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心好文】我们的成长到底受限于什么

 昵称33542116 2019-09-04
没有人不想让自己变得更好。在竞争无处不在的时代,因成长压力而催生的各种线上线下学习的知识服务机构如雨后春笋,发展迅速。但在学习的路上,大多数人都在原地踏步转圈圈,转了半天也走不出眼前的一亩三分地。正如一句话说得好,“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养成系偶像都读大学了,而我的能力水平还跟吃了防腐剂似的一成不变。”

真正的改变只能发生在“原则”层面。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正确地犯错误”和“错误地犯错误”的人。最可悲的人就是一直在犯错误,甚至这些错误连错误都算不上。古罗马著名作家普鲁塔克有一句话发人深省:人的心灵并非一个有待注满的器皿,而是一团有待点燃的火焰。不幸的是,我们常常把我们的心灵当成是一个器皿,把我们的认知成长理解为不断地往这个器皿里增加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而从没意识到,认知是一个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火的历程。


那么在自我提升之路上,到底怎样才能从原地踏步到一路小跑然后撒丫子狂奔呢?

成长其实就是认知升级的过程。步骤是“输入-处理-输出”。改变认知不能走捷径地试图从结果上努力,而应该从过程上努力。想要结果的简单,就必须要做到起点的复杂。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只要愿意,往大脑里输入知识内容实在是太容易,但有效输出却难于上青天。只输入不输出,不过就是把大脑变成了一只爱屯粮的仓鼠。

为什么对输入的知识没有进行处理并输出呢?有可能是没有方法,也有可能是没有意愿。因为输入比输出更简单,消费内容比生产内容更轻松,虽然学了很多东西,但落实到行为层面,该怎么干还是这么干,这怎么会有输出呢?
 
如果只是把内容一股脑全塞进大脑里,不加以归纳和整合,那信息与信息之间只是零星碎片,而不是一张紧密联结的知识网。所以,尽管之前看的书不算少,但真到了用的时候还是一脸懵逼。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逼着自己“输出”。因为只有在输出时,大脑才会调动一切资源处理接收到的信息,从“浅度理解”变成“深度加工”。


从输入到输出,中间需要生产加工,提炼转化,而这些的前提之一是,有对的人与你深入碰撞,经验复盘,发现盲区,长短互补。前提之二是,你要对一个知识点掌握,就必须要去花工夫钻研它,对它的印象越深,掌握程度也就越好。判断一个人是否真的弄懂某项知识,只要看TA能不能把那个知识点讲清楚。所以,在学生时代经常给人讲题的学霸只会越学越好,一遇到问题就着急去问学霸的同学却怎么都考不好。这就是知识点能否内化到有效输出的不同表现。

在认知升级过程中,还有一点就是效率也同等重要。凡事追求完美是很多人的通病,但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它会变成你拖延的挡箭牌,不敢试错的借口。从而让你的成长之路变得曲折而缓慢。记得有句禅语,“成长总是要丢掉点什么,没有丢过东西,你永远不会了解失去的感觉。”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完美,把一切都想得很全面才行动,结果,你想到的与你做到的永远隔着一个太平洋。

先发优势有多重要,我们总是最后才知道。世上没什么事情是在想得非常完美之后再做就能成功的。与其纠结细节,不如先行动起来,先搭建一个初步的框架,之后再一步一步优化升级也不迟。


归根结底,我们的成长受限于我们的认知,认知是一场自我革命,通过对自己认知结构的扩充和整合,从而改变自己的思维能力,把认知与思维落实到行为上,不断加工处理,最终进行有效的输出,如此,你的成长必将经历破茧成蝶,跨入新的认知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