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简历】 崔福庆 现居北京 200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1987年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获学士学位;201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国外访问学者。现任教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主任。受聘中央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客座教授。《中国书画》书画研究院院聘画家。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 《时空·对话—丝路时光》183×206cm 纸本 2019年 解读写意性工笔画的现代审美观 崔福庆 时至今日,工笔画的发展已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在多元的审美观念下,众多当代工笔画家在现代工笔画领域中进行了多样性的追求与探索,打破传统的表现样式和程式化束缚,不断地注入新的理念,创作思想和表现形式逐步远离了传统工笔画的模式,使现代工笔画在中西融合的背景下,两端深入,逐渐形成了新的现代审美面貌。 《樱桃树》48×69cm 纸本 2005年 “写意性工笔画”的概念,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唐勇力先生提出来,并进行了长期不断的探索与实践,读他的《敦煌之梦》系列作品,已经感受到了写意性在作品中的呈现,写意精神的注入,新的风格的形成,为写意性工笔画的发展,开拓了无限的表现空间。导师唐勇力先生的创作来自生活、来自对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认知与研究,他善于总结绘画的经验与体会,善于融合中西绘画之经典,从对敦煌壁画的研摩中,发现了敦煌壁画历经1600余年的岁月冲刷而斑驳脱落的审美价值,创造了“脱落法”这一新颖独特的写意性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在造型观念,造型意识、绘画形式上,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姊妹花》140×70cm 纸本 2006年 “虚染法”及“脱落法”的表现技法,大大地拓宽了工笔人物画的表现形式,这是现代工笔人物画从衰落中走出,向着辉煌迈进的标志,导师唐勇力先生是这个时期的代表画家、开拓者。 他说:“有意味的造型来自感悟深切的造型意识,造型意识又能产生有意味的形式,形式还会产生情感”,“要善于发现”。这就道出了写意工笔人物写生与创作的真谛。“造意”是写意性的灵魂,“造”即写意的过程,也是“意”的构架过程,造意中需要画家的技艺修养、文化品格、审美观念等。文化精神的总体体现与彰显,这里需要解释两个问题,“写意性”为什么需要“造意”过程?“造意”的价值体现又是怎样的结果? 《情思》90×136cm 绢本 2006年 “善学者乃学之于造化,异类而求之”,在通感中强调各感官之间的相通性,各类视觉艺术中的相互启发,在发展中寻求有意义的价值……。“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思维更能清楚地发现事物中某种“通感”的启发,以“异类而求之”的观念,进行融合再创造,起到了各种个体事物具象的表现,而感悟出了不同事物最深处的相互观照和一致。如吴道子观看裴文舞剑而画技大有长进,宝剑之舞动如同画笔之挥动。唐勇力《敦煌之梦》系列作品的创造就是在观察敦煌壁画经千百年岁月的冲刷而斑剥的痕迹中,发现其“写意性”的审美视觉样式,在传统写意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工笔的绘画观念,发展了写意性工笔的创作,创造了“剥落法”。 《荷塘月色之一》60×60cm 纸本 2014年 怀素有很多关于通感的故事,“听嘉陵江水,看两樵夫争道,看夏云奇峰”而悟出书法之理,要从具体事物中悟出书法之理,书法之味,需要有“超以象外”的感受。他们以自己的对外在视觉艺术的敏感与才能,一下子就感受到了现存事物外在的分类的局限,他们的艺术感悟和艺术创造首先就是要打破这种限制。这就是“超以象外,得其环中”,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主观的种种感情,客观的种种物象,都无碍地成为 “写意性工笔”造意的情境,表现着各种物象,各种感情的最本质最内在意蕴。这是触类旁通,无不可看,无不可感,无不能感的状态。“不薄今人爱古人”“转益多师是汝师”大诗人杜甫讲得就是容纳万有的胸襟,古今诗人只要写的好都是他学习的对象,“乾坤万里眼,时序百年心” (杜甫),这就是容纳万有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成就一种儒者的胸怀。 《荷》68×68cm 纸本 2015年 在“异类而求之”的意识观照下,在视觉绘画中能有较好的互通性,这种融通的价值,在于绘画的发展创造。“写意性工笔”在于“写意性”的融入,给了工笔人物画写生与创作发展的极大的可塑性,“造意”的过程,就是生发的过程,“造意”不仅体现在整体创作时画家的心境状态,品味格调,悟道之修养,还表现在画者的技艺能力的深浅,这是完成“造意工笔”的不可缺少的最为根本性的内容,在大量早期工笔绘画中,这种技艺的纯熟都留下了可供后人学习的范例,这可以从众多的传统经典作品中看到。“写意性工笔”借助于写意水墨画的渗透性特点,在水墨写意绘画过程中,虽胸有成竹,但在水墨渗透过程中还是有不可预见性,这在灵感生发中有不可想象的绘画表现效果与审美价值。 《荷塘系列之二》68×68cm 纸本 2014年 写意的“似与不似”的意象造型表现,使画家的情感、修养、悟道都通过笔墨,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主客观的笔墨与造型生发出了,“象外之象”、“意象表现”传达出了“不似之似”的审美价值。“意”字贯穿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如何把握“意”,是主观“意象”的笔墨及书写性把主体对象的形态特征高度提炼、概括出来,在描绘客体物象的“神韵”中寄寓画家主观的情感和理想。“写意性”的书写性笔墨技法不仅对客体具象真实描绘,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画家的主观心迹,这是“写心”的过程。“写意性工笔”正是在工笔写实的具象绘画中,加入“写心”的水墨书写性笔墨,这是“写意性工笔”的涵义所在。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一》50×50cm 2019年 造型观念是写意性工笔画的基础,写意性工笔离不开新的造型观念,离不开西方造型观念的影响,“两端深入”就是一端深入传统,一端深入西方,在继承中国绘画传统中融入西方绘画观念,创造出新的中国画表现形式,这也是近百年来前辈艺术家孜孜求索而成就的硕果累累的当代绘画史。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中,徐悲鸿、林风眠等留洋归国的画家奏响了“中西融合”的序曲,怀着满腔爱国热忱、探索笔墨与西方艺术观念在不同方向上的融合,蒋兆和的《流民图》就是中西融合的经典力作,他用传统的笔墨,融进了西方的造型观念,从造型的结构、解剖、透视中,创造了新的人物画技法形式,表现那段中华民族苦难深重的历史,成为表现现实主义的经典之作,是中西绘画融合的典范,影响至今。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二》50×50cm 2019年 写意性工笔画造型的基础是线性素描,线性素描与线描的区别在于,线性素描是解决人物画造型形态的关键,是解决透视、人体结构、比例等的基础,是对人物的形象、衣纹、形的形式的探索与深入的研究,在对造型形态的把握、观察中发现其独特的造型语言,是主观与客观的认识中,抽离出的物化了的形态和情感的表现。所谓“象外之象”、“情外之情”、“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迁思妙得”,这是认识表现造型的过程。 总之,写意性工笔画的实践在现实表现中有其独特的探索意义,在于打开了新的表现思路,创造出了新的工笔画语言形式。诚然,“意”由“心”造,“意”自“心”出,写意性工笔的创造并非一蹴即可就,一融即可发的,而是工笔画家在实践中长期修炼磨砺,达到主体与客体水乳交融,从而生发出新的表现语言形式。 2009年10月于北京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四》50×50cm 2019年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十一》50×50cm 2019年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七》50×50cm 2019年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八》50×50cm 2019年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九》50×50cm 2019年 《白洋淀荷花写生之十》50×50cm 2019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