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鸡蛋黄胆固醇偏高,每天只能吃一个?

 gujiax 2019-09-04

蛋类是国家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营养食材,无论中外,家家户户冰箱里的“存粮”里都少不了鸡蛋。

在做法上,水煮蛋、蒸蛋、蛋炒饭、番茄炒蛋,蛋花汤.....花样百变,鸡蛋几乎征服了每个人的餐桌。

然而,关于鸡蛋的争议一直不少:

有人说吃蛋吃蛋白就好,不能吃蛋黄;有人说一天不能吃超过1颗鸡蛋,否则会造成胆固醇偏高;有人说鸡蛋........

今天小编在此给您权威解惑,还赠您靠谱的“吃蛋指南” !

吃鸡蛋只吃蛋白不吃蛋黄!

很多人只吃蛋白,尤其是小孩不爱蛋黄的粉腻感,老人担心蛋黄胆固醇高,蛋黄通常备受嫌弃,甚至不少热衷于健身的朋友们,认为蛋白的蛋白质比蛋黄低!

首选,鸡蛋的胆固醇集中于蛋黄,营养也同样集中于蛋黄!

一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大概是50g,其中碳水1g,脂肪4.5g,蛋白质6.1g。蛋白中水分占了很大的比例,营养成分并不特别丰富。

但,蛋黄的确是整个鸡蛋中的营养物质聚集地。含有丰富的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等,还有钙、磷、铁等矿物质。

尤其是小朋友,蛋黄里的胆固醇,是身体需要的物质,可帮助细胞膜、神经系统的发育;

蛋黄中的卵磷脂消化后可释放出胆碱,进入血液中进而合成乙酰胆碱,还可提高人体血浆蛋白的含量,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预防老年痴呆。

其次,蛋黄中也含蛋白质,甚至比蛋白还要高!

因为蛋白水分比较多、蛋黄比较干,蛋白中约含11.0%的蛋白质,而蛋黄中含17.5%。

一枚普通大小大的蛋:只吃蛋白 = 吃到3.8克蛋白质只吃蛋黄 = 吃到2.5克蛋白质 而且蛋白和蛋黄中的氨基酸组成,都近乎完美,很容易被人体利用。

所以,虽然蛋黄不及蛋白质地软嫩、口感细腻,但如果只吃蛋白不吃蛋黄,实在是亏大了!

鸡蛋吃多了会造成胆固醇过高?

据《美国人饮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胆固醇不宜超过300mg。包括我国在内,人体每天摄入胆固醇的上限是300毫克。而一个鸡蛋的蛋黄中就含有约200mg的胆固醇,大家对蛋黄有所抵触很正常!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吃鸡蛋导致高胆固醇」是站不住脚的。人体有一套自身调节胆固醇的途径,并不是「吃得多,血液里就多」。

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删去了胆固醇的限量 并且胆固醇也并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东西,它是身体里非常重要的东西。

胆固醇参与胆汁酸、维生素D以及激素的合成,比如大家熟知的雌激素和雄激素。 胆固醇有“好坏”之分,我们不能一味的否定它。

另外血液中的胆固醇只有1/4是吃进去的,另外的3/4是人体自身合成的,并且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血液胆固醇和食物胆固醇是不同的概念。

在所有食物中,动物性食品中胆固醇水平相对较高,比如肥肉、动物内脏、猪脑,如果你这一天的饮食中,除了吃2个鸡蛋外,还吃了动物内脏、肥肉,那你这一天的胆固醇含量势必很高! 与其为了胆固醇限制吃鸡蛋,还不如降低动物内脏等食物的摄入。

一天吃几颗鸡蛋好?

消除了对蛋黄胆固醇和蛋白质的疑惑,是不是就可以放开了吃鸡蛋?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大家每天吃1颗的鸡蛋,但是如果你身体健康,吃上两三颗鸡蛋也是没问题的。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在其他食物(奶类、肉类和鱼虾)都正常摄入的情况下,每周最好不要吃超过 7 个鸡蛋。

以下三类人群吃蛋需谨慎:

1、如果你有高血脂症,身体代谢胆固醇的能力不足。

解决方案:限制饮食,具体一天能吃多少蛋,请先咨询医生。

2、如果你有胆囊炎,必须限制胆固醇摄入。

解决方案:不仅要尽量少吃蛋黄,也还要少吃动物性脂肪;建议选择富含膳食纤维和豆固醇的豆制品,作为膳食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3、如果你是鸡蛋过敏者,就更不能吃鸡蛋了。 鸡蛋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八种导致人类过敏的食物之一,多见于3~5岁以下的婴幼儿。

解决方法:应该躲开鸡蛋,和各种含有鸡蛋成分的食品。

关于鸡蛋的这些常识要知道!

营养差不多:不用纠结选白皮蛋还是红皮蛋、土鸡蛋还是养殖场收蛋,其实它们内含的营养价值基本相差不大。

生鸡蛋不要吃:有人认为生鸡蛋不经烹煮营养素没流失,因此更营养。事实上,未熟透甚至生的鸡蛋,蛋白质没有效转化,消化吸收率远远低于熟鸡蛋;更严重的问题是,未煮透的鸡蛋,意味着它本身可能带有的沙门氏菌等不能有效杀灭,人体可染病。

放前别水洗:最好放到冰箱的冷藏层,尤其是气温较高时,可减缓鸡蛋变质;存放前不要为了干净,水洗或湿布擦鸡蛋表面,这样会破坏蛋壳原有的保护膜,导致微生物从微孔进入蛋内。

连壳煮最好:据研究证实,连壳水煮蛋的营养流失最少,消化吸收最好;第二是水煮荷包蛋,随后才是鸡蛋羹、煎荷包蛋,炒鸡蛋的营养流失最多,消化吸收也最差。

总之一句话:蛋黄不可怕,不必担心胆固醇。每天一颗不必死守,喜欢的话再来一颗又何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