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巢:一个落第举人写了一首诗,全诗气势恢宏、格调豪迈

 acerbookstore 2019-09-02
欢迎走进小仓鼠打洞学会另一种情怀的独家空间
诗词,仿佛浮在书页上的一弯残月,即使你合上书卷,也会在你内心洒下一道道似水光亮;诗词,仿佛一方小轩窗,窗里的人对镜贴花黄,窗外的人早已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诗词,仿佛一株雨后芭蕉,忧愁的雨滴滑落在黄昏,叹息声,隔窗点滴到天明。
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在唐代,古典诗歌发展到了最高峰,唐诗,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文学形式,在唐代,共涌现出了2536位有名有姓的诗人,诞生了五万余首诗歌。一般来说,写诗的往往是诗人,纯粹的诗人,但是也有例外,如修锅匠胡令能,虽有《小儿垂钓》问世,但人家的主要职业还是修锅匠。
今天,我们来聊的这个人现存诗歌三首,历史给他的定位也非诗人,而是农民起义军领袖,他就是黄巢,在他落第后,写了一首气势恢宏、格调豪迈的的诗——《不第后赋菊》,全诗如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乾符二年(875年)六月,踌躇满志的黄巢抱着最后的希望参加了科举考试,可是,天不遂人愿,这一次,他再一次名落孙山,满怀愤懑的他看透了唐朝已经到了腐朽的极点,于是,他写下了这首《不第后赋菊》,而后,他选择了揭竿而起。
首句“待到秋来九月八”,其中,诗人不说九月初九,而是九月初八,值得回味,因为九月初九就是重阳节,诗人当时急切地需要将心中怒火宣泄出去,一天都等不下去了,同样,九月八象征着暴风雨的前夕,这时的黄巢已经有了揭竿而起的打算。
第二句“我花开后百花杀”,表现出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在秋天,生命力最旺盛的就是菊花了,而大唐王朝已经摇摇欲坠,自己就像菊花一样,一定能在那个黑暗的社会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同时,同样暗示自己即将揭竿而起,推翻腐朽的大唐政权。
第三句“冲天香阵透长安”,这是诗人的想象,诗人已经开始设想推翻大唐政权的那一天了,那一天,自己一定会像菊花一样,香气弥漫整个长安城,其中,“冲”字气势恢宏,表现了诗人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第四句“满城尽带黄金甲”,“满城”是说菊花无处不有,遍布京都,暗示自己必将赢得天下;“尽带”是在暗示自己必将拥有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追随自己杀入长安城,夺得天下。
菊花,是中国文人非常喜爱的花。自陶渊明始,菊花往往是隐逸的象征,蕴含着道家的“无为”理念。但是,黄巢想象奇特,一反常人对菊花的态度,将豪气干云赋予了菊花,他的重点在强调菊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菊花就是自己,将自己必胜的信心与决心赋予了菊花,这是一个创举。
刘学锴评价说:“黄巢的这首菊花诗,无论意境、形象、语言、手法都使人一新耳目。艺术想象和联想是要受到作者世界观和生活实践的制约的。没有黄巢那样的革命抱负、战斗性格,就不可能有'我花开后百花杀’这样的奇语和'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奇想。把菊花和带甲的战士联结在一起,赋予它一种战斗的美,这只能来自战斗的生活实践。”
谢谢您的观看,请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