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机电技术 作者:谭立勇 于洪辉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 欢迎阅读本篇文章,文末有福利哦! 摘要: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车身车间车体结构钎焊部分,采用的是CMT焊接工艺。文章简要介绍了CMT焊接原理,重点分析了CMT焊的焊接工艺,并通过现场实践来验证焊接参数对焊接质量的影响,同时优化焊接参数,以满足焊接工艺要求。CMT焊接技术主要用在薄板焊接,可以减小焊接变形、提高焊接速度,还可以减少零件搭接的宽度、减轻零件的重量,且可以使零件获得更好的碰撞强度和整车刚性,符合汽车车身结构朝着减轻整车重量、降低制造成本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CMT焊接;焊接工艺;焊接质 为了保障车身结构防腐抗蚀和更好的车身强度,上汽大众汽车车身普遍使用镀锌板和高强度钢,其中高强度钢占比约76%,镀锌板材(含大部分高强度镀锌钢板)占比约95%。镀锌是一种常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锈方法。目前,镀锌钢板作为最具前景的材料而越来越被汽车厂家所重视,大量使用在车顶、侧围、底板、门盖等防腐要求高的区域。 为提高车身结构的稳定性和使车身具有更强的车身强度,焊接从业者开发了多种车身焊接工艺。目前车身采用的焊接方法主要有电阻点焊、钎焊、激光焊、铆接焊,其中镀锌钢板多采用钎焊电弧焊焊接。然而,因为锌的熔点约为420℃、沸点约为908℃,由于普通钎焊温度较高、电弧温度约为3100~4000℃,焊接时必然会使大量的锌蒸发,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焊接缺陷,并破坏了镀锌层的抗腐蚀性能。针对这个问题,低热输出的CMT钎焊应运而生。 CMT钎焊是在普通钎焊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更先进的MIG/MAG焊焊接工艺。它采用低熔点(大约1000~1080℃)的铜基焊丝,焊接时发热量低,同时将板材镀锌的蒸发量也降至最低,因此可以有效的提高焊缝的抗腐蚀性能(铜基焊缝也耐腐蚀),从而确保了镀锌板更好的焊接,避免了多种焊接缺陷。 1 CMT焊接原理介绍 CMT是Cold Meatal Transfer(冷金属过渡)的缩写,CMT焊接与传统的MIG/MAG钎焊相比,热输入量更小。普通MIG/MAG焊,由于热输入量大,不可避免的会导致板材变形严重、焊接飞溅等缺陷,因此其在1mm以下板材的焊接场合无法应用。而CMT钎焊的焊接发热量比MIG/MAG钎焊降低约25%,焊接板材的变形大大减少;同时,均匀一致的焊缝、最小化的焊接飞溅,也降低了焊后返工的几率。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仪征分公司车身车间所有自动MIG/MAG焊焊接设备,采用的都是奥地利fronius 公司提供的CMT 焊机。产品示意图如图1所示。焊机的焊接参数,包括焊接电流、焊接电压、送丝速度等,以程序号的形式分组存储在CMT控制面板里面;机器人在自动焊接时,由机器人控制,按照机器人预设定的焊接轨迹,调用程序号焊接;CMT本体按照设定好的参数,通过控制送丝系统将焊丝输送到焊枪端,焊丝接触工件起弧焊接,来达到焊接车身的目的。其焊接优势如下: 1)送丝系统与熔滴过渡的数字化协调。当焊机主机监测到一个焊接短路信号,就会反馈给送丝机,送丝机作出回应,并迅速回抽焊丝,从而使得焊丝与熔滴分离。在全数字化焊机的控制下,这种熔滴过渡的焊接方式与传统的焊接方式完全不同。 2)低热输入量:CMT焊接技术实现了无电流状态下的熔滴过渡。当焊丝接触工件时,CMT焊接系统就会自动监控到短路过渡的过程,在熔滴过渡时,电源将电流降到几乎为零,因此热输入量也几乎为零,此时焊丝停止前进并自动地回抽。在这个过程中,电弧自身输入热量的时间很短。短路发生时,电弧即刻熄灭,热输入量也迅速地减少。整个焊接过程在冷热交替进行,如图2所示。 3)无飞溅过渡:在短路状态下焊丝的回抽运动帮助焊丝与熔滴分离。通过控制焊接短路状态,来保证短路电流最小,焊枪马达对焊丝的高速回抽运动保证了焊丝熔滴的正常脱落,同时避免了普通MIG/MAG焊极易引起的飞溅,从而使熔滴过渡焊实现焊接无飞溅。这是CMT焊接的关键技术。 上汽大众仪征分公司车身车间大量使用TPS3200 CMT焊接设备,应用于车身MIG和MAG焊接。MAG焊接用于底板区域,焊接中央通道和轮罩,MAG焊接使车身拥有更高的强度。MIG焊应用于底板部分区域、总拼和侧围工段,可以使焊接车身外表美观,车体焊接后不易变形,同时还具有更好的防腐蚀作用。 2 CMT焊接工艺分析与实验 CMT 焊具有更高的焊接速度。CMT过渡焊使电弧不停的燃烧、熄灭,每1s产生70多次的高频率运动,而电弧每重新引燃一次就修正一次电弧,保持电弧的稳定性,在干伸长或焊接速度改变的情况下,电弧长度也能保持一致。