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海晚报数字报纸文章

 杏林前浪4868 2019-09-04

  □白本 陈红

  2019年恰逢“渡江战役”70年。笔者从如皋市档案馆馆藏中调阅相关文献资料,其中一份《捷报》,颇为珍稀,既有地方史料价值,又有红色文献价值。此份《捷报》为蓝色油印,约16开大小,1949年4月25日,如皋县支前总队部出版。《捷报》题目较长,可分为肩题《胜利的渡过江,大军所向无敌》,正题《一举攻克蒋匪首都南京、江苏省省会镇江等城市》,副题《敌军舰“灵甫号”等十一艘向我投降 十八艘被我轰沉》。正文不长,兹录如下,权当重温那段振奋人心的历史:

  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第廿九军参谋处靖江廿五日上午电:我强大人民解放军,三路分从安庆、芜湖对岸,江阴对岸等地,先后于四月廿日、廿一日、廿二日大举渡江,蒋匪望风披靡,我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

  东路大军于廿一日夜渡江,同时将蒋匪伸在江北的触角——八圩港据点收复,敌廿一军之“四三四”“四三五”两个团全部向我投降,歼灭西开沙敌一个营。廿二日晨,先后占领南岸的香山、萧山、长山、黄山一线,黄山敌向我投降,缴获要塞炮及各种口径大炮卅多门,接着占领江阴城。廿四日上午,解放无锡、常熟、省会镇江等城镇。

  中路、西路大军,解放芜湖等城镇后,挥师东进,与东路大军会师南京城郊,廿三日夜攻入南京城内,战斗至廿四日上午,南京被我完全占领,李贼宗仁漏网逃跑。

  详细战果,待查续报。

  各路大军,现正飞速进展,追歼逃敌,战果正在扩张中。

  小小《捷报》意义大。从宏观上看,此份《捷报》虽为如皋地方武装发行,但是涉及南京、镇江两地解放,标志着江苏省乃至全国解放事业迈出关键一步。随着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渡过大江,长江以南各地纷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已经进入收官阶段。从微观上看,“靖江”“八圩港”“西开沙”等地名的出现,佐证了“渡江战役”的东线出发点当在如皋、靖江两地,如皋县支前总队部已经设在靖江境内,便于支援大军南下。

  这份珍贵的《捷报》是由时任如皋县支前总队部秘书的徐运山老人亲手刻板油印的。徐运山,又名徐勋山,1923年出生,如皋人,1942年7月1日参加革命,1943年入党,曾任如皋县石庄区会计所所长、区署文书,如皋县民主政府秘书室文书、如皋县人民政府农林科科员、苏北行署总办公厅保卫科科员、石庄油米厂总账会计等职。徐老将《捷报》视为传家宝,默默地保存多年。他向家人分享,当年工作环境十分艰苦,无论是在火线上,还是在火线下,当时大家都牢记“解放新中国,建设新中国,为人民服务”的革命初心。这才是我们人民解放军战胜敌人的制胜法宝。忆起那年,他制版时,刻意在《捷报》正中上方设计一颗光芒四射的五角星,不正寓示着“《捷报》频频传真情,星光闪闪耀初心”吗?徐老最终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将《捷报》捐给如皋市档案馆永久保存,企望更多的后人,能够再见那段历史,承载革命精神,砥砺前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