思还不够,大王还得让百姓知道,就连他们得到的那些实惠,也是大王给的,好彻底断了百姓感激田单的念头。

齐襄王心知肚明,当即就召见了田单。在朝堂之上,齐襄王狠狠的表扬了田单,跟着命令田单代表齐襄王颁布一项政策:在齐国范围收容饥寒交迫的灾民,一切支出都有齐国国库出。”

自此,齐国上下都知道田单所作所为皆是齐襄王的意思,都说齐襄王把田单教育的好。

齐国有福。

而那个躲在齐襄王背后串珠子的人,历史也记住了他的名字——贯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