这样就保证了CMT电弧的稳定性,即使在焊接速度极快的前提下,也不会出现断弧的情况。 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焊接电流;焊接电压;焊接速度;焊枪姿态;保护气体流量;其他参数。影响焊接效果的因素还有很多,如角型材料的焊接角度及焊接位置等。 2.1 焊接电流的变化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其他焊接条件固定不变时,增大焊接电流将会产生如下影响:增加熔深深度和宽度、增加熔敷率、增加焊缝截面的尺寸。 由图3可见,增加焊接电流可以增加熔深。对于较厚的焊接板材,一定要适当增大焊接电流,才能得到更好的焊接质量;而薄板材如果使用大的焊接电流,则可能会烧穿。 2.2 焊接电压的变化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其他焊接条件不变,与弧长相关的电弧电压在适当的电压范围内改变时:随着电压的增加,焊缝外观会变得平坦、宽度变宽;但是电压过高会造成焊接缺陷,如气孔、飞溅、咬边等。降低电压会使焊缝变窄、余高变高、熔深变宽;但电压过低会造成焊丝尖端进入熔池,使电弧熄灭而无法焊接。 2.3 焊接速度的变化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随着焊接速度的增加,单位时间进入母材的热量减少焊缝截面形状变小。因此,焊接速度要与焊接电压和焊接电流相匹配,才能得到合格的焊接质量。 焊机的焊接速度由机器人焊接轨迹的运行速度来决定:机器人焊接轨迹运行的速度越快,焊接速度越快,则焊缝就越细。因此,经过多次的焊接实验,寻找焊接节拍和焊接质量的平衡点,最终仪征车身车间焊接速度设定在80 cm/min左右。 2.4 其他相关要素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2.4.1 焊接角度及焊丝干伸长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根据现场实践,焊枪角度一般设置为0~15°(见图6)。设置角度过大,直接表现为焊枪的喷嘴边缘与车身的距离变小,因此在车身尺寸的某个部位出现匹配偏差较大时,就会出现喷嘴与工件干涉的情况,从而导致焊接报故障、停止焊接。 焊丝的干伸长也要设置合理,大约为15 mm(见图6)。根据现场经验,干伸长设置为10~13 mm之间,为焊接最稳定干伸长。如果干伸长过长,焊接时就会发生引弧失败的情况。 2.4.2 保护气体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保护气体量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需要根据现场实践来调节。如气体量过大,焊接熔池会被吹散,且焊缝会有气孔产生;保护气体量过小,无法起到最佳保护效果,也会容易产生气孔(见图7a)。 在车身车间,保护气体量是固定的,如果出现由保护气体导致的焊接缺陷,大多是由于气体保护管路出现问题。还有就是喷嘴焊渣过多(见图7b),致使保护气体量不足。由于在使用过程中,MAG焊会产生很大的飞溅,容易将喷嘴堵塞,减少保护气体流量,所以要定时使用清枪器清理焊枪喷嘴内的飞溅焊渣,并喷洒防溅液。 2.4.3 机器人焊接轨迹优化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如果焊接节拍允许的话,还可以采用机器人摆动编程轨迹,可以更好的优化焊接质量。由于底板存在零件之间匹配偏差情况,会经常出现实际焊接位置与需要焊接位置有偏差。如果节拍允许,可以将直线轨迹改为摆动轨迹,这样,焊接时对板材匹配的容错能力就变大了,即使零件尺寸出现一些小的波动,也能保证焊接质量。机器人运行轨迹可以设置成三角形、梯形、不对称梯形、螺旋形等,如表1所示。 2.4.4 弧长修正对焊接质量的影响(见表2) 电弧长度的范围是+30~–30mm,但是对于CMT来说,弧长修正的范围设置在+5~-5mm,焊接质量能达到最优效果。 2.4.5 起弧电流和收弧电流对焊接质量的影响 为保证顺利引弧,通常要单独设置起弧电流,起弧电流要稍大于焊接电流。为保证顺利收弧,防止咬边,还需要单独设置收弧电流,收弧电流要略小于焊接电流。 Starting current Is 设置为135%,含义为起弧电流为正常焊接电流的135%,即大电流起弧,保证焊接起弧的可靠性。Final current为设置收弧电流,设置值为50%,保证顺利收弧,且不会出现咬边缺陷。 3 结束语 通过对CMT焊接原理的学习和对影响焊接质量的主要因素做试验分析,焊接时设置合理的焊接参数,可以使汽车车身采用更强更少的材料,焊缝美观,更好的降低车身重量、降低车辆制造成本、降低油耗,并减小焊接时板材变形和提高焊接速度,大幅减轻重量的同时增加车身刚度和抗冲击能力,从而提高耐疲劳性。 来源:期刊—机电技术 |
|
来自: 宋洋sy > 《06-车身工艺